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礼服(禮服)  拼音:lǐ fú
在重要场合或举行典礼时所穿著的衣服。《汉书。卷二二。礼乐志》:「议立明堂,制礼服,以兴太平。」《红楼梦》第七○回:「饭后探春换了礼服,各处去行礼。」
《漢語大詞典》:夜礼服
晚上正式或半正式社交场合惯常穿用的服装
妇女穿的带裙长外衣,通常长达地面或踝部 b(1)∶男子的一套夜礼服,通常包括一件黑色或藏青色燕尾服和相称的裤子以及带硬衬胸的白衬衫和白蝴蝶结领带 (2)∶男子的成套服装通常包括黑色、藏青色或白色夜小礼服、黑蝴蝶结领带、带硬衬胸或打褶软衬衫和一条腰带
《国语辞典》:常礼服(常礼服)  拼音:cháng lǐ fú
平常所穿的礼服。相对于大礼服而言。
《国语辞典》:晚礼服(晚礼服)  拼音:wǎn lǐ fú
一种礼服。欧美各国晚间交际所穿的礼服,形式略同大礼服,惟前面与腹齐,后面与膝齐。
《國語辭典》:大礼服(大禮服)  拼音:dà lǐ fú
1.举行大典礼时所穿的服装。
2.民国初年的礼服。有大礼服、常礼服之分。
《國語辭典》:吉服  拼音:jí fú
古时祭祀冠娶或迎立新君等吉事场合所穿的礼服。《后汉书。卷五。孝安帝纪》:「皇太后御崇德殿,百官皆吉服。」《红楼梦》第一三回:「贾珍命贾蓉次日换了吉服,领凭回来。」
《漢語大詞典》:仪服(儀服)
礼服。尸子卷下:“ 仲尼 志意不立, 子路 侍,仪服不修。”后汉书·皇后纪附皇女传序:“ 汉 制,皇女皆封县公主,仪服同列侯。”太平广记卷三八三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吏朱衣紫带,玄冠介幘,或所被著,悉珠玉相连结,非世中仪服。”魏书·刘骏传:“ 义宣 闭船大泣,因而迸逸。走至 江陵 , 荆州 司马 竺超民 具仪服迎之。”《初刻拍案惊奇》卷九:“媒婆归报,同僉大喜,便叫 拜住 盛饰仪服,到宣徽家来。”
分類:礼服
《漢語大詞典》:礼衣(禮衣)
礼服。遇有典礼时所服之衣。左传·哀公七年“ 大伯 端委以治 周 礼” 晋 杜预 注:“端委,礼衣也。” 宋 王禹偁 《南郊大礼》诗:“千官云拥御楼时,朝服纷纷换礼衣。”清平山堂话本·五戒禅师私红莲记:“﹝ 苏子瞻 ﹞自称为 东坡居士 ,身上礼衣皆用茶合布为之。”
分類:礼服典礼
《漢語大詞典》:善衣
(1).指朝祭时穿的礼服。礼记·深衣:“古者深衣,盖有制度……善衣之次也。” 郑玄 注:“善衣,朝祭之服也。”
(2).泛指好衣服。史记·刺客列传:“ 高渐离 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
分類:衣服礼服
《漢語大詞典》:称袭(稱襲)
指成套的礼服。《后汉书·赵咨传》:“殯葬宅兆之期,棺椁周重之制,衣衾称袭之数,其事烦而害实,品物碎而难备。” 李贤 注:“衣单复具曰称。”
分類:成套礼服
《漢語大詞典》:九章衣
指帝王的礼服。上绣龙等九种图案,故名。资治通鉴·后唐明宗长兴四年:“ 知祥 自作九旒冕,九章衣。”参见“ 九章 ”。
《國語辭典》:九章  拼音:jiǔ zhāng
1.古代天子冕服上的九种图饰。即龙、山、华虫、火、宗彝、藻、粉米、黼、黻九种图案。见《书经。益稷》唐。孔颖达。正义。
2.泛指多种图案。明。瞿佑《剪灯新话。卷四。鉴湖夜泛记》:「戴翠凤步摇之冠,蹑琼纹九章之履。」
3.《九章算术》的简称。参见「九章算术」条。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书记》:「九章积微,故以为术。」
4.九章律的简称。参见「九章律」条。汉。王充《论衡。谢短》:「法律之家亦为儒生问曰:『九章,谁所作也?』」
5.楚辞篇名。王逸以为乃屈原被放逐于江南之野,因思念君国,忧心罔极所作。分〈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九篇。
《漢語大詞典》:礼装(禮裝)
礼衣;礼服。 许地山 《狐仙》:“正事都办完了,一会 桂姊 卸了礼装,我们可以尽量地乐个通宵。”
分類:礼服
《國語辭典》:衣冠  拼音:yī guān
1.衣服和帽子。《论语。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儒林外史》第一回:「又在楚辞图上看见画的屈原衣冠,他便自造一顶极高的帽子,一件极阔的衣服。」后泛指衣著、穿戴。唐。王维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诗:「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2.代称仕宦显达、名门望族。如:「衣冠之族」。唐。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诗:「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3.借指文明礼教。如:「衣冠之俗」、「衣冠文物之邦」。
《國語辭典》:衮衣(袞衣)  拼音:gǔn yī
古代礼服,指龙衣。《诗经。豳风。九罭》:「我觏之子,衮衣绣裳。」
《國語辭典》:朝衣  拼音:cháo yī
臣子朝见君王时所穿的礼服。《孟子。公孙丑上》:「立于恶人之朝与恶人言,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晋。张协〈咏史诗〉:「抽簪解朝衣,散发归海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