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31,分2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礼节
法象
国章
羽葆
拜受
丧礼
节奏
崇礼
习礼
仪物
尊礼
加礼
王章
礼秩
仪制
《國語辭典》:礼节(禮節)  拼音:lǐ jié
礼制的仪式。《礼记。儒行》:「礼节者,仁之貌也。」《国语。楚语下》:「礼节之宜,威仪之则。」
《國語辭典》:法象  拼音:fǎ xiàng
天地间的一切现象。《易经。系辞上》:「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汉书。卷二二。礼乐志》:「今幸有前圣遗制之威仪,诚可法象而补备之,经纪可因缘而存著也。」
《漢語大詞典》:国章(國章)
(1).国法。南齐书·谢超宗传:“﹝ 超宗 ﹞恣嚣毒於京辅之门,扬凶悖於卿守之席。此而不翦,国章何寄?” 唐 沈佺期 《被弹》诗:“尔何按国章,无罪见呵叱。”
(2).国之礼仪典章。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振民隐,修国章。” 吕延济 注:“国章,国之礼仪也。” 唐 高适 《信安王幕府诗》:“国章荣印綬,公服贵貂蝉。”
《國語辭典》:羽葆  拼音:yǔ bǎo
仪仗中用鸟羽联缀装饰的华盖。《礼记。杂记下》:「司马执铎,左八人,右八人,匠人执羽葆御柩。」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备仪仗羽葆鼓吹,葬于国东十里盘龙冈。」
《國語辭典》:拜受  拼音:bài shòu
1.接受他人的拜礼或赠予的敬辞。《大宋宣和遗事。利集》:「令帝谢恩。帝拜受,使人持其物同归。」《红楼梦》第六八回:「又命周家的从包袱里取出四疋上色尺头、四对金珠簪环为拜礼。尤二姐忙拜受了。」
2.古代一种礼仪。主人敬酒时,宾客于西阶上拜而接受所敬之酒。《礼记。乡饮酒义》:「拜至、拜洗、拜受、拜送、拜既,所以致敬也。」
《國語辭典》:丧礼(喪禮)  拼音:sāng lǐ
有关丧事的礼节。《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凶礼哀邦国之忧,以丧礼哀死亡。」《红楼梦》第一三回:「戴权会意,因笑道:『想是为丧礼上风光些。』」
《國語辭典》:节奏(節奏)  拼音:jié zòu
1.指一种以一定速度快慢的节拍,由规律的强弱、长短所组成。rhythm 中译名。
2.比喻有规律的进程。如:「生活有了节奏,就不会再觉得生命空虚了。」
《漢語大詞典》:崇礼(崇禮)
(1).尊崇礼仪。礼记·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孔颖达 疏:“尊崇三百三千之礼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暨 武帝 崇礼,始立乐府。”
(2).尊敬而以礼相待。后汉书·江革传:“再迁司空长史, 肃宗 甚崇礼之,迁五官中郎将。”北齐书·万俟洛传:“ 高祖 以其父 普 尊老,特崇礼之。” 清 褚人穫 《坚瓠广集·宠礼》:“ 宋代 之君,崇礼儒臣,过於 汉 唐 。”
《漢語大詞典》:习礼(習禮)
学习礼仪。仪礼·士相见礼:“宾对曰:‘某不以挚,不敢见。’主人对曰:‘某不足以习礼,敢固辞。’”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嗟佳人之信脩,羌习礼而明诗。”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上:“造士者,成士也。能习礼而成其士也。” 清 吴荣光 《〈吾学录〉凡例》:“先师庙祭器、祭品、乐器、乐章,视他庙特加详载,俾习礼者得所攷据焉。”
《漢語大詞典》:仪物(儀物)
指用于礼仪的器物。语本《书·洛诰》:“仪不及物。” 孔 传:“威仪不及礼物。”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一:“ 汉 家仪物,其盛如此。我得於此殿坐,岂非真天子邪!” 宋 钱愐 钱氏私志:“闻国初贵主乘, 元祐 后不铸印,无乘马仪物。”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卷三:“ 晋 王导 以仪物鼓吹求助於 钟山 之神以御 苻坚 。”《人民文学》1981年第4期:“这属于旧时丧事迷信之一的仪物。”
分類:礼仪器物
《漢語大詞典》:尊礼(尊禮)
(1).尊崇礼法。礼记·表记:“ 周 人尊礼尚施。” 孔颖达 疏:“尊礼尚施者,谓尊重礼之往来之法,贵尚施惠之事也。”宋史·道学传一·张载:“故其学尊礼贵德,乐天安命。”
(2).隆重的礼仪。国语·越语下:“王曰:‘与人奈何?’对曰:‘卑辞尊礼,玩好女乐,尊之以名。如此不已,又身与之市。’” 韦昭 注:“言当卑约其辞、尊重其礼以求平。”一说,尊礼,撙礼。谓贬抑自己的身份,不敢以平等之礼相待。见 俞樾 群经平议·国语二“卑辞尊礼”。
(3).敬重而厚待。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如 燕 , 昭王 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 碣石宫 ,身亲往师之。作《主运》。其游诸侯见尊礼如此。”北史·张彫武传:“帝甚重之,以为侍讲,与侍书 张景仁 并被尊礼,同入 华元殿 ,共读春秋。” 明 焦竑 玉堂丛语·宠遇:“ 太祖 尊礼 刘基 ,尝称老先生而不名。”
《漢語大詞典》:加礼(加禮)
(1).厚于常规的礼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晋侯 见 郑伯 ,有加礼,厚其宴好而归之。”
(2).以礼相待。东观汉记·虞延传:“ 延 以 寅 虽有容仪而无实行,未尝加礼。”后汉书·孔融传:“其餘虽一介之善,莫不加礼焉。”
《漢語大詞典》:王章
(1).犹王礼。天子的礼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 晋侯 ﹞请隧,弗许,曰:‘王章也。’” 孔颖达 疏:“隧为王之葬礼,诸侯皆县柩而下,故不得用隧。 晋侯 请隧者,欲请以王礼葬也。”
(2).犹王法。朝廷的法律。 明 朱鼎《玉镜台记·石勒报败》:“ 江 南餘孽势犹猖,阻声教违我王章。”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席方平:“父如有罪,自有王章,岂汝等死魅所能操耶?”《醒世姻缘传》第三十回:“这 寳光 恃了自己的才,又倚了 姚少帅 的势……放纵淫荡,絶不怕有甚么僧行佛戒,国法王章。”
(3). 汉 代人名。刚直敢言,后因奏弹 王凤 被诬陷系狱死。事见《汉书·王章传》。后用为为官刚直的典实。 宋 苏辙 《次迟韵》之一:“还家语诸女,素刚非 王章 。”
《漢語大詞典》:礼秩(禮秩)
指礼仪等第和爵禄品级。左传·庄公八年:“ 僖公 之母弟曰 夷仲年 ,生 公孙无知 ,有宠於 僖公 ,衣服礼秩如适。”后汉书·刘恺传:“视事三年,以疾乞骸骨,久乃许之,下 河南 尹礼秩如前。” 唐 司空图 《蒲帅燕国太夫人石氏墓志》:“特彰礼秩之优,叠降珍华之锡。”
《國語辭典》:仪制(儀制)  拼音:yí zhì
礼仪制度。《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下》:「汉兴之初,仪制未及定,即且因秦故祠,复立北畤。」《儒林外史》第四八回:「乡约书不过是添些仪制,劝醒愚民的意思。」
《漢語大詞典》:仪部(儀部)
(1). 明 初礼部所属四部之一。明史·职官志一:“初, 洪武 元年置礼部。六年设尚书一人,侍郎二人。分四属部:总部、祠部、膳部、主客部……二十二年改总部为仪部。二十九年改仪部、祠部、膳部为仪制、祠祭、精膳,惟主客仍旧,俱称为清吏司。”
(2).用为对礼部主事及郎中的别称。 清 全祖望 《梨洲先生神道碑文》:“荐绅则 金坛周 仪部 鑣 实主之。” 清 全祖望 《明太傅大学士张公神道碑侧记》:“仪部甫受一命於荒朝,舍生恐后,其有光於师门,不亦大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