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29,分22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祭祀
祭酒
致祭
祭天
祭器
丧祭
合祭
助祭
祠祭
不祭
祭享
大祭
祭礼
时祭
祭地
《國語辭典》:祭祀  拼音:jì sì
祭神祀祖的泛称。《史记。卷七三。白起王剪传》:「死而非其罪,秦人怜之,乡邑皆祭祀焉。」唐。柳宗元 监祭使壁记:「圣人之于祭祀,非必神之也,盖亦附之教也。」
《國語辭典》:祭酒  拼音:jì jiǔ
1.酹酒祭祀或祭奠。《仪礼。乡射礼》:「获者南面坐,左执爵,祭脯醢。执爵兴,取肺坐祭,遂祭酒。」
2.古代宴飨时,先由尊长者酹酒祭神,故称为「祭酒」。《史记。卷七四。孟子荀卿传》:「齐尚脩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为祭酒焉。」明。许浩《两湖麈谈录》:「按古礼宾客得主人馔,则老者一人举酒以祭于地,示有先也,故谓祭酒,盖尊重之称也。」
3.年高德劭、举足轻重的首脑人物。《汉书。卷五四。苏建传》:「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儒林外史》第四一回:「这杜少卿是此间诗坛祭酒,昨日因有人说起佳作可观,所以来请教。」
4.职官名。汉平帝置六经祭酒,秩上卿,后置博士祭酒,为五经博士之首。晋初改置国子祭酒;隋唐以后则置国子监祭酒,为国子监之主管官,至清末废。
《国语辞典》:致祭  拼音:zhì jì
前往祭祀。如:「备鲜花素果致祭。」元。杨讷《西游记》第四出:「男玄奘谨以清酌庶馐,致祭于亡考洪州知府府君之灵。」
《國語辭典》:祭天  拼音:jì tiān
祭祀上天。为古代的大祭之一。《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天子祭天,诸侯祭土。」《汉书。卷六八。霍光等传。赞曰》:「本以休屠作金人为祭天主,故因赐姓金氏云。」
《國語辭典》:祭器  拼音:jì qì
祀神祭祖时所用的礼器。《礼记。王制》:「祭器未成,不造燕器。」《战国策。齐策四》:「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
《國語辭典》:丧祭(喪祭)  拼音:sāng jì
1.死者安葬后举行的祭祀,性质属于凶礼。《礼记。檀弓下》:「是日也,以吉祭易丧祭。」《儿女英雄传》第二○回:「从来丧祭称家之有无,她自己既不能尽心,要你多费,她必不安。」
2.丧礼和祭礼。《书经。武成》:「重民五教,惟食丧祭。」
《漢語大詞典》:吉祭
(1).古丧礼,既虞之后,卒哭而祭,谓之“吉祭”。虞,葬后拜祭。礼记·檀弓下:“是月也,以虞易奠,卒哭曰成事。是日也,以吉祭易丧祭。”
(2).古礼,天子三年丧毕,奉神主入宗庙以吉礼祭之。清史稿·礼志五:“其因时祫祭者,古礼天子三年丧毕,合先祖神饗之,谓之吉祭。”
《漢語大詞典》:合祭
(1).合于祧庙而祭。古代帝王对其世次疏远之祖,依制迁其神主藏于祧庙而合祭之。《公羊传·文公二年》:“大祫者何?合祭也。其合祭奈何?毁庙之主,陈于大祖;未毁庙之主,皆升,合食于大祖。” 何休 注:“毁庙,谓亲过高祖,毁其庙,藏其主于大祖庙中。”
(2).天神地祇,合在一起祭祀。《汉书·郊祀志下》:“天地合祭,先祖配天,先妣配墬,其谊一也。” 宋 苏轼 《郊祀奏议》:“谨按后汉书·郊祀志, 建武 二年初,制郊兆於 洛阳 ,为圆坛八,陛中又为重坛,天地位其上,皆南向西上,此则 汉 世合祭天地之明验也。”宋史·盛陶传:“议合祭天地,请从先帝北郊之旨。”
《漢語大詞典》:助祭
古代谓臣属出资、陪位或献乐佐君主祭祀。后亦谓以财物助人祭祀。诗·大雅·思齐“雝雝在宫,肃肃在庙” 汉 郑玄 笺:“群臣助 文王 养老则尚和,助祭於庙则尚敬,言得礼之宜。”汉书·武帝纪“列侯坐献黄金酎祭宗庙不如法夺爵者百六人” 颜师古 注引 汉 服虔 曰:“因八月献酎祭宗庙时使诸侯各献金来助祭也。” 宋 王禹偁 《求致仕第一表》:“寻奉帝俞,得伸助祭之诚,实有分司之望。” 郭沫若 《读了〈关于“周颂噫嘻篇”的解释〉》:“我看《噫嘻》这首诗也就和《献侯鼎铭》一样……是 成王 亲耕之前昭假先公先王,史官们(古人称“作册”,犹今人称“书记”)把这事做成颂歌来助祭。”
《漢語大詞典》:祠祭
祭祀。战国策·赵策二:“先王弃羣臣,寡人年少,奉祠祭之日浅,私心固窃疑焉。”后汉书·皇后纪上·和帝阴皇后:“ 朱 及二子 奉 毅 与后弟 軼 、 辅 、 敞 辞语相连及,以为祠祭祝诅,大逆无道。”新唐书·王璵传:“ 玄宗 在位久,推崇 老子 道,好神仙事,广脩祠祭。”
分類:祠祭祭祀
《分类字锦》:不祭
礼记唯水浆不祭若祭为已□卑注水浆非盛馔也
分类:
《國語辭典》:祭享  拼音:jì xiǎng
陈设祭品,敬神供祖。《逸周书。卷六。周月解》:「至于敬授民时,巡狩祭享,犹自夏焉。」唐。韩愈 祭湘君夫人文:「外无四垣,堂陛颓落,牛羊入室,居民行商,不来祭享。」
《國語辭典》:大祭  拼音:dà jì
皇帝死后七七日所举行的哀悼及祭拜仪式。《六部成语注解。礼部》:「大祭:皇帝薨后七七日谓之终七,应行大祭之礼。」
《國語辭典》:祭礼(祭禮)  拼音:jì lǐ
1.祭祀或祭奠的仪式。《礼记。檀弓上》:「祭礼与其敬不足而礼有馀也,不若礼不足而敬有馀也。」
2.祭吊用的物品。《儒林外史》第四○回:「萧云仙建一坛场,立起先农的牌位来,摆设了牛羊祭礼。」
《漢語大詞典》:时祭(時祭)
四时的祭祀。礼记·曾子问:“望墓而为坛,以时祭。”左传·昭公四年:“夏,诸侯如 楚 , 鲁 、 卫 、 曹 、 邾 不会。 曹 邾 辞以难,公辞以时祭, 卫侯 辞以疾。”《汉书·韦玄成传》:“日祭於寝,月祭於庙,时祭於便殿。”
《漢語大詞典》:祭地
(1).天子祭祀地神。《礼记·祭法》:“燔柴於泰坛,祭天也;瘞埋於泰折,祭地也。”诗·大雅·云汉“上下奠瘞,靡神不宗” 毛 传:“上祭天,下祭地。”
(2).供祀神祭祖用的土地。战国策·东周策:“ 赵 取 周 之祭地, 周 君患之。”
(3).即祭田。红楼梦第九二回:“或是祭地,或是义庄,再置些坟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