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353,分291页显示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危石
积石
石笋
五石
松石
拳石
枕石
锦石
石齿
石涧
扫石
倚石
石作
竹石
石尤
《漢語大詞典》:危石
高大的岩石。庄子·田子方:“尝与汝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若能射乎?”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山雨復大至,乃据危石,倚穹崖而坐待之。” 郭沫若 《英雄树下花争放·厓门》诗:“古祠已毁倭夷火,危石犹存 宋 帝踪。”
分類:高大岩石
《漢語大詞典》:积石(積石)
(1).指积聚在一起的石块。汉书·晁错传:“山林积石,经川丘阜,屮木所在,此步兵之地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石门最高顶》诗:“长林罗户穴,积石拥基阶。” 前蜀 韦庄 《李氏小池亭十二韵》:“积石乱巉巉,庭莎緑不芟。”
(2).矿石。 汉 王充 论衡·量知:“铜锡未採,在众石之间,工师凿掘,鑪橐铸鑠乃成器,未更鑪橐,名曰积石。积石与彼路畔之瓦,山间之砾,一实也。”
(3).山名。即 阿尼玛卿山 。在 青海省 东南部,延伸至 甘肃省 南部边境。为 昆仑山脉 中支, 黄河 绕流东南侧。书·禹贡:“导 河 积石 ,至于 龙门 。” 元 袁桷 《送马伯庸御史奉使河西》诗之一:“青琐倦迂散,执轡踰关 河 。黄流何奔倾, 积石 何嵯峨。”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五八:“导 河 积石 归 东海 ,一字源流奠万譁。” 郑观应 《盛世危言·治河》:“ 河水 发源 崑崙 之墟,伏流数千里,涌出地上匯为 星宿海 ,至 积石 流入中国。由 积石 而东北而南三千里至 龙门 。”
《國語辭典》:石笋(石筍)  拼音:shí sǔn
1.形状似笋的岩石。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成都石笋,其状与笋不类,乃累叠数石成之。」清。魏源〈栈道杂诗〉七首之五:「今朝地稍平,石笋森森立。」
2.石灰岩洞穴中似笋状的沉淀物。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由含石灰质的滴水从洞穴逐渐下滴于地面,沉淀物逐渐增高而形成。
分類:挺直大石
《漢語大詞典》:五石
(1).指五种石料。后被道教用以炼丹。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热不溲者,不可服五石。”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五石者,丹砂、雄黄、白矾、曾青、慈石也。” 唐 李邕 《叶有道碑序》:“捃五石之髓,擷三芝之英。” 宋 苏轼 《就僦蒜山松林中卜居》诗:“ 魏王 大瓠无人识,种成何翅实五石。”参见“ 五石瓠 ”。
(2).五色琉璃。 汉 王充 论衡·乱龙:“阳燧取火於天,五月丙午日中之时,消炼五石,铸以为器,乃能得火。”参阅 清 赵翼 《陔余丛考·琉璃》
(3).见“ 五色石 ”。
(4).见“ 五石散 ”。
(5).容积为五石。
《漢語大詞典》:五石瓠
可容五石的大葫芦。语出《庄子。逍遥游》:“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分類:葫芦
《漢語大詞典》:五色石
古代神话所说 女娲 炼的补天石。《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於是 女媧 鍊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鼇足以立四极。” 唐 卢仝 《与马异结交》诗:“ 女媧 本是 伏羲 妇,恐天怒,擣鍊五色石,引日月之针,五星之缕把天补。”原注:“一作 女媧 伏羲 妹。”亦省作“ 五石 ”。《南史·梁元帝纪》:“凿 河 津 於 孟门 ,百川復启;补穹仪以五石,万物再生。” 唐 陆龟蒙 《杂讽》之四:“ 女媧 鍊五石,天缺犹可补。”参阅 王充 论衡·谈天列子·汤问
分類:女娲补天
《漢語大詞典》:五石散
即寒食散。又称五石更生散或单称散。配剂中有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钟乳石、硫黄等五石,故名。相传其方始于 汉 代,盛行于 魏 晋 。 魏 晋 名士 何晏 裴秀 等都服散,竟成一时风气。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何平叔 云: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 宋 马永卿 懒真子卷五:“ 后汉 以来,方书中有五石散,又谓之寒食散。” 鲁迅 《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五石散’是一种毒药……大概是五样药:石钟乳、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亦省称“ 五石 ”。隋书·循吏传·梁彦光:“父遇篤疾,医云饵五石可愈。时求紫石英不得。”
分類:更生
《漢語大詞典》:松石
(1).松与石。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松石峻垝,葱翠阴烟。” 唐 宋之问 《初至崖口》诗:“锦繢织苔苏,丹青画松石。” 唐 李白 《九日》诗:“地远松石古,风扬絃管清。”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四节:“ 李德裕 在 洛阳 南置 平泉庄 。庄周围十余里,台榭百余所,有奇花异草与松石。”
(2).借指山林。 唐 宋之问 《使至嵩山寻杜回不遇》诗:“与君阔松石,於兹二十年。”
(3).松的化石。 宋 沈括 梦溪笔谈·异事:“ 婺州 金华山 有松石,又如核桃、芦根、鱼盐之类皆有成石者。”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三·不灰木﹝附录﹞引 苏颂 曰:“今 处州 出一种松石,如松干而实石也,或云松久化为石。”
(4).宝石。呈绿色,又称绿松石。《诗刊》1978年第5期:“草地里拾得 卓玛 的松石耳环。”
《漢語大詞典》:拳石
(1).指园林假山。 唐 白居易 《过骆山人野居小池》诗:“拳石苍苔翠,尺波烟杳眇。”旧唐书·阳惠元传:“凡歷三朝,殆二十年,国家不敢兴拳石撮土之役。”亦指供陈设用的玲珑岩石。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传歌》:“这是 蓝田叔 画的拳石呀!”
(2).小石块。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七:“ 剑门关 皆石无寸土, 潼关 皆土无拳石。” 明 刘基 《拟连珠》之三五:“盖闻奔马之轮,拳石碍之而格;迅川之水,束草投之则凝。”
《漢語大詞典》:枕石
枕于石上。多喻隐居山林。 金 刘仲尹 《西溪牡丹》诗:“我欲禪居净餘习,湖滩枕石看游鱼。” 清 顾炎武 《春雨》诗:“枕石且看云,悠然得所遣。”参见“ 枕石漱流 ”。
《國語辭典》:枕石漱流  拼音:zhèn shí shù liú
以山石为枕,以溪流漱口。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孙子荆年少时欲隐,语王武子『当枕石漱流』,误曰『漱石枕流』」。形容高洁之士的隐居生活。汉。曹操 秋胡行二首之一:「道深有可得,名山历观。遨游八极,枕石漱流。」明。陆采《明珠记》第二八出:「当时离乱之际,多少富贵的,死于兵革之中。争如老夫枕石漱流,快活山中度日。」也作「枕流漱石」「漱流枕石」、「漱石枕流」。
《漢語大詞典》:锦石(錦石)
有美丽花纹的石头;美石。 晋 罗含 《湘中记》:“ 衡山 有锦石,斐然成文。” 北魏 温子升 《捣衣》诗:“ 长安 城中秋夜长,佳人锦石擣流黄。” 唐 杜甫 《季秋江村》诗:“登俎黄柑重,支牀锦石圆。” 明 李梦阳 《秋怀》诗:“雕阑玉柱留天女,锦石秋花隐御舟。”
《漢語大詞典》:石齿(石齒)
齿状的石头。亦指山石间的水流。 宋 苏轼 《游道场山何山》诗:“山高无风松自响,误认石齿号惊湍。” 宋 杨泽民 《满庭芳》词:“一径幽通邃竹,松风漱、石齿溅溅。” 金 元好问 《少室南原》诗:“清溪鸣石齿,暖日长藤芽。” 元 张可久 《凭栏人·白云炼师山居》曲:“丹气溶溶生紫烟,石齿泠泠鸣玉泉。” 清 刘大櫆 《菉溪书屋图记》:“按其图,则修竹万竿,而千寻之老木间厕其中,其下怪石林立,溪流自石齿间縈紆漩洑。”
《漢語大詞典》:石涧(石澗)
山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汶水:“自入 莱芜谷 ,夹路连山百数里,水隍多行石涧中。” 南朝 梁简文帝 《七励》:“烟霞罩日,石涧笼阴。” 隋 江总 《摄山栖霞寺山房夜坐简徐祭酒周尚书并同游群彦》诗:“石涧水流静,山牕叶去寒。” 元 虞集 《题秋山图》诗:“龙眠石涧冷,虎撼树根牢。”
分類:山沟
《漢語大詞典》:扫石(掃石)
谓清扫山中场地。多指修身养生者的居处。 唐 戎昱 《寄许炼师》诗:“扫石焚香礼碧空,露华偏溼蕊珠宫。” 元 张翥 《豫章山房为见心复公赋》:“扫石童来秋叶后,谭经僧坐昼阴中。” 明 王守仁 《山中懒睡》诗之二:“扫石焚香任意眠,醒来时有客谈玄。”
《漢語大詞典》:倚石
(1).耸立的石头。初学记卷五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上有倚石,如二人像攘袂相对。” 宋 张淏 《云谷杂记·艮岳》:“ 艮岳 倚石排空,周环曲折,有 蜀 道之难。”
(2).靠在石上。 唐 白居易 《上香炉峰》诗:“倚石攀萝歇病身,青笻竹杖白纱巾。” 唐 陆龟蒙 《渔具诗·舴艋》:“倚石迟后侣,徐橈供远山。”
《漢語大詞典》:石作
复姓。 春秋 时有 石作蜀 。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分類:石作复姓
《漢語大詞典》:竹石
竹与石。南史·袁粲传:“郡南一家颇有竹石, 粲 率尔步往,亦不通主人,直造竹所,啸咏自得。” 唐 李白 《赠宣城赵太守悦》诗:“闲吟步竹石,精义忘朝昏。” 唐 杜甫 《绝句》之二:“青溪先有蛟龙屈,竹石如山不敢安。”
《漢語大詞典》:石尤
见“ 石尤风 ”。
《國語辭典》:石尤风(石尤風)  拼音:shí yóu fēng
相传石氏女与其夫尤郎情好甚笃,尤郎将远行从商,石氏劝阻未成。其夫既出,久而未归,石氏思夫甚深,转为重疾,临终时长叹说:「吾恨不能阻其行,以至于此,今凡商旅远行,吾当作大风为天下妇人阻之。」见元。伊世珍《琅嬛记。卷中》引《江湖纪闻》。后因以喻逆风、飓风。南朝宋。孝武帝 丁督让歌六首之五:「愿作石尤风,四面断行旅。」唐。陈子昂 初入峡苦风寄故乡亲友诗:「宁知巴峡路,辛苦石尤风。」也作「石邮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