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狎筵
谓不拘礼法的宴饮。 唐 韩偓 《感事三十四韵》:“ 江总 参文会, 陈暄 侍狎筵。”
《漢語大詞典》:爽法
违背礼法。新唐书·蒋乂传:“昔 鲁侯 改服, 晋襄 墨縗,缘金革事则有权变。安有释縗服,衣冕裳,去堊室,行亲迎,以凶瀆嘉,为朝廷爽法?”
《國語辭典》:傲达(傲達)  拼音:ào dá
倨傲旷达。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王子犹、子敬曾俱坐于一室上,上忽发火。子猷遽走避,不遑取屐」句下刘孝标注引《中兴书》曰:「徽之,羲之第五子。卓荦不羁,欲为傲达。」
《漢語大詞典》:荡检(蕩檢)
谓行为放荡,不守礼法。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儿虽风尘贱质,然非好淫荡检者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九郎:“迎风待月,尚有荡检之讥。”
《漢語大詞典》:逾检(逾檢)
亦作“踰检”。 超出礼法。《新唐书·刘蕡传》:“京师,诸夏之本也,将以观治,而豪猾踰检。”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柳氏子:“既长,荡侈逾检,翁囊积为空。”
分類:超出礼法
《漢語大詞典》:隅积(隅積)
部分和整体。指封建礼法的总体原则和部分道理。荀子·荣辱:“今是人之口腹,安知礼义?安知辞让?安知廉耻隅积?” 王先谦 集解:“隅,一隅,谓其分也;积,积习。 王念孙 曰:‘……隅,道之分见者也;积,道之贯通者也。’”
《國語辭典》:知书达礼(知書達禮)  拼音:zhī shū dá lǐ
熟读诗书,懂得礼节。比喻人有学识与教养。《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他少年聪慧,知书达礼。」《红楼梦》第五七回:「幸他是个知书达礼的,虽有女儿身分,还不是那种佯羞诈愧,一味轻薄造作之辈。」也作「知书知礼」、「知书识礼」、「识礼知书」。
《漢語大詞典》:躁作
谓行为不循礼法。管子·君臣下:“昔者圣王本厚民生,审知祸福之所生。是故慎小事微,违非索辩以根之。然则躁作、姦邪、伪诈之人不敢试也。”
分類:循礼礼法
《國語辭典》:无方之民(無方之民)  拼音:wú fāng zhī mín
不知礼或不遵守社会道德标准的人。《礼记。经解》:「是故隆礼由礼,谓之有方之士;不隆礼,不由礼,谓之无方之民。」《史记。卷二三。礼书》:「然而不法礼者不足礼,谓之无方之民;法礼足礼,谓之有方之士。」
《國語辭典》:问安视膳(問安視膳)  拼音:wèn ān shì shàn
语本《礼记。文王世子》:「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鸡初鸣而衣服,至于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内竖曰:『安。』文王乃喜。及日中又至,亦如之。……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食下,问所膳。」本指向父母请安,并亲自侍奉父母进膳食。后以问安视膳泛指子女奉养父母的孝礼。《资治通鉴。卷二四五。唐纪六十一。文宗开成元年》:「温谏曰:『太子当鸡鸣而起,问安视膳,不宜专事宴安!』」
《漢語大詞典》:司笾执豆(司籩執豆)
执持祭器。借谓掌握礼法。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閧丁》:“司籩执豆, 鲁 诸生尽是瑚璉选。”
《国语辞典》:绳墨之言(绳墨之言)  拼音:shéng mò zhī yán
合乎道德礼法,可当做行为准绳的言论。《庄子。人间世》:「未达人心,而强以仁义绳墨之言,术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恶有其美也。」
《国语辞典》:规圆矩方(规圆矩方)  拼音:guī yuán jǔ fāng
比喻合乎礼法、规则。《汉书。卷二一。律历志上》:「夫推历生律制器,规圆矩方,权重衡平,准绳嘉量。」
分类:礼法
《国语辞典》:风流快活(风流快活)  拼音:fēng liú kuài huó
不拘守礼法,自在玩乐。如:「他整天只知道在外风流快活的混日子。」
《国语辞典》:非类相从(非类相从)  拼音:fēi lèi xiāng cóng
相随者并非自己的原配偶。指违背礼法的淫乱关系。《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类》:「非类相从,不如鹑鹊;父子同牝,谓之聚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