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研综(研綜)
研究综括。北史·常爽传:“篤志好学,博闻强识,明习纬候,五经、百家,多所研综。”
《漢語大詞典》:研讲(研講)
研究讲习。 晋 范宁 《〈春秋穀梁传〉序》:“乃帅门生故吏,我兄弟子姪,研讲六籍,次及三传,《左氏》则有 服 杜 之注,《公羊》则有 何 严 之训。”
分類:讲习
《国语辞典》:研析  拼音:yán xī
研究分析。如:「根据专家的个案研析,暴力的影像会诱发人类的暴力行为。」
分类:分析
《漢語大詞典》:研校
仔细校勘。 隋 牛弘 《乐定奏》:“臣等伏奉明詔,详定雅乐,博访知音,旁求儒彦,研校是非,定其去就。”
分類:仔细校勘
《漢語大詞典》:研炼(研煉,研鍊)
 1.研磨锤炼。 唐 黄滔《白日上升赋》:“盖以研鍊斯至,嚣烦克扫,愚将蹈玅域以扣玄关,学取上昇之道。” 梁启超 《俄罗斯革命之影响》:“自一八一五年以来,凡一世纪间,经无量志士仁人之心血之眼泪之颈血,从无形上有形上直接上间接上所摩荡所淬厉所教诲所研炼,而始有今日。”
(2).细密精炼。 清 方薰《山静居诗话》:“ 钱塘 金处士 寿门 ( 金农 )诗极研炼,有雋味。”
《漢語大詞典》:研问(研問)
(1).仔细询问;盘问。南史·张率传:“在 新安 遣家僮载米三千石还宅,及至遂耗太半。 率 问其故,答曰:‘雀鼠耗。’ 率 笑而言曰:‘壮哉雀鼠。’竟不研问。” 南朝 陈 徐陵 《为陈王与周冢宰宇文护论边境事书》:“ 元举 累移论及,翻相河汉;更往研问,便骋锋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白秋练:“於是生始研问居止。女曰:‘妾与君不过倾盖之友,婚嫁尚不可必,何须令知家门。’”
(2).特指审讯。二刻拍案惊奇卷一:“果然,次日升堂,研问这起盗犯。”
《漢語大詞典》:红丝研(紅絲研)
见“ 红丝砚 ”。
《國語辭典》:红丝砚(紅絲硯)  拼音:hóng sī yàn
山东省益都县出产的砚台。相传其红丝石是最好的砚台材料,质地润泽,颜色赤黄,有红色条纹如丝,萦绕石面,故称为「红丝砚」。据说质料天下第一,用墨匣盖著,墨汁可以数天不乾。
分類:山东
《漢語大詞典》:科研
科学研究的简称。 艾芜 《谈文艺刊物》:“他们农忙之后,科研之余,写的文艺作品,就有更多发表的园地了。”
分類:科研
《漢語大詞典》:研揣
研究揣摩。 清 沈德潜 说诗晬语卷上:“五言律, 阴鏗 、 何逊 、 庾信 、 徐陵 已开其体; 唐 初人研揣声音,稳顺体势,其製乃备。” 清 刘大櫆 《赠方抱之序》:“其所为图画,于山水人物,草木之花,鸟兽虫鱼之情状,靡不研揣而肖似其神。”
分類:揣摩
《漢語大詞典》:研检(研檢)
研究考查。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凡如此例,不预研检,忽见不识,误以问人,反为无赖所欺,不容易也。”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中:“ 陈继儒 尝称 一夔 《宋行宫考》《吴越国考》,研检精确。”
分類:考查
《漢語大詞典》:研弄
磨墨执笔。指从事写作。 明 徐榜 《济南纪政·不事苛刻》:“夫科贡之士,白首穷经,其研弄之辛勤,犹之吾也。” 清 黄景仁 《赠程厚孙时为厚孙作书与汪容甫定交》诗:“繄余抱黯陋,研弄鲜精业,横陈抚遗经,詰屈口先嗋。”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九:“途次遇名胜,輒研弄丹墨。自 江 右至 岭 南,一壑一邱,咸为写照。”
《韵府拾遗 敬韵》:研咏(研咏)
皮日休二游诗序林泉隐事恣用研咏
《漢語大詞典》:研治
犹研究。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题记》:“尔后研治之风,颇益盛大,显幽烛隐,时亦有闻。”
分類:研治研究
《漢語大詞典》:同笔研(同筆研)
见“ 同笔砚 ”。
《漢語大詞典》:洮研
见“ 洮砚 ”。
《國語辭典》:洮砚(洮硯)  拼音:táo yàn
以洮河所产的绿石制成的砚台。相当名贵,不易得。
分類: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