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36,分43页显示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18  19  20  2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回笼
畜生道
灵学
人牲
俱乐部
祸世
有伤风化
中产阶级
原始社会
原始公社
纸笔喉舌
约定俗成
语言学
阴暗面
治安管理
《國語辭典》:回笼(回籠)  拼音:huí lóng
1.将已蒸熟而冷却的食品放回蒸笼再次蒸热。
2.比喻已完成的事情再重复做一次。如:「他习惯在早起做完运动后睡个回笼觉。」
3.指社会上流通的货币再回到原先发行的银行。如:「资金回笼」。
《漢語大詞典》:畜生道
(1).佛教语。“六道”之一。佛教轮回之说,谓人作恶,死后当变为禽兽、畜生等。法苑珠林卷三一引《大庄严论》:“畜生道若干,歷刼极久长。” 清 吴趼人《俏皮话·投生》:“一人罪孽深重,死后见 阎王 , 阎王 命判官议其罪。一判官拟之入畜生道中,一判官拟罚作草木。”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死》:“也许有人要问,既然相信轮回,那就说不定来生会堕入更穷苦的景况,或者简直是畜生道,更加可怕了。”亦省作“ 畜道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阎罗:“﹝阴司﹞畜道、剑山,种种具在,宜得何罪,不劳挹取。”
(2).指非人类社会。形容卑鄙、野蛮。 鲁迅 《华盖集·并非闲话(三)》:“这不但对于文字,就是女人们的名誉,我今年也看见有用了这畜生道的方法来毁坏的。古人常说‘鬼蜮技俩’,其实世间何尝真有鬼蜮,那所指点的,不过是这类东西罢了。”
《漢語大詞典》:灵学(靈學)
近代社会出现的、用降神扶乩等迷信活动来宣扬神灵存在的一种反科学的学说。 鲁迅 《热风·随感录四十二》:“试看 中国 的社会里,吃人,劫掠……灵学,一夫多妻,凡有所谓国粹,没一件不与蛮人的文化(?)恰合。”
《漢語大詞典》:人牲
奴隶制社会把奴隶作为祭祀品,称“人牲”。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一章:“我们看‘随’的上六和‘困’的九五,在当时好象还有人牲供祭的习俗存在。这些人牲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不消说是由战争得来的俘虏。”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奴隶制的下限在春秋与战国之交》:“卜辞中常常用人为祭牲,与牛羊犬豕同用……上面所举的人殉、人牲以及耕田的众或众人都是官家的奴隶。”
《國語辭典》:俱乐部(俱樂部)  拼音:jù lè bù
为达到某些特殊目的,如社交、休閒活动和娱乐等,而组织的社会团体及其使用场所。由英语club翻译得名。会员的资格限制各异,并需定期缴交费用。如联勤俱乐部。
《漢語大詞典》:祸世(禍世)
危害社会。 清 陈确 《异端论》:“异端而人知其为异端焉,不必辨也;异端之倍道益甚,祸世益深,而入犹未觉其为异端焉,斯不可不亟辨矣。”
分類:危害社会
《國語辭典》:有伤风化(有傷風化)  拼音:yǒu shāng fēng huà
对风俗教化有不良的影响。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四折:「你道做了有伤风化,谁就你那燕尔新婚。」《黄绣球》第二八回:「女学堂也说是有伤风化,禁去几处。」
《國語辭典》:中产阶级(中產階級)  拼音:zhōng chǎn jiē jí
泛指社会中在经济收入、生活水准或社会地位,属于中等阶层的社群。此社群可以以客观的收入、财产或主观的认同为区分标准,其组成分子大致包括一般的管理阶层、专业人士、白领阶层、自由业等。在西元1980年代晚期之后,具有文化资本、专业能力与生活风格的中产阶级,成为社会中重要的生产与消费群体,他们重视的政治及文化自由与社会发展也有重要关联。
《國語辭典》:原始社会(原始社會)  拼音:yuán shǐ shè huì
人类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人类出现之后,即产生原始社会。此时期只能制造简单石器,生产资料采公有制,共同劳动、消费,社会组织以亲族为主,并靠家长制和传统方式控制社会。原始社会形式分为狩猎、采集、渔业或农业等。随著金属工具的使用,尤其是铁器的发明,农业生产产量增加,个体劳动渐渐取代集体劳动,私有制亦随之出现,原始社会逐步瓦解,进入阶级社会。
《漢語大詞典》:原始公社
人类社会历史上最早阶段的社会组织。包括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代序》:“中国社会的发展,曾经经历了原始公社、奴隶制和封建制。”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一章第五节:“原始公社到了末期,生产资料私有制逐渐形成起来。”
《漢語大詞典》:纸笔喉舌(紙筆喉舌)
比喻社会舆论。 鲁迅 《热风·题记》:“真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又何待于纸笔喉舌的批评。” 鲁迅 《华盖集续编·“死地”》:“但 北京 的所谓言论界,总算还有评论,虽然纸笔喉舌,不能使洒满府前的青年的热血逆流入体,仍复苏生转来。”
分類:社会舆论
《國語辭典》:约定俗成(約定俗成)  拼音:yuē dìng sú chéng
事物的名称或法则,经人倡导,而成为社会习用或公认者。《荀子。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國語辭典》:语言学(語言學)  拼音:yǔ yán xué
研究语言的性质、种类、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缩称为「语学」。
《漢語大詞典》:阴暗面(陰暗面)
喻指社会生活中黑暗消极的一面。 孙犁 《秀露集·文学和生活的路》:“文学的职责是反映现实,主要是反映现实中真的美的善的,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都是这样。它也暴露黑暗面。写阴暗面,是为了更突出光明面。”
《漢語大詞典》:治安管理
国家为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治安而进行的行政管理工作。包括户口管理、交通管理、特种行业管理、危险物品管理、消防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