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再接再砺(再接再礪)
唐 韩愈 、 孟郊 《斗鸡联句》:“一喷一醒然,再接再礪乃。”接,交战;礪,磨砺。原谓鸡再磨嘴,然后再相斗。后用以指继续努力,坚持不懈。亦作“ 再接再厉 ”。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下:“ 西 人跑马,所以赌胜负也……载驰载驱,再接再厉,各奏尔技,聿观厥成。” 知侠 《铁道游击队》第三章:“上级表扬了你们搞武器的勇敢行动,希望你们再接再厉。”
分類:交战磨砺
《骈字类编》:药砺(药砺)
吴少微 哭富嘉谟诗药砺其可畏 皇穹故匪仁,按砺或作厉。
《漢語大詞典》:闲不容砺(閒不容礪)
亦作“间不容礪”。 谓磨治的时间也没有。形容时间的短促。隋书·李德林传:“佐鬭嫁祸,纷若蝟毛,曝骨履肠,间不容礪。”
《国语辞典》:砺吻磨距(砺吻磨距)  拼音:lì wěn mó jù
鸡只于斗鸡前摩喙擦爪,跃跃欲试的动作。唐。陈鸿《东城老父传》:「树毛振翼,砺吻磨距,抑怒待胜;进退有期,随鞭指低昂,不失昌度。」
《国语辞典》:砺带山河(砺带山河)  拼音:lì dài shān hé
比喻历时绵长而久远。参见「砺山带河」条。
《国语辞典》:砺兵秣马(砺兵秣马)  拼音:lì bīng mò mǎ
磨利兵器,喂饱马匹。指完成作战准备。如:「敌我双方都已砺兵秣马,蓄势待发,战火随时有引发的可能。」也作「厉兵秣马」。
《国语辞典》:砺山带河(砺山带河)  拼音:lì shān dài hé
山如砺石,河如衣带。语本《史记。卷一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比喻历时绵长而久远。也作「砺带山河」。
《漢語大詞典》:镞砺括羽(鏃礪括羽)
比喻人刻苦磨练,力求精进。括羽,用羽毛装束箭尾。语本《孔子家语·子路初见》:“ 子路 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 孔子 曰:‘括而羽之,鏃而礪之,其入之不亦深乎?’” 唐 柳宗元 《送豆卢膺秀才南游序》:“於是有切磋琢磨鏃礪括羽之道,圣人以为重。”
《国语辞典》:砥兵砺伍(砥兵砺伍)  拼音:dǐ bīng lì wǔ
操练士卒,磨鍊军队。《宋书。卷一○○。自序》:「足下砥兵砺伍,总厉豪彦,师请一奋,氓无贰情。」
《国语辞典》:砥砺风节(砥砺风节)  拼音:dǐ lì fēng jié
磨鍊品格和节操。《元史。卷一六四。魏初传》:「请自今监察御史、按察司官,在任一岁,各举一人自代,所举不当,有罚。不惟砥砺风节,亦可为国得人。」
《国语辞典》:砥砺名行(砥砺名行)  拼音:dǐ lì míng xìng
磨鍊名誉和行为。《三国志。卷一六。魏书。杜畿传》裴松之注引《杜氏新书》:「丰砥砺名行以要世誉,而恕诞节直意,与丰殊趣。」
分类:磨鍊名誉
《国语辞典》:砥砺清节(砥砺清节)  拼音:dǐ lì qīng jié
磨鍊清廉高尚的节操。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虞文绣砥砺清节,耽学好古。」
《国语辞典》:砥志砺行(砥志砺行)  拼音:dǐ zhì lì xìng
磨鍊志节和品行。如:「他以陶渊明做为砥志砺行的目标。」
《国语辞典》:带砺河山(带砺河山)  拼音:dài lì hé shān
立誓所封之国永存不废。参见「带厉山河」条。元。刘时中〈水仙操。朱帘画栋倚穹苍〉曲:「朱帘画栋倚穹苍,带砺河山接四王。」
《国语辞典》:带砺山河(带砺山河)  拼音:dài lì shān hé
立誓所封之国永存不废。参见「带厉山河」条。《清史稿。卷二一八。诸王传。睿宗亲王多尔衮传》:「朝廷当待以虞宾,统承礼物,带砺山河,位在诸王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