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社会主义革命(社會主義革命)
由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共产党领导的,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的的革命。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 中国 的面貌。”
《國語辭典》:社会主义(社會主義)  拼音:shè huì zhǔ yì
1.一种思想主张,认为生产工具与财富分配应由国家统筹安排,以实现社会平等。
2.一种社会体制,生产工具的拥有与财富分配均由国家安排,在某些社会主义社会,甚至一切财产皆为共享公有,而无私有财产权的存在。
《國語辭典》:社会意识(社會意識)  拼音:shè huì yì shì
社会中个人所共享的情感认同与感知结构。社会意识的形成与政治经济结构与个人社会位置有关,社会意识也同时影响了群体关系与社会变迁。参见「阶级意识」、「社区意识」条。
《國語辭典》:社会保险(社會保險)  拼音:shè huì bǎo xiǎn
社会保险是现代的社会安全制度中的一环,由国家施行强制性保险,在受保险人遭遇疾病、身心伤害、失能失业、职业灾害、老年与死亡等社会风险时,予以保障的制度。不同国家会依不同的风险类型制定社会保险,如德国的五大社会保险分别为健康保险、劳灾保险、年金保险、失业保险与长期照护保险等,台湾则为全民健康保险、国民年金保险,以及以职业别分类的公保、劳保等。
《漢語大詞典》:社会存在(社會存在)
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主要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毛泽东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
《國語辭典》:社会关系(社會關係)  拼音:shè huì guān xì
人与人互动交往的某种形式或过程。
《國語辭典》:社会活动(社會活動)  拼音:shè huì huó dòng
本职工作以外的集体活动。如政党活动、工会活动等。
《國語辭典》:社会教育(社會教育)  拼音:shè huì jiào yù
由学校以外的机关,对群众从事以文化为主体的教育。如设立公共图书馆、体育场等。
《國語辭典》:社会科学(社會科學)  拼音:shè huì kē xué
应用科学方法,研究人类社会的制度运作方式与人际互动关系等现象的各种学科,如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等。
《漢語大詞典》:社会青年(社會青年)
也叫待业青年。既不上学也未就业的青年。《新民晚报》1984.6.3:“最令人悦服的就是在他们那儿,‘待业青年’,或曰‘社会青年’,已成‘历史陈迹’。”
《國語辭典》:社会贤达(社會賢達)  拼音:shè huì xián dá
具有社会声望的人。如:「藉著社会贤达的穿梭协调,这事终于有了圆满结局。」
《國語辭典》:社会现象(社會現象)  拼音:shè huì xiàn xiàng
由社会关系所表现的各种事实与活动状态。
《國語辭典》:社会学(社會學)  拼音:shè huì xué
以社会关系、文化、制度、结构、行动与互动为研究对象的知识体系,起源于十九世纪中晚期。
《國語辭典》:社会制度(社會制度)  拼音:shè huì zhì dù
社会群体为满足基本需要或特定目的所建立的有系统、有组织、被认可,以及持续维系的行为模式,包括政治、法律、经济、家庭、教育制度等。
《漢語大詞典》:上层社会(上層社會)
指旧社会中处于优越地位的社会集团。 丁玲 《韦护》第三章:“原来就有一部分人不满意他的有礼貌的风度,说那是上层社会的绅士气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