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会圣(會聖)  拼音:huì shèng
神通广大。宋。曹组忆瑶姬。雨细云轻〉词:「恁时节,若要眼儿厮觑,除非会圣。」《董西厢》卷一:「欲要成秦晋,天,天,除会圣。」
《漢語大詞典》:六牙
谓六牙白象。佛教谓象柔顺而有力。“六牙”表示六种神通。菩萨自兜率天降生,即化乘六牙白象入胎。见《瑞应本起经》卷上。亦为 普贤菩萨 的坐骑。见《法华经·普贤劝发品》。 唐 宋之问 《游法华寺》诗:“后果缠三足,前因感六牙。” 唐 李邕 《大唐泗州临淮县普光王寺碑》:“雷嚮发其六牙,珠彩澄其二水。”
《漢語大詞典》:依通
佛教语。谓有漏五通之一。指依靠药力或咒术表现出来的神通。 宋 延寿 宗镜录卷十五:“何谓依通?约法而知。缘身而用,乘符往来,药饵灵变,此谓依通。”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双树幻钞上:“近日禪学之弊,以觉识依通为悟明,以穿凿机缘传授为参学。”
《國語辭典》:天眼通  拼音:tiān yǎn tōng
1.一种能看到众生死后投生何处、苦乐的状况,以及世间各种形形色色的神通能力。《阿毗达磨俱舍论》卷二七:「非天眼通能知此事!」
2.俗称有先见之明的人。
《漢語大詞典》:刻汁
据 晋 王嘉 拾遗记·周灵王载, 浮提国 献 神通 、 善书 二人,出肘间四寸金壶,内贮黑汁如淳漆,佐 老子 撰道德经,“昼夜精勤,形劳神倦。及金壶汁尽,二人刳心沥血,以代墨焉。”后因以“刻汁”谓人治学精勤刻苦。 唐 黄滔 《谢试官》:“ 滔 蜩甲薄姿,蚁封微状,学虽勤於刻汁,艺则愧於鏤冰。”
《國語辭典》:匣里龙吟(匣裡龍吟)  拼音:xiá lǐ lóng yín
原指名剑的神奇灵通。语本晋。王嘉《拾遗记》卷一:「帝颛顼……有曳影之剑,……未用之时,常于匣里,如龙虎之吟。」后比喻人虽在野,而声名远播于外。
分類:神通在野
《漢語大詞典》:神通游戏(神通游戲)
谓佛菩萨以神通化度众生如游戏然。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 列氏 之言,曰 周穆 ,曰 华胥 ,则佛之神通游戏也,梦幻空花也。”
五神通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曰五通,五神变。不思议为神。自在为通。不思议自在之用有五种:一、天眼通,谓色界四大所造之清净眼根,色界及欲界六道中之诸物,或近,或远,或粗,或细,无一不照者。二、天耳通,为色界四大所造之清净耳根,能闻一切之声者。三、他心通,得知一切他人之心者。四、宿命通,得知自心之宿世事者。五、如意通,又曰神境通,神足通。飞行自在,石壁无碍,又得行化石为金,变火为水等之奇变者。见智度论五。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五通,或五神变,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如意通。天眼通是指修得与色界天人同等的眼根,有了天眼通的人,不论远近内外昼夜,都能得见;天耳通是指修得与色界天人同等的耳根,有了天耳通的人,一切声音都可以听得到;他心通是能够知道他人一切心想的神通,有了他心通的人,便不愁遭受他人的暗算;宿命通就是能够知道自己在六道之中的过去生死,并知道六道众生在六道之中的过去生死,有了宿命通的人,过去生中的事,都能回忆,瞭如指掌;如意通又名神境通,或神足通,有了如意通的人,凡事都能随心所欲,诸如钻天入地,移山倒海,撒豆成兵,呼风唤雨,腾云驾雾,都不成问题。
【三藏法数】
(出菩萨处胎经)
神名天心,通名慧性。天然之心,彻照无碍,故名神通。经云:妙胜菩萨白佛言:世尊!菩萨修习何法,得神通道?佛遂为说欲界中之五通焉。
〔一、足不履地〕,谓身能飞行,履空如地,是为足不履地。
〔二、知人心命〕,谓能知他人之心,行善行恶,生善处恶处,是为知人心命。
〔三、回眼千里〕,谓于天下众生之类,若好若丑,城郭屋舍,山岩树木,回眼之时,无有远近,皆悉能见,是为回眼千里。
〔四、呼名即至〕,谓于天下男女,及象马巨细等声,无不能闻,若有呼其名者,或远或近,随即而至,是为呼名即至。
〔五、石壁无碍〕,谓于天下周旋往来,山河石壁,无所障碍,是为石壁无碍。
不思议神通境界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具名,佛说大乘不思议境界经,三卷,赵宋施护译。佛住法界光明菩萨宫,入普遍光明三摩地,而放大光明,殑伽沙之菩萨云集,妙吉祥菩萨入无垢普光三摩地,现大神变而来,普华幢天子问修何法,而得如是神通,佛以四种之四法答之,又说妙吉祥最初发心转女成男之因缘。
六神通
【佛学大辞典】
(名数)神者不测之义,通者无碍之义,三乘之圣者,得神妙不测无碍自在之六种智慧,是曰六神通,略云六通。法华经譬喻品曰:「具足三明及六神通。」(参见:通)
【三藏法数】
(出法界次第)
璎珞经云:神名天心,通名慧性,天然之慧,彻照无碍,故名神通。
〔一、天眼通〕,谓能见六道众生,死此生彼,苦乐之相,及见一切世间种种形色,无有障碍,是名天眼通。(六道者,天道、人道、阿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二、天耳通〕,谓能闻六道众生,苦、乐、忧、喜、语言,及世间种种音声,是名天耳通。
〔三、知他心通〕,谓能知六道众生心中所念之事,是名知他心通。
〔四、宿命通〕,谓能知自身一世、二世、三世乃至百千万世宿命,及所作之事;亦能知六道众生,各各宿命,及所作之事,是名宿命通。
〔五、身如意通〕,谓身能飞行,山海无碍,于此界没,从彼界出;于彼界没,从此界出;大能作小,小能作大,随意变现,是名身如意通。
〔六、漏尽通〕,漏尽通者,漏即三界见、思惑也。谓罗汉断见、思惑尽,不受三界生死,而得神通,是名漏尽通。(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见、思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曰见惑。眼耳鼻舌身五根对色声香味触五尘,起诸贪爱,曰思惑。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作用自在无碍,谓之通。佛、菩萨、外道、仙人之所得者也。即通力、神通等是也。璎珞经曰:「神名天心,通名慧性。」大乘义章二十本曰:「作用无壅,名之为通。」此有三种之别:一报得通力,三界诸天皆有五种之神通,乃至鬼神亦有小通,此神通皆依果报而自然感得者。二修得通力,三乘圣者修三学而得六通,外道仙人修禅定而现得五通者。三变化通力,三乘圣者以神通力变现种种者。见华严大疏三。
【佛学常见辞汇】
作用自在无碍的意思,指通力、神通。通有三种,即一、报得通力,三界诸天都有五种的神通,乃至鬼神也有小神通,这些神通都是依靠果报而自然感得;二、修得通力,三乘圣人修习三学而得六通,外道仙人修禅定也能得五通;三、变化通力,三乘圣人以神通的力量变现种种的境界事物。
本神通妙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本门十妙之一。本时之神通妙也。谓如来说法际所示现之神通不可思议也。
身相神通乐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乐之一。
神通
【佛学大辞典】
(术语)神为不测之义,通为无碍之义。不可测又无碍之力用,谓为神通或通力。是为五种通之一,有五通,六通,十通之别。法华经序品曰:「此瑞神通之相。」大乘义章二十本曰:「神通者就名彰名,所为神异,目之为神。作用无拥,谓之为通。」(参见:神)
【佛学常见辞汇】
变化莫测谓之神,无拘无碍谓之通,合起来说,就是既能使人莫测他之所以,又能为所欲为而了无障碍。
【三藏法数】
神即心神,谓静心照物,宿命记持,种种分明,皆随定力,无有障碍,是名神通。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有灵妙不测之德者之通称,通名八部众。天神乃至阿修罗神等。
十种神通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出生念宿命方便智通。此智通为出生知过去际之方便者。是宿命通也。二、出生无碍天耳智通。此智通为出生闻十方音声无碍天耳之方便者。是天耳通也。三、出生知一切众生不可思议心心数法方便智通。此智通为出生知一切不可思议心心所法之方便者。是他心通也。四、出生无碍天眼观察众生方便智通。此智通为出生以无碍天眼观察众生之方便者。是天眼通也。五、出生不可思议自在神力示现众生方便智通。此智通为出生以不可思议自在神力对众生示现之方便者。六、出生一身示现不可思议世界方便智通力。此智通为出生一身示现不可思议世界之方便者。七、出生于一念中往诣不可说世界方便智通。此智通为出生一念中往诣不可说之佛刹之方便者。八、出生不可思议庄严具,庄严一切世界方便智通力。此智通为出生以不可思议庄严具。庄严一切世界之方便者。九、出生不可说化身示现众生方便智通。此智通为出生对于众生示现不可说之化身之方便者。已上五者乃神足通也。十、出生不可说世界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可思议示现众生方便智通。此智通为出生对于众生在不可说之世界示现不可思议等正觉之方便者。是漏尽通也。见晋华严三十八、探玄记十七。又法华玄义六之一以华严之十种变化为十通。(参见:变化)
神通力
【佛学大辞典】
(术语)唐华严经一曰:「如来自在神通之力。」(参见:神通)
神通
【佛学大辞典】
(术语)神为不测之义,通为无碍之义。不可测又无碍之力用,谓为神通或通力。是为五种通之一,有五通,六通,十通之别。法华经序品曰:「此瑞神通之相。」大乘义章二十本曰:「神通者就名彰名,所为神异,目之为神。作用无拥,谓之为通。」(参见:神)
【佛学常见辞汇】
变化莫测谓之神,无拘无碍谓之通,合起来说,就是既能使人莫测他之所以,又能为所欲为而了无障碍。
【三藏法数】
神即心神,谓静心照物,宿命记持,种种分明,皆随定力,无有障碍,是名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