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高灵(高靈)
指上苍,神灵。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紫燄嘘呵,高灵下堕。” 钱仲联 集释引 方世举 曰:“高灵,指昊天上帝也。” 宋 朱熹 《宿武夷观庙堂》诗:“稽首仰高灵,尘缘誓当屏。”宋史·乐志七:“神在天兮福我寿我,千万春兮高灵下堕。”
分類:上苍神灵
《漢語大詞典》:神惠
(1).神灵的恩惠。 宋 陈造 《离富池》诗:“向兔犯险艰,神惠顾岂少。”
(2).灵妙的智慧。惠,通“ 慧 ”。 晋 张湛 《〈列子〉序》:“其书大略明羣有以至虚为宗,万品以终灭为验,神惠以凝寂常全,想念以著物自丧,生觉与梦化等情。”
《漢語大詞典》:神庥
神灵护佑。 前蜀 杜光庭 《王虔常侍北斗醮词》:“答往愿於当年,期降恩於此日,永当修奉,以荷神庥。” 明 无心子《金雀记·作赋》:“鸞交凤兮神庥,凤友鸞兮颐解。” 鲁迅 《坟·论照相之类》:“用布或绸做眼睛一对,挂神龛上或左右,以答神庥。”
分類:神灵护佑
《國語辭典》:天灵(天靈)  拼音:tiān ling
头盖骨的上部,即头顶。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三折:「则你大杆刀带肩钐,则你这宣花斧著他天灵碎。」《西游记》第六回:「猴王只顾苦战七圣,却不知天上坠下这兵器,打中了天灵,立不稳脚,跌了一跤。」也称为「天灵盖」。
分類:天上神灵
《漢語大詞典》:神迹(神蹟)
见“ 神迹 ”。
亦作“ 神跡 ”。亦作“ 神蹟 ”。 神灵的事迹;灵异的现象。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游精杳漠,神迹是寻。”一本作“ 神跡 ”。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萨他泥湿伐罗国:“城西北四五里,有窣堵波……中有如来舍利一升,光明时照,神迹多端。”《太平天囯文书汇编·天王诏书·赐英国全权特使额尔金诏》:“神蹟权能言不尽,早到天堂可悟之。” 胡适 《〈西游记〉考证》二:“况且 玄奘 本是一个伟大的宗教家,他的游记里有许多事实,如沙漠幻景及鬼火之类,虽然都有理性的解释,在他自己和别的信徒的眼里,自然都是‘灵异’,都是‘神迹’。”
《漢語大詞典》:灵衣(靈衣)
(1).神灵的衣裳。《楚辞·九歌·大司命》:“灵衣兮被被,玉佩兮陆离。” 王逸 注:“言己得依随司命,被服神衣。” 南朝 梁 江淹 《丹砂可学赋》:“奏神鼓於玉袂,舞灵衣於金裾。” 唐 杜甫 《南池》诗:“南有 汉王祠 ,终朝走巫祝。歌舞散灵衣,荒哉旧风俗。” 清 陈许廷 《崔真姑庙》诗:“灵衣金粉蚀,烟帐蕙兰销。”
(2).死者生前常穿的衣裳。文选·潘岳〈寡妇赋〉:“仰神宇之寥寥兮,瞻灵衣之披披。” 刘良 注:“灵衣,夫平生衣。” 南朝 梁 何逊 《哭吴兴柳恽》诗:“樽酒谁为满,灵衣空自披。” 宋 梅尧臣 《薛简肃夫人挽词》之四:“空堂迁旧榻,素月照灵衣。”
《國語辭典》:献新(獻新)  拼音:xiàn xīn
贡奉时鲜的礼物。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三折:「将这一尾金色鲤鱼特献新,望与相公说一声咱。」
《漢語大詞典》:神旗
(1).指帅旗。晋书·石勒载记上:“自将军神旗所经,衣冠之士靡不变节,未有能以大义进退者。” 唐 韩愈 《魏博节度观察使沂国公先庙碑铭》:“告庆于宗,以降命书。旌节有韜,豹尾神旗,櫜兜戟纛,以长 魏 师。”
(2).代表神灵的旗帜。 清 末义和团尊奉为神灵的象征。 老舍 《神拳》第三幕:“我受了坎字老团 黄老师傅 的传授,得到这一对神旗,我怎么学的,怎么教给你们,没有半点私心!”
《漢語大詞典》:神造
谓神奇的造作;神灵的造作。 晋 陆云 《张二侯颂》:“真人有作,飞龙在天, 留侯 载见,阶云自渊,即谋神造,启运妙玄。” 南朝 梁 沈约 《瑞石像铭序》:“灵相瑞华,焕同神造。” 唐 张九龄 《与生公寻幽居处》诗:“兹焉求卜筑,所过皆神造。”
《漢語大詞典》:配神
谓配享神灵。古文苑·邯郸淳〈曹娥碑〉:“何悵华落,飘零早分,葩豓窈窕,永世配神。” 章樵 注:“言当配享江神。”
分類:配享神灵
《漢語大詞典》:神佑
神灵的保佑。 汉 班固 《高祖泗水亭碑铭》:“勤陈东征,剟擒 三秦 。灵威神佑, 鸿沟 是乘。”
《漢語大詞典》:冥感
谓至诚而感通神灵。晋书·孝友传·刘殷:“ 刘殷 至孝冥感,兼才识超公,此人终当远达。”百喻经·得金鼠狼喻:“寻时金鼠变为毒蛇,此人深思,寧为毒蛇螫杀,要当怀去。心至冥感,还化为金。”《宋史·乐志十三》:“风云自冥感,嘉会翼飞天。”
《漢語大詞典》:灵庙(靈廟)
庙宇寺观。因其供奉神灵仙佛,故称。 汉 蔡邕 《王子乔碑》:“咨访其验,信而有徵,乃造灵庙,以休厥神。” 南朝 梁简文帝 《祠伍员庙》诗:“洪涛犹鼓怒,灵庙尚凄清。”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七:“其近京灵庙,宜委 河南 尹……祈之。”
《漢語大詞典》:化迹
(1).变化之迹;教化之迹。后汉书·仲长统传:“以为世非 胥庭 ,人乖鷇饮,化迹万肇,情故萌生。” 唐 卢照邻 《宴凤泉石翁神祠诗序》:“夫 圯上 黄公 ,灵期己远, 湘 中 玄乙 ,化迹难徵。” 唐 王勃 《梓州郪县兜率寺浮图碑》:“开剖太虚,导引元气,纷纷化迹,飈飈圣致。”
(2).神灵之迹。 南朝 宋 鲍照 《登庐山》诗:“深崖伏化迹,穹岫閟长灵。乘此乐山性,重以远游情。”
分類:神灵教化
《漢語大詞典》:袒跣
(1).谓脱袜赤足。古人致敬谢罪的一种礼节。史记·吴王濞列传:“ 胶西王 乃袒跣,席稾,饮水,谢太后。”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於是同穴裘褐之域,共川鼻饮之国,莫不袒跣稽顙,失气虏伏。”
(2).表示对神灵的虔诚。 明 方孝孺 《先府君行状》:“先时不雨,先君袒跣,遍祷羣祠,涕泣卧祠下,誓不雨不止。”
(3).袒胸赤足。 唐 白居易 《不出门》诗:“披衣腰不带,散髮头不巾。袒跣北窗下, 葛天 之遗民。” 明 徐渭 《避暑豁然堂大雨》诗:“止取醉饱为,安能谨趋避。袒跣择树依,叫号枕砖睡。” 清 东轩主人 述异记·记桃核念珠:“得念珠一百八枚,以山桃核为之,圆如小樱桃,一枚之中,刻罗汉三四尊,或五六尊,行者、坐者……袒跣曲拳和南而前趋而后侍者,合计之为数五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