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唾壶口
  
唾壶敲碎
  
唾壶残
 
唾壶空击
 
唾壶缺
 
壶堪击
 
壶敲缺
 
壶边击断
 
壶频叩
 
扣壶歌
 
扣铜壶
  
击壶
 
击壶边缺
 
击樽破
 
击歌壶
 
击玉唾壶
 
击碎村醪𧣴
 
击碎歌壶
 
击碎玉唾壶
 
击铜壶浩叹
 
敲壶
 
敲柳瘿
 
敲玉壶
 
敲碎琼壶
 
敲缺唾壶
 
敲缺铜壶
 
狂叩唾壶
  
玉壶敲怨
 
琼壶敲缺
 
碎唾壶
 
空击铜壶
 
缺唾壶
  
缺壶声
 
醉击玉壶
 
银壶缺

相关人物
王敦


《世说新语笺疏》中卷下〈豪爽〉~598~
王处仲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晋书》卷九十八〈王敦列传〉~2557~
初,敦务自矫厉,雅尚清谈,口不言财色。既素有重名,又立大功于江左,专任阃外,手控强兵,群从贵显,威权莫贰,遂欲专制朝廷,有问鼎之心。帝畏而恶之,遂引刘隗、刁协等以为心膂。敦益不能平,于是嫌隙始构矣。每酒后辄咏魏武帝乐府歌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为节,壶边尽缺。

简释

缺唾壶:指击节咏叹,或喻壮怀激烈。宋苏轼《次韵刘景文见寄》:“莫因老骥思千里,醉后哀歌缺唾壶。”


例句

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 李白 玉壶吟

犹酌甘泉歌,歌长击樽破。 杜甫 屏迹三首之三

长歌敲柳瘿,小睡凭藤轮。 杜甫 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

长啸林木动,高歌唾壶缺。 独孤及 代书寄上裴六冀刘二颍

閒斋夜击唾壶歌,试望夷门奈远何。 窦常 立春后言怀招汴州李匡卫推

歌敲玉唾壶,醉击珊瑚枝。 罗隐 钱塘遇默师忆润州旧游。

典故
碎玉斗

相关人物
张良
 
范增
 
项羽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
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例句

忆昔范增碎玉斗,未使吴兵著白袍。 杜甫 久雨期王将军不至

《國語辭典》:碎玉  拼音:suì yù
比喻洁白的牙齿。《清平山堂话本。董永遇仙传》:「那女子启一点朱唇,露两行碎玉,向前道个万福。」《三国演义》第八回:「一点樱桃启绛唇,两行碎玉喷阳春。」
《分类字锦》:碎玉玲珑(碎玉玲珑)
袁宗 铁箫歌一吹潜蛟舞载吹嫠妇泣 孤鸾长吟音袅袅,碎玉玲珑真可拾。
分类:箫管
《漢語大詞典》:碎玉零玑(碎玉零璣)
比喻精美简短的诗文。 燕谷老人 《续孽海花》楔子:“当时 汪柳门 ( 汪鸣鑾 )、 吴清卿 ( 吴大澂 )等诸名士,时时自 苏 来 常 ,诗酒流连,吟餘醉后,碎玉零璣,文壁綺窗,墨痕狼藉。”
《分类字锦》:风敲碎玉(风敲碎玉)
苏辙 木冰诗 风敲碎玉落纷然。
分类:
《漢語大詞典》:乱琼碎玉(亂瓊碎玉)
比喻冰雪。《金瓶梅词话》第一回:“﹝ 武松 ﹞正在雪里,踏着那乱琼碎玉归来。”
分類:冰雪
《國語辭典》:鸣玉(鳴玉)  拼音:míng yù
1.古时富贵人家常佩带宝玉为饰,一有动作,佩玉便相触发声,因此称为「鸣玉」。《国语。楚语下》:「王孙圉聘于晋,定公飨之,赵简子鸣玉以相。」
2.击玉发出响声。《文选。陆机。文赋》:「惧蒙尘于叩缶,顾取笑乎鸣玉。」
《漢語大詞典》:屑玉
碾碎玉石。多指仙家屑玉为食。 南朝 宋 鲍照 《白云》诗:“鍊金宿明馆,屑玉止瑶渊。” 宋 陆游 《梅花》诗之三:“屑玉定烦修月户,堆金难买破天荒。”
《漢語大詞典》:风玉
唐 代 岐王 宫中,于竹林内悬碎玉片子,每夜闻玉片相触之声,即知有风,号为占风铎,又名“风玉”。 唐 杜牧 《斫竹》诗:“霜根渐随斧,风玉尚敲秋。”
《漢語大詞典》:破璧
(1).击碎玉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 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秦王 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 赵 。”
(2).喻女子已非处子。与“完璧”相对。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易内奇案》:“ 钱 母喜偿夙愿,遣人询之 庞 , 庞 固求之而弗得者,况女已破璧,讼亦无益,遂从之。”
《漢語大詞典》:玉星
(1).碎玉,指剑上镶嵌的银点。 唐 李贺 《公无出门》诗:“帝遣乘轩灾自灭,玉星点剑黄金軛。”
(2).喻碎冰。 唐 孟郊 《寒溪》诗之四:“篙工磓玉星,一路随迸萤。朔冻哀彻底,獠馋咏潜鯹。”
《漢語大詞典》:饭玉(飯玉)
古丧礼中用以纳于死者之口的碎玉杂米。周礼·春官·典瑞:“大丧,共饭玉、含玉、赠玉。” 郑玄 注:“饭玉,碎玉以杂米也。” 孙诒让 正义:“《舍人》云:‘丧纪共饭米’,是大丧饭亦用米,故知饭玉亦碎之以杂米也。”参见“ 饭米 ”。
《漢語大詞典》:饭米(飯米)
古丧礼中用以纳于死者之口的米。周礼·地官·舍人:“丧纪,共饭米,熬穀。” 郑玄 注:“饭所以实口,不忍虚也。” 孙诒让 正义:“凡丧礼,有饭有含,二者不同,天子饭用玉襍米,不用贝,并详《典瑞》疏。”
《漢語大詞典》:唾壶击缺(唾壺擊缺)
亦作“ 唾壶敲缺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豪爽:“ 王处仲 ( 王敦 )每酒后輒咏‘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后以“唾壶击缺”或“唾壶敲缺”形容心情忧愤或感情激昂。 清 钮琇 觚賸·虎林军营唱和:“ 吴愧菴 名 炎 ……同以史事株连,逮繫 虎林军营 。 吴 有《营中送春》诗云:‘一半春光縲絏过,唾壶敲缺待如何。’”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先祖 旦釜公 《巩县幕中五十自寿沁园春》云﹞忧来处,把唾壶敲缺,羯鼓频挝。” 周斌 《和剑华醉歌行》:“毕竟英雄心不死,唾壶击缺剑光紫。”参阅晋书·王敦传
《漢語大詞典》:唾壶敲缺(唾壺敲缺)
见“ 唾壶击缺 ”。
《漢語大詞典》:唾壶击缺(唾壺擊缺)
亦作“ 唾壶敲缺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豪爽:“ 王处仲 ( 王敦 )每酒后輒咏‘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后以“唾壶击缺”或“唾壶敲缺”形容心情忧愤或感情激昂。 清 钮琇 觚賸·虎林军营唱和:“ 吴愧菴 名 炎 ……同以史事株连,逮繫 虎林军营 。 吴 有《营中送春》诗云:‘一半春光縲絏过,唾壶敲缺待如何。’”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先祖 旦釜公 《巩县幕中五十自寿沁园春》云﹞忧来处,把唾壶敲缺,羯鼓频挝。” 周斌 《和剑华醉歌行》:“毕竟英雄心不死,唾壶击缺剑光紫。”参阅晋书·王敦传
《漢語大詞典》:击唾壶(擊唾壺)
见“ 击碎唾壶 ”。
《國語辭典》:击碎唾壶(擊碎唾壺)  拼音:jí suì tuò hú
晋代王敦酒后往往歌咏魏武帝诗歌,并以如意敲打唾壶以和节拍,造成唾壶边缘碎缺。典出《晋书。卷九八。王敦传》。后用以比喻对文学作品非常激赏。也作「击缺唾壶」。
《漢語大詞典》:玉唾壶(玉唾壺)
玉制的唾壶。 晋 王嘉 拾遗记·魏:“ 灵芸 闻别父母,歔欷累日,泪下沾衣,至升车就路之时,以玉唾壶承泪,壶则红色。” 俞锷 《无题》诗之七:“画屏香冷博山炉,情泪珠殷玉唾壶。”
分類:玉制
《漢語大詞典》:缺壶歌(缺壺歌)
晋 王敦 酒后辄咏 曹操 《乐府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铁如意击唾壶为节,壶边尽缺。见晋书·王敦传。后因用“缺壶歌”为发抒壮怀之典实。 金 元好问 《论诗》诗之三:“ 鄴 下风流在 晋 多,壮怀犹见缺壶歌。”
分類:王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