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五祀
(1).谓禘、郊、宗、祖、报五种祭礼。见国语·鲁语上
(2).古代祭祀的五种神祗。(1)祭祀五行之神。《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 郑玄 注:“此五祀者,五官之神。”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实列受氏姓,封为上公,祀为贵神。社稷五祀,是尊是奉。”太平御览卷五二九引《汉书议》:“祠五祀,谓五行金木水火土也。木正曰 句芒 ,火正曰 祝融 ,金正曰 蓐收 ,水正曰 玄冥 ,土正曰 后土 。皆古贤能治成五行有功者,主其神祀之。”(2)祭祀住宅内外的五种神。礼记·月令:“﹝孟冬之月﹞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大割祀于公社及门閭,腊先祖五祀。” 郑玄 注:“五祀,门、户、中霤、灶、行也。” 汉 王充 论衡·祭意:“五祀报门、户、井、灶、室中霤之功。门、户,人所出入,井、灶,人所欲食,中霤,人所託处,五者功钧,故俱祀之。”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门神》:“夫门为五祀之首,并非邪神,都人神之而不祀之,失其旨矣。”
(3).五类应享受祭祀的功臣。 汉 蔡邕 独断:“五祀之别名:法施於民则祀,以死勤事则祀,以劳定国则祀,能御大灾则祀,能扞大患则祀。”
《國語辭典》:朝献(朝獻)  拼音:cháo xiàn
1.一种古代的祭礼。为向受祭的尸主献酒。《周礼。春官宗伯。司尊彝》:「其朝献用两著尊。」汉。郑玄。注:「朝献谓尸卒食,王酳之。」
2.诸侯或属国朝觐皇帝,贡献方物。《晋书。卷三六。张华传》:「历世未附者二十馀国,并遣使朝献。」
《國語辭典》:少牢  拼音:shào láo
祭祀时只用羊、豕二牲,此二牲即称为「少牢」。《礼记。王制》:「天子社稷皆大牢,诸侯社稷皆少牢。」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祝盟》:「『夙兴夜处』,言于祔庙之祝;『多福无疆』,布于少牢之馈。」也称为「中牢」。
《國語辭典》:太牢  拼音:tài láo
1.古代祭祀天地,以牛、羊、猪三牲具备为太牢,以示尊崇之意。汉。王充《论衡。自纪》:「且礼有所不待,事有所不须。断决知辜,不必皋陶;调和葵韭,不俟狄牙;闾巷之乐,不用韶武;里母之祀,不待太牢。」《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太子日造门下,供太牢具。」
2.牛的别名。《大戴礼记。曾子天圆》:「诸侯之祭,牛,曰太牢。」
《漢語大詞典》:三祀
(1).古代春季三种祭礼的合称,即大祀、中祀、小祀。《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师、雨师” 汉 郑玄 注:“三祀皆积柴实牲体焉,或有玉帛燔燎而升烟,所以报阳也。”按:大祀用玉帛牲全,次祀用牲币,小祀用牲。见《周礼·春官·肆师》。 宋 苏辙 《郊祀庆成》诗:“盛礼弥三祀,初元正七年。”
(2).古代大夫祭祀门神、路神以及大夫亡而无后的众鬼,合称“三祀”。《礼记·祭法》:“大夫立三祀,曰族厉,曰门,曰行。” 汉 蔡邕 独断:“大夫以下,自立三祀之别名:曰族厉,曰门,曰行。”
(3).三年。后汉书·崔骃传:“乃称疾而屡復兮,歷三祀而见许。”
《國語辭典》:除服  拼音:chú fú
守孝期满,脱去丧服。《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聂政传》:「久之,聂政母死。既已葬,除服。」《三国演义》第三八回:「夫死未几,不忍便相从;可待至晦日,设祭除服,然后成亲未迟。」
《漢語大詞典》:祥琴
古代丧祭礼,谓亲丧大祥祭日为节哀而弹奏素琴。语出礼记·檀弓上:“ 孔子 既祥,五日弹琴而不成声,十日而成笙歌。”又《丧服四制》:“祥之日,鼓素琴,告民有终也。” 郑玄 注:“鼓素琴,始存乐也。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孔颖达 疏:“大祥之日,得鼓素琴,告教其民使衰有终极也。” 宋 苏轼 《次韵赵景贶督两欧阳诗破陈酒戒》:“祥琴虽未调,餘悲不敢留。” 明 思宗 《闲坐》诗:“圣代自能调化瑟,孤生未忍治祥琴。” 清 赵翼 《服阕后亲友多劝赴官》诗之一:“祥琴才罢忍弹冠,多少锣声促上竿。”参见“ 大祥 ”。
《國語辭典》:大祥  拼音:dà xiáng
1.父母之丧满二年时,所举行的祭礼。《幼学琼林。卷三。疾病死丧类》:「期年曰小祥,两期曰大祥。」
2.天象中变异的徵兆。《左传。昭公十八年》:「郑之未灾也,里析告子产曰:『将有大祥。』」
《國語辭典》:寿堂(壽堂)  拼音:shòu táng
1.祝寿的厅堂。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卷八。寿堂》:「今人于父母诞辰,铺陈庆祝之地,名曰寿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我恐怕有女客,便退了出来,到外面寿堂上去。」
2.停放死者棺木的厅堂。晋。陆机挽歌〉三首之二:「寿堂延魑魅,虚无自相宾。」唐。白居易 夜哭李夷道诗:「家人哀临毕,夜锁寿堂门。」
3.墓穴。清。俞樾《茶香室丛钞。卷一六。寿堂寿神》:「按寿堂,今谓之寿穴。余葬姚夫人,亦自营寿堂。」
《國語辭典》:馈食(饋食)  拼音:kuì shí
古代祭祀时进献熟食。《仪礼。特牲馈食礼》:「特牲馈食之礼,不诹日。」
《國語辭典》:六礼(六禮)  拼音:liù lǐ
1.古代在确立婚姻过程中的六种礼仪。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明。孟称舜《桃花人面》第五出:「小生与姐姐,虽无六礼之期,偶有半面之雅。」
2.古代冠、婚、丧、祭、乡、相见等士礼。《礼记。王制》:「司徒脩六礼,以节民性。」
3.古享祭宗庙之礼,指肆献、馈食、祠、礿、尝、烝。见《周礼。春官宗伯。大宗伯》唐。贾公彦。疏。
4.古代朝见之礼,指朝、宗、觐、遇、会、同。见《周礼。春官宗伯。大宗伯》。
《漢語大詞典》:特牲
祭礼或宾礼只用一种牲畜。左传·襄公九年:“祈以币更,宾以特牲。” 杨伯峻 注:“款待贵宾,只用一种牲畜。一牲曰特。”国语·楚语下:“大夫举以特牲,祀以少牢。” 韦昭 注:“特牲,豕也。”晋书·王祥传:“著遗令训子孙曰:家人大小不须送丧,大小祥设特牲,无违余命。”礼记·郊特牲 唐 陆德明 题解:“郊者,祭天之名,用一牛,故曰特牲。”
《漢語大詞典》:中祀
次于大祀的祭礼。所祭对象历代略有不同。隋书·礼仪志一:“星辰、五祀、四望等为中祀。” 清 则以日、月、先农、先蚕、前代帝王、 文昌 、太岁等为中祀对象。
《漢語大詞典》:迎夏
(1).古代祭礼之一。古人以夏和五方之南、五色之赤相配应,故于立夏日,天子率百官出南郊祭 赤帝 ,迎接夏季到来。礼记·月令:“立夏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夏於南郊。” 郑玄 注:“迎夏,祭 赤帝 赤熛怒 於南郊之兆也。” 南朝 梁 刘孝威 《行幸甘泉宫歌》:“ 汉 家迎夏毕,避暑 甘泉宫 。” 唐 刘禹锡 《翠微寺有感》诗:“朱旗迎夏毕,凉轩避暑来。”
(2).指每逢夏日。 汉 张衡 《应闲》:“夫玄龙,迎夏则凌云而奋鳞,乐时也;涉冬则淈泥而潜蟠,避害也。”
《國語辭典》:柴望  拼音:chái wàng
古代的两种祭礼,烧柴祭天称为「柴」,祭山川称为「望」。《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下》:「辛卯,柴望岱宗,登封太山。」《封神演义》第九八回:「江山依旧承柴望,社稷重新乐裸将。」
《漢語大詞典》:殷礼(殷禮)
(1).盛大的祭礼。书·洛诰:“ 周公 曰:‘王肇称殷礼,祀于新邑,咸秩无文。’” 蔡沉 集传:“殷,盛也。”
(2). 殷 代的礼制。礼记·中庸:“吾学 殷 礼,有 宋 存焉。”论语·为政:“ 周 因於 殷 礼,所损益,可知也。”
《漢語大詞典》:献祝(獻祝)
(1).谓古祭礼中主人向司祭人进酒。仪礼·特牲馈食礼:“献祝,籩燔从,如初仪。”
(2).进献祝词。 清 刘毓崧 《杜观察〈古谣谚〉序》:“加以前此两摄 东亭 ,舆情爱戴,士民之献祝者,咸拟诸古循吏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