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19,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王烈
悬圃
金箓
小数
化金
下凡
煮白石
玉房
神形
紫阙
薜荔衣
降真
宝字
五铢衣
愿王
《漢語大詞典》:王烈
传说中的神仙名。传说他常服黄精及铅,年三百三十八岁,犹有少容。登山历险,行步如飞。一次独入 太行山 ,见山破,石裂数百丈,中有青泥流出如髓。搓之成丸,随手坚凝。气如粳米饭,嚼之亦然。见 晋 葛洪 《神仙传》。 唐 王勃 《山亭兴序》:“山腰半折,溜 王烈 之香膏;洞口横开,滴 严遵 之芳乳。” 宋 苏轼 《次丹元姚先生韵》:“ 王烈 亦何人, 叔夜 未可量。独见神山开,遽飧石髓香。” 清 吴兆骞 《赠滇令巴郡叶明德》诗之四:“ 王烈 自成 辽 处士, 严遵 原是 蜀 遗民。”
《國語辭典》:悬圃(懸圃)  拼音:xuán pǔ
神话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在昆崙山顶。《楚辞。严忌。哀时命》:「愿至昆崙之悬圃兮,采钟山之玉英。」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辨骚》:「昆崙悬圃,非经义所载。」也作「玄圃」、「县圃」。
《漢語大詞典》:金箓(金籙)
(1).道教谓天帝的诏书。初学记卷二十三引 北周 宇文逌 《道教实花序》:“可道非道,因金籙以詮言。” 唐 王维 《奉和圣制庆玄元皇帝玉像之作应制》:“玉京移大像,金籙会羣仙。” 唐 陆龟蒙 《王先辈艸堂》诗:“金籙渐加新品秩, 玉皇 偏赐羽衣裳。”
(2).道场的名称。隋书·经籍志四:“其(指道教)洁斋之法,有黄籙、玉籙、金籙、涂炭等斋。” 唐 皇甫冉 《宿洞灵观》诗:“明日开金籙,焚香更沐兰。”旧唐书·武宗纪:“召道士 赵归真 等八十一人入禁中,于三殿修金籙道场,帝幸三殿,于九天坛亲受法籙。”
(3).神话中形容神仙所用的簿册。 宋 乐史《广卓异记·御制诗送贺宾客为道士还乡并宰相已下应制诗》:“﹝ 李适之 《应制》诗﹞仙记题金籙,朝章披羽衣。”
《國語辭典》:小数(小數)  拼音:xiǎo shù
1.小技艺、小技术。《孟子。告子上》:「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2.些微的数额。《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甚至那捐助的小数,自一元几角起,至几十元,那够不上请奖的,拿了钱出去,就完了,谁还管他。」
3.数学上指小于整数1的数,即位于小数点右边的数。如0.1、0.03。
《漢語大詞典》:化金
(1).传说中神仙、异人点化而成的黄金。 唐 薛用弱 集异记·王四郎:“此 王四郎 所货化金也,西域商胡专此伺买,且无定价。”
(2).点化黄金,将他物化为黄金。 宋 何薳 春渚纪闻·药瓦成金:“且言初长主召 捷 至,为设酒,谓之曰:‘闻先生能化金,可得一见否?’”
《國語辭典》:下凡  拼音:xià fán
神仙下降尘世。如:「仙女下凡」。《红楼梦》第一回:「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
《漢語大詞典》:煮白石
旧传神仙、方士烧煮白石为粮,后因借为道家修炼的典实。 晋 葛洪 神仙传·白石先生:“﹝ 白石先生 ﹞常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 唐 韦应物 《寄全椒山中道士》诗:“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亦省作“ 煮石 ”。 南朝 梁 庾肩吾 《东宫玉帐山铭》:“煮石初烂,烧丹欲成。” 元 方回 《次韵赠道士汪庭芝》:“中野履霜寧怨命,通宵煮石且随缘。”
《漢語大詞典》:玉房
(1).玉饰的房屋。多指神仙的居处。《汉书·礼乐志》:“神之出,排玉房,周流杂,拔兰堂。” 明 何景明 《画鹤赋》:“疑照景於金阁,讶栖霞於玉房。”
(2).指华丽的房屋。 晋 陆机 《吊魏武帝文》:“陈法服於帷座,陪窈窕於玉房。” 唐 李端 《听筝》诗:“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宋 杨万里 《行路难》诗:“彻侯万户秩万石,珠户玉房贮倾国。”
(3).美称花的子房。 唐 沈佺期 《题椰子树》诗:“玉房九霄露,碧叶四时春。” 唐 白居易 《牡丹芳》诗:“牡丹芳,牡丹芳,黄金蕋绽红玉房。” 宋 苏轼 《减字木兰花》词:“玉房金蘂,宜在玉人纤手里。”
(4).特指莲房。 宋 杨万里 《食莲子》诗:“白玉蜂儿緑玉房,蜂房未绽已闻香。”
(5).道教语。称心。黄庭外景经·上部经:“玉房之中神门户。” 务成子 注:“玉房,一名洞房,一名紫房,一名絳宫,一名明堂,玉华之下金匱乡,神明门户,一之所从者哉。”
《漢語大詞典》:神形
(1).精神与形体。列子·杨朱:“矜一时之毁誉,以焦苦其神形,要死后数百年中餘名,岂足润枯骨?”《汉书·司马迁传》:“夫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神形蚤衰,欲与天地长久,非所闻也。” 晋 慧远 《明报应论》:“夫神形虽殊,相与而化,内外诚异,浑为一体。”
(2).神仙之形体。 汉 蔡邕 《王子乔碑》:“弃世俗,飞神形,翔云霄,浮太清。”
(3).指神像。北史·隋纪上·文帝:“詔毁坏偷盗佛及天尊像、岳镇海瀆神形者,以不道论。”
《國語辭典》:紫阙(紫闕)  拼音:zǐ què
1.皇帝所居住的皇宫。唐。李白〈灞陵行送别〉诗:「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
2.神仙洞府。《宋史。卷一三三。乐志八》:「紫阙幽宏,惟神灵尊。」
《漢語大詞典》:薜荔衣
用薜荔的叶子制成的衣裳。原指神仙鬼怪所披的衣饰,后借以称隐士的服装。 唐 孟郊 《送豆卢策归别墅》诗:“身披薜荔衣,山陟莓苔梯。” 唐 白居易 《重题》诗:“谩献《长杨赋》,虚抛薜荔衣;不能成一事,赢得白头归。” 清 曹寅 《小游仙》诗之十三:“ 黄海 仙人薜荔衣,斑龙偷跨跡如飞。”
《漢語大詞典》:降真
(1).见“ 降真香 ”。
(2).犹言神仙降临。
分類:神仙降临
《國語辭典》:降真香  拼音:jiàng zhēn xiāng
植物名。芸香科降真香属,常绿小乔木。根坚实,色紫润。单叶,长椭圆形或倒卵形。腋生聚伞花序,开黄白花,有香气。核果肉质,成熟时淡红色,可食。木材有浓郁的香气,可做中药,具有止血镇痛、消肿等功效。也称为「降香」。
《國語辭典》:宝字(寶字)  拼音:bǎo zì
1.旧时用的制钱。其上常有某某通宝等字样,故以宝字作为制钱的别名。《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五:「一贯钞,许多宝字哩!我富人使一贯钞,似挑著一条筋。」
2.帝王、神仙所写的字。唐。王勃〈七夕赋〉:「上元锦书传宝字,王母琼箱荐金约。」《宋史。卷一三九。乐志十四》:「宝字煌煌,册书粲粲。」
《漢語大詞典》:五铢衣(五銖衣)
亦称“ 五銖服 ”。亦称“ 五铣衣 ”。 传说古代神仙穿的一种衣服,轻而薄。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岑文本》:“﹝ 文本 ﹞又问曰:‘衣服皆轻细,何土所出’对曰:‘此是上清五銖服。’” 唐 李商隐 《圣女祠》诗:“无质易迷三里雾,不寒长著五銖衣。” 明 邵璨 《香囊记·祈祷》:“贫道身微贱,……不着五铣衣,身披一幅绢。” 清 赵翼 《美人风筝》诗:“五銖衣薄太风流,细骨轻驱称远游。”亦省作“ 五銖 ”。 唐 李涉 《寄荆娘写真》:“五銖香帔结同心,三寸红牋替传语。” 清 陈维嵩 《霓裳中序第一·咏水仙花》词:“看尽人间,多少蜂蝶,五銖寒到骨。”
分類:神仙衣服
《漢語大詞典》:愿王(願王)
谓许愿的对象。指上帝、神仙。 陈衍 《元诗纪事·明本》:“富贵之人宜念佛,黄金满库穀盈仓。世间受用无亏缺,只欠临终见愿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