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灵德(靈德)
神灵的恩德。《文选·班固〈东都赋〉》:“登祖庙兮享圣神,昭灵德兮弥亿年。” 吕延济 注:“言以此鼎升宗庙,享天地,以明神灵之德。” 南朝 齐 谢朓 《祀敬亭山春雨》诗:“歌风讚灵德,舞蹈起轻埃。” 宋 苏轼 《立春祭土牛祝文》:“仰惟灵德,佑我穡人。”
分類:神灵恩德
《國語辭典》:神意  拼音:shén yì
1.神情、意志。《后汉书。卷五一。李陈庞陈桥列传。陈禅》:「笞掠无算,五毒毕加,禅神意自若,辞对无变。」《红楼梦》第五六回:「此时宝玉虽醒,神意尚恍惚。」
2.神明的意志。如:「歹徒谎称神意骗人钱财。」
《漢語大詞典》:灵舆(靈輿)
亦作“ 灵轝 ”。
(1).神灵乘坐的车驾。汉书·礼乐志:“﹝《郊祀歌》﹞广宣延,咸毕觴,灵舆位,偃蹇驤。” 颜师古 注:“神既毕饗,则严驾灵舆,引其侍从之位,偃蹇高驤也。”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二二:“ 夏后 乘灵舆, 夸父 为 邓林 。” 南朝 梁 江淹 《悼室人》诗之十:“当追帝女迹,出入泛灵舆。”
(2).天子乘坐的革车。《文选·扬雄〈羽猎赋〉》:“撞鸿鐘,建九旒,六白虎,载灵舆。” 李善 注:“ 服虔 曰:灵舆,天子舆也。” 吕延济 注:“灵舆,革车也。”
(3).即灵车。三国志·吴志·孙和传:“﹝ 孙晧 ﹞追諡父 和 曰 文皇帝 ,改葬 明陵 ……以灵舆法驾,东迎神於 明陵 。” 唐 白居易 《唐杨州仓曹参军王府君墓志铭》:“ 播 等号护灵舆,以 永贞 元年十月二十五日,迁祔于京兆府 富平县 淳化乡 之某原,从吉兆也。”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八:“太后与帝举哀后苑,百官奉灵轝由 西华门 以出,用一品礼殯 洪福寺 。”
《漢語大詞典》:和神
(1).和悦心神。汉书·田千秋传:“玩听音乐,养志和神。”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可以和神,可以娱肠。”
(2).和悦神灵。文选·班固〈典引〉:“顺命以创制,因定以和神。” 蔡邕 注:“治定作乐,以和人神。” 吕向 注:“因天下治定,以和鬼神,以事封禪。”
《国语辞典》:祀神  拼音:sì shén
1.祭祀神灵。如:「台湾民间,除夕当天多有祀神祭祖的习俗。」宋。范致明《岳阳风土记》:「民之有疾病者,多就水际设神盘以祀神,为酒肉以犒棹鼓者,或为草船泛之,谓之送瘟。」
2.祭祀的神灵。玉皇大帝、观音、妈姐、土地公等,都是台湾民间常见的祀神。
《漢語大詞典》:神保
对先祖神灵的美称。犹皇尸。《诗·小雅·楚茨》:“先祖是皇,神保是饗。” 朱熹 集传:“神保,盖尸之嘉号。《楚辞》所谓灵保,亦以巫降神之称也。”尸,代神灵受祭祀的人。《宋史·乐志十二》:“神保聿归,敢以辞致。”参见“ 皇尸 ”。
《漢語大詞典》:皇尸
对君尸的敬称。古代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称“尸”。《诗·小雅·楚茨》:“神具醉止,皇尸载起。” 朱熹 集传:“皇尸者,尊称之也。”礼记·祭统:“率其羣臣,以乐皇尸。” 郑玄 注:“皇,君也;言君尸之尊者。”《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十二·周宗庙乐舞辞》:“儼皇尸,列虞宾。” 清 龚自珍 《〈怀宁王氏族谱〉序》:“古者祭礼,嘏传皇尸之命。”
《漢語大詞典》:幽通
(1).谓与神灵相遇。汉书·叙传上:“有子曰 固 ,弱冠而孤,作《幽通》之赋,以致命遂志。”文选·班固〈幽通赋〉 李善 题解:“赋云:‘覿幽人之髣髴。’然幽通,谓与神遇也。”
(2).谓深邃入神。 唐 杨炯 《遂州长江县孔子庙堂碑》:“ 扬雄 博识,神游象繫之端; 李郃 幽通,思入璣衡之表。” 清 杜岕 《吾友曹梁父文章气谊妙擅当时今宿草矣因为长句以写凄惋》诗:“此公气谊更幽通,一片肝肠山水外。”
《漢語大詞典》:天居
(1).住在天上。形容天子居处华贵。 汉 蔡邕 《述行赋》:“皇家赫而天居兮,万方徂而并集。”
(2).指天子居处。 南朝 陈 徐陵 《太极殿铭序》:“天居爽塏,大寝尊严。” 唐 王维 《和尹谏议史馆山池》诗:“云馆接天居,霓裳侍玉除。”
(3).天地神灵的居处。 明 方孝孺 《郊祀颂》:“乘舆徐来,及门而趋。执圭屏息,仰覿天居。”
《漢語大詞典》:灵照(靈照)
(1).犹明察。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帝江》:“质则混沌,神则旁通,自然灵照,听不以聪。” 南朝 宋 郑道之 《神不灭论》:“况神体灵照,妙统众形。”
(2).景德传灯录·襄州居士庞蕴载:“居士( 庞藴 ,洞达禪宗)将入灭,令女 灵照 出视日早晚,及午以报。女遽报曰:‘日已中矣,而有蚀也。’居士出户观次, 灵照 即登父座,合掌坐亡。居士笑曰:‘我女锋捷矣!’”后以“灵照”泛指善解父意之幼女。 宋 苏轼 《虔州吕倚承事贫甚至食不足》诗:“不识孔方兄,但有 灵照 女。” 宋 陆游 《小酌》诗:“ 宗文 树鸡栅, 灵照 挈蔬篮。” 钱仲联 校注:“ 宗文 、 灵照 乃借指其子女。” 金 张建 《送贺彦淳还南邠》诗:“襁负尚怜 灵照 幼,家贫赖有 孟光 贤。”
(3).谓神灵光辉照耀。云笈七籤卷六五:“至於金丹之功,玄神洞高,冥体幽变,龙化灵照。”
《漢語大詞典》:神足
(1).神足通。佛教六通之一。指游涉往来非常自在的神通力量。 晋 法显 佛国记:“我是女人,何由得先见佛?即以神足,化作转轮圣王,最前礼佛。”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明律·释僧璩:“ 璩 案律文有四因缘得现神足:一断疑网,二破邪见,三除憍慢,四成功德定。”参见“ 六通 ”。
(2).犹高足。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一·竺道潜:“凡此诸人,皆 潜 之神足。”
(3).神灵般的脚步。形容行走快速。 汉 应瑒 《驰射赋》:“驊騮激骋;神足奔越。终节三驱,矢不虚发。”
《漢語大詞典》:六通
(1).谓上下四方无不通畅。 宋 黄庭坚 《和邢惇夫秋怀》诗之四:“六通而四闢,玉烛四时和。”参见“ 六通四辟 ”。
(2).佛教语。谓六种神通力:神境智证通(亦云神足通)、天眼智证通(亦云天眼通)、天耳智证通(亦云天耳通)、他心智证通(亦云他心通)、宿住随念智证通(即宿命智证通,亦云宿命通)、漏尽智证通(亦云漏尽通)。神足通,谓其游涉往来非常自在;天眼通,谓得色界天眼根,能透视无碍;天耳通,谓得色界天耳根,听闻无碍;他心通,谓能知他人之心念而无隔碍;宿命通,谓知自身及六道众生宿世行业而无障碍;漏尽通,谓断尽一切烦恼得自在无碍。前五通,凡夫亦能得之,而第六通,唯圣者始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汰法师 云:六通三明同归,正异名耳。”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序》:“至於一乘二諦之原,三明六通之旨,西域备详,东土靡记。” 明谢谠《四喜记·诗礼趋庭》:“飞锡起金池,潦倒沙弥,六通五藴见□迷。”参阅《俱舍论·分别智品》
(3).谓通解六试题。宋史·仁宗纪四:“﹝ 至和 二年九月﹞戊辰,詔:试医官须引《医经》《本草》以对,每试十道,以六通为合格。”宋史·选举志一:“凡《三礼》《三传》《通礼》每十道义分经註六道,疏义四道,以六通为合格。”
《國語辭典》:神符  拼音:shén fú
术士所画的符箓。民间相传其具有驱避灾厄、除邪袪病的功效。
《漢語大詞典》:神飙
谓迅疾若有神灵的风。《文选·曹植〈公宴诗〉》:“神飈接丹轂,轻輦随风移。” 李周翰 注:“飈,疾风也。言其疾如神以接。”《文选·江淹〈杂体诗·效魏文帝“游宴”〉》:“神飈自远至,左右芙蓉披。” 吕向 注:“飈,风也。言天子所处,则起神灵之风。” 唐 李群玉 《始忝四座奏状闻荐蒙恩授官》诗:“神飈泛钟漏,佳气浮筠松。” 明 屠隆 《昙花记·西游净土》:“巍巍窣堵,神飈自扶,香臺处处红云护。”
《漢語大詞典》:高灵(高靈)
指上苍,神灵。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紫燄嘘呵,高灵下堕。” 钱仲联 集释引 方世举 曰:“高灵,指昊天上帝也。” 宋 朱熹 《宿武夷观庙堂》诗:“稽首仰高灵,尘缘誓当屏。”宋史·乐志七:“神在天兮福我寿我,千万春兮高灵下堕。”
分類:上苍神灵
《漢語大詞典》:神惠
(1).神灵的恩惠。 宋 陈造 《离富池》诗:“向兔犯险艰,神惠顾岂少。”
(2).灵妙的智慧。惠,通“ 慧 ”。 晋 张湛 《〈列子〉序》:“其书大略明羣有以至虚为宗,万品以终灭为验,神惠以凝寂常全,想念以著物自丧,生觉与梦化等情。”
《漢語大詞典》:神庥
神灵护佑。 前蜀 杜光庭 《王虔常侍北斗醮词》:“答往愿於当年,期降恩於此日,永当修奉,以荷神庥。” 明 无心子《金雀记·作赋》:“鸞交凤兮神庥,凤友鸞兮颐解。” 鲁迅 《坟·论照相之类》:“用布或绸做眼睛一对,挂神龛上或左右,以答神庥。”
分類:神灵护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