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相关人物
耿弇
 
邓禹


《后汉书》卷十六《邓禹传》
武大悦,因令左右号禹曰邓将军。常宿止于中,与定计议。……光武即位于鄗,使使者持节拜禹为大司徒。
《后汉书》卷十九《耿弇传》
耿弇字伯昭,扶风茂陵人也。其先武帝时,以吏二千石自钜鹿徙焉。父况,字侠游,以明经为郎,与王莽从弟伋共学老子于安丘先生,后为朔调连率。弇少好学,习父业。常见郡尉试骑士,建旗鼓,肄驰射,由是好将帅之事,……光武即位,拜弇为建威大将军。……弇凡所平郡四十六,屠城三百,未尝挫折。

例句

孰与关张并,功临耿邓亲。 杜甫 谒先主庙

典故
贡禹

相关人物
贡禹

参考典故
弹冠


《汉书》卷七十二《贡禹传》
「迁禹为光禄大夫。顷之,禹上书愿乞骸骨,天子报曰:『生其强饭慎疾以自辅。』月馀,以禹为长信少府。会御史大夫陈万年卒,禹代为御史大夫,列于三公。自禹在位,数言得失,书数十上。」

例句

更送乘轺归上国,应怜贡禹未成名。 卢纶 冬夜赠别友人

典故
贡禹怀书

相关人物
刘奭(汉元帝)
 
贡禹


《汉书》卷七十二《贡禹传》
「元帝初即位,徵禹为谏大夫,数虚己问以政事。」「顷之,禹上书曰:『臣禹年老贫穷,家訾不满万钱,妻子糠豆不赡,裋褐不完。有田百三十亩,陛下过意徵臣,臣卖田百亩以供车马。』」

例句

贡禹怀书日,张衡作赋辰。 李峤

典故
扈苗征

相关人物
夏启
 


《尚书·夏书·甘誓》
「启与有扈,战于甘之野,作《甘誓》。」旧题汉·孔安国传:「夏启嗣禹位,伐有扈之罪。」
《尚书·虞书·大禹谟》
「帝曰:『咨禹,惟时有苗弗率,汝徂征。』」旧题汉·孔安国传:「三苗之民数干王诛。」

例句

安得封域内,长有扈苗征。 杜牧 感怀诗一首

典故
相关人物


《尚书》卷十二〈周书·洪范〉~68~
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乂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徵,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

例句

不停两鸟鸣,大法失九畴。 韩愈 双鸟诗

典故
相关人物


《史记》卷十二〈孝武本纪〉~464~
其夏六月中,汾阴巫锦为民祠魏脽后土营旁,见地如钩状,掊视得鼎。鼎大异于众鼎,文镂毋款识,怪之,言吏。吏告河东太守胜,胜以闻。天子使使验问巫锦得鼎无奸诈,乃以礼祠,迎鼎至甘泉,从行,上荐之。至中山,晏温,有黄云盖焉。有麃过,上自射之,因以祭云。至长安,公卿大夫皆议请尊宝鼎。天子曰:「閒者河溢,岁数不登,故巡祭后土,祈为百姓育谷。今年丰庑未有报,鼎曷为出哉?」有司皆曰:「闻昔大帝兴神鼎一,一者一统,天地万物所系终也。黄帝作宝鼎三,象天地人也。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皆尝鬺烹上帝鬼神。遭圣则兴,迁于夏商。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伏而不见。颂云『自堂徂基,自羊徂牛;鼐鼎及鼒,不虞不骜,胡考之休』。今鼎至甘泉,光润龙变,承休无疆。合兹中山,有黄白云降盖,若兽为符,路弓乘矢,集获坛下,报祠大飨。惟受命而帝者心知其意而合德焉。鼎宜见于祖祢,藏于帝廷,以合明应。」制曰:「可。」

例句

鳌冠三山安海浪,龙盘九鼎镇皇都。 司空图 淮西

天地尘昏九鼎危,大貂曾出武侯师。 吴融 敷水有丐者云是马侍中诸孙悯而有赠

生前一笑轻九鼎,魏武何悲铜雀台。 李白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

典故
九叙重歌

相关人物
夏禹


《尚书》卷四〈虞书·大禹谟〉~52~
曰若稽古大禹,曰:「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曰:「后克艰厥后,臣克艰厥臣,政乃乂,黎民敏德。」帝曰:「俞,允若兹,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咸宁。稽于众,舍己从人,不虐无告,不废困穷,惟帝时克。」益曰:「都。帝德广运,乃圣乃神,乃武乃文。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禹曰:「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益曰:「吁!戒哉,儆戒无虞,罔失法度;罔游于逸,罔淫于乐;任贤勿贰,去邪勿疑,疑谋勿成,百志惟熙;罔违道以乾百姓之誉;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无怠无荒,四夷来王。」禹曰:「于!帝念哉!德惟善政,政在养民。火、水、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叙,九叙惟歌。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劝之以九歌,俾勿坏。」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功。」旧题汉·孔安国传:「言六府、三事之功,有次叙皆可歌乐,乃德政之致。」
典故
寇邓勋

相关人物
寇恂
 
邓禹

参考典故
借寇
 
邓禹分麾


《后汉书》卷二十二《中兴二十八将传论》
虽寇、邓之高勋,耿、贾之鸿烈,分土不过大县数四,所加特进、朝请而已。

例句

吾慕寇邓勋,济时信良哉。 杜甫 述古三首之三

典故
刘宾客

相关人物
刘禹锡


《全唐文》卷六百十〈刘禹锡十二·子刘子自传〉~666~
子刘子,名禹锡,字梦得。其先汉景帝贾夫人子胜,封中山王,谥曰靖,子孙因封为中山人也。七代祖亮,事北朝为冀州刺史散骑常侍,遇迁都洛阳,为北部都昌里人。世为儒而仕,坟墓在洛阳北山,其后地狭不可依,乃葬荥阳之檀山原。由大王父已还,一昭一穆如平生。曾祖凯,官至博州刺史。祖锽,由洛阳主簿察视行马外事,岁满,转殿中丞侍御史,赠尚书祠部郎中。父讳绪,亦以儒学,天宝末应进士,遂及大乱,举族东迁,以违患难,因为东诸侯所用。后为浙西从事,本府就加盐铁副使,遂转殿中,主务于埇桥。其后罢归浙右,至扬州,遇疾不讳。小子承夙训,禀遗教,眇然一身,奉尊夫人不敢殒灭。后忝登朝,或领郡,蒙恩泽,先府君累赠至吏部尚书,先太君卢氏由彭城县大君赠至范阳郡太夫人。初,禹锡既冠,举进士,一幸而中试。间岁,又以文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官司间旷,得以请告奉温清。是时少年,名浮于实,士林荣之。及丁先尚书忧,迫礼不死,因成痼疾。既免丧,相国扬州节度使杜公领徐泗,素相知,遂请为掌书记。捧檄入告,太夫人曰:「吾不乐江淮间,汝宜谋之于始。因白丞相以请,曰:「诺。」居数月而罢徐泗,而河路犹艰难,遂改为扬州掌书记。涉二年而道无虞,前约乃行,调补京兆渭南主簿。明年冬,擢为监察禦史。贞元二十一年春,德宗新弃天下,东宫即位。时有寒隽王叔文,以善奕棋得通籍博望,因间隙得言及时事,上大奇之。如是者积久,众未知之。至是起苏州掾,超拜起居舍人,充翰林学士,遂阴荐丞相杜公为度支盐铁等使。翊日,叔文以本官及内职兼充副使。未几,特迁户部侍郎,赐紫,贵振一时。予前已为杜丞相奏署崇陵使判官,居月馀日,至是改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等案。初,叔文北海人,自言猛之后,有远祖风,唯东平吕温、陇西李景俭、河东柳宗元以为言然。三子者皆与予厚善,日夕过言其能。叔文实工言治道,能以口辩移人。既得用,自春至秋,其所施为,人不以为当非。时上素被疾,至是尤剧。诏下内禅,自为太上皇,后谥曰顺宗。东宫即皇帝位,是时太上久寝疾,宰臣及用事者都不得召对。宫掖事秘,而建桓立顺,功归贵臣。于是叔文首贬渝州,后命终死。宰相贬崖州。予出为连州,途至荆南,又贬朗州司马。居九年,诏征,复授连州。自连历夔、和二郡,又除主客郎中分司东都。明年追入,充集贤殿学士。转苏州刺史,赐金紫。移汝州兼禦史中丞。又迁同州,充本州防禦长春宫使。后被足疾,改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又改秘书监分司。一年,加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行年七十有一,身病之日,自为铭曰:不夭不贱,天之祺兮。重屯累厄,数之奇兮。天与所长,不使施兮。人或加讪,心无疵兮。寝于北牖,尽所期兮。葬近大墓,如生时兮。魂无不之,庸讵知兮。
典故
梦得身捷

相关人物
刘禹锡


《全唐诗》卷三百五十四〈抛球乐词〉
五䌽绣团圆,登君玳瑁筵。最宜红烛下,偏称落花前。上客如先起,应须赠一船。
典故
梦得文章

相关人物
刘禹锡


《旧唐书》卷一百六十〈刘禹锡列传〉~420~
刘禹锡字梦得,彭城人。祖云,父溆,仕历州县令佐,世以儒学称。禹锡贞元九年擢进士第,又登宏辞科。禹锡精于古文,善五言诗,今体文章复多才丽。从事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典记室,尤加礼异。从佑入朝,为监察御史。与吏部郎中韦执谊相善。……大和中,度在中书,欲令知制诰,执政又闻诗序,滋不悦,累转礼部郎中、集贤院学士。度罢知政事,禹锡求分司东都。终以恃才褊心,不得久处朝列。六月,授苏州刺史,就赐金紫。
典故
梦得武陵

相关人物
刘禹锡


《旧唐书》卷一百六十〈刘禹锡列传〉~420~
刘禹锡字梦得,彭城人。祖云,父溆,仕历州县令佐,世以儒学称。禹锡贞元九年擢进士第,又登宏辞科。禹锡精于古文,善五言诗,今体文章复多才丽。从事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典记室,尤加礼异。从佑入朝,为监察御史。与吏部郎中韦执谊相善。贞元末,王叔文于东宫用事,后辈务进,多附丽之,禹锡尤为叔文知,以宰相器待之。顺宗即位,久疾不任政事,禁中文诰,皆出于叔文,引禹锡及柳宗元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转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兼崇陵使判官。颇怙威权,中伤端士。宗元素不悦武元衡,时武元衡为御史中丞,乃左授右庶子。侍御史窦群奏禹锡挟邪乱政,不宜在朝,群即日罢官。韩皋凭藉贵门,不附叔文党,出为湖南观察使。既任喜怒凌人,京师人士不敢指名,道路以目,时号二王、刘、柳。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在道,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情性。蛮俗好巫,每淫祠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典故
平水土

相关人物


《尚书·虞书·舜典》
帝曰:「俞!咨禹,汝平水土,惟时懋哉!」

例句

大禹平水土,吾人得其宗。 吕温 登少陵原望秦中诸川太原王至德妙用(一本无用字)有水术因用感叹

用为羲和天为成,用平水土地为厚。 杜甫 可叹

典故
三昧口

相关人物
范祖禹


《师友谈记》
东坡先生尝谓某曰:「范淳夫讲书,为今经筵讲官第一。言简而当,无一冗字,无一长语,义理明白,而成文粲然,乃得讲书三昧也。」
典故
舜禹让旒

相关人物
丹朱
 
商均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舜本纪》
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于天。十七年而崩。三年丧毕,禹亦乃让舜子,如舜让尧子。诸侯归之,然后禹践天子位。

例句

伊皋争负鼎,舜禹让垂旒。 徐夤 依御史温飞卿华清宫二十二韵

《漢語大詞典》:耿邓(耿鄧)
东汉 初名臣 耿弇 和 邓禹 的并称。 王莽 篡 汉 ,二人皆起而佐 光武 定天下。 唐 李白 《金陵与诸贤送权十一序》:“ 莽 夷朱暉, 耿 邓 乃起。” 唐 杜甫 《谒先主庙》诗:“孰与 关 张 并,功临 耿 邓 亲。”
《國語辭典》:九畴(九疇)  拼音:jiǔ chóu
夏禹治天下的九类大法。见《书经。洪范》。《文选。王巾。头陁寺碑文》:「然语彝伦者,必求宗于九畴。」
《國語辭典》:九鼎  拼音:jiǔ dǐng
1.夏禹时,以九州贡金所铸的鼎,被夏、商、周三代奉为象徵国家政权的传国宝器。周德衰,九鼎乃没于泗水彭城下。见《史记。卷一二。孝武本纪》。
2.比喻分量极重。如:「一言九鼎」。宋。黄庭坚〈次韵答叔原会寂照房呈稚川〉诗:「声名九鼎重,冠盖万夫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