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食于腊礼
《礼记·郊特牲》
天子大腊八……饷农及邮表啜、禽兽,仁之至,义之尽也。古之君子……迎虎,为其食田豕也,迎而祭之也。
天子大腊八……饷农及邮表啜、禽兽,仁之至,义之尽也。古之君子……迎虎,为其食田豕也,迎而祭之也。
例句
既从白帝词,又食于蜡礼有加,忍令月被恶物食,枉于汝口插齿牙。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
《史记》卷九十九〈刘敬叔孙通列传·叔孙通〉~2722~
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徵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五帝异乐,三王不同礼。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故夏、殷、周之礼所因损益可知者,谓不相复也。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于是叔孙通使徵鲁诸生三十馀人。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礼乐。礼乐所由起,积德百年而后可兴也。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遂与所徵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馀人为绵蕞野外。习之月馀,叔孙通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会十月。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十月。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廷中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志。传言「趋」。殿下郎中侠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大行设九宾,胪传。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欢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
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徵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五帝异乐,三王不同礼。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故夏、殷、周之礼所因损益可知者,谓不相复也。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于是叔孙通使徵鲁诸生三十馀人。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礼乐。礼乐所由起,积德百年而后可兴也。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遂与所徵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馀人为绵蕞野外。习之月馀,叔孙通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会十月。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十月。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廷中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志。传言「趋」。殿下郎中侠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大行设九宾,胪传。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欢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
典故
相关人物
殉死礼非
相关人物
陈子亢
陈子车
《礼记·檀弓》
陈子车死于卫,其妻与其家大夫谋以殉葬。定而后,陈子亢至,以告,曰:「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子亢曰:「以殉葬,非礼也。」
陈子车死于卫,其妻与其家大夫谋以殉葬。定而后,陈子亢至,以告,曰:「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子亢曰:「以殉葬,非礼也。」
例句
殉死礼所非,况乃用其良。 柳宗元 咏三良
典故
相关人物
元礼归纶氏
相关人物
李膺
《后汉书》卷六十七〈党锢列传·李膺〉~29~
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也。……初举孝廉,为司徒胡广所辟,举高第,再迁青州刺史。守令畏威明,多望风弃官。复徵,再迁渔阳太守。寻转蜀郡太守,以母老乞不之官。转护乌桓校尉。鲜卑数犯塞,膺常蒙矢石,每破走之,虏甚惮慑。以公事免官,还居纶氏,教授常千人。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志者所羞。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其见慕如此。
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也。……初举孝廉,为司徒胡广所辟,举高第,再迁青州刺史。守令畏威明,多望风弃官。复徵,再迁渔阳太守。寻转蜀郡太守,以母老乞不之官。转护乌桓校尉。鲜卑数犯塞,膺常蒙矢石,每破走之,虏甚惮慑。以公事免官,还居纶氏,教授常千人。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志者所羞。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其见慕如此。
《列女传》
楚王欲以子终为相,入告于妻,妻曰:「乱世多害。」于是相与逃而为人灌园。
楚王欲以子终为相,入告于妻,妻曰:「乱世多害。」于是相与逃而为人灌园。
例句
元礼去归缑氏学,江充来见犬台宫。 杜牧 李给事中敏二首
典故
止乎礼义,不淫其色
《毛诗正义》卷一之一〈国风·周南·关雎〉~6~
〈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然则〈关睢〉、〈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南,言化自北而南也。〈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是以〈关睢〉乐得淑女以配君子,爱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睢〉之义也。
〈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然则〈关睢〉、〈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南,言化自北而南也。〈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是以〈关睢〉乐得淑女以配君子,爱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睢〉之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