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当局者迷,傍观者清(当局者迷,傍观者清)  拼音:dāng jú zhě mí,páng guān zhě qīng
当事人往往看不清楚事情的真相,而局外人反较清楚。《金瓶梅》第二四回:「正是:『当局者迷,傍观者清』,虽故席上众人,到不曾看出来,却被他向窗隙灯影下,观得仔细。」也作「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国语辞典》:一床锦被盖过(一床锦被盖过)  拼音:yī chuáng jǐn bèi gài guò
比喻掩饰真相,不使人知。如:「今日之事承蒙一床锦被盖过,大恩大德,永志不忘。」也作「一床锦被遮盖」。
《国语辞典》:图穷匕现(图穷匕现)  拼音:tú qióng bǐ xiàn
比喻事情最后形迹败露,现出真相。参见「图穷匕见」条。
《国语辞典》:众盲摸象(众盲摸象)  拼音:zhòng máng mō xiàng
比喻以偏概全而难明真相。参见「盲人摸象」条。宋。朱熹〈答潘叔度〉:「众盲摸象,各说异端。」
分类:真相
《国语辞典》:只手遮天(只手遮天)  拼音:zhī shǒu zhē tiān
比喻隐瞒事实真相。如:「他竟敢只手遮天,欺瞒众人的耳目,真是大胆。」
《国语辞典》:泻底(泻底)  拼音:xiè dǐ
泄露真相。《续孽海花》第四八回:「我是信你的,所以泻底儿,千万不要漏泄。」
分类:泄露真相
《国语辞典》:打破网(打破网)  拼音:dǎ pò wǎng
揭开真相。《初刻拍案惊奇》卷二:「问他未必肯说真情,打破了网,娼家行径没根蒂的,连夜走了,那里去寻?」
分类:揭开真相
《国语辞典》:放烟幕(放烟幕)  拼音:fàng yān mù
故意用不实的语言或行为掩盖事情真相,转移他人的注意。如:「他这么做,无非是为了放烟幕,遮人耳目。」
《国语辞典》:不顾曲直(不顾曲直)  拼音:bù gù qū zhí
含混是非、不瞭解事情真相。如:「自从发生这件事后,他对大家便时常不顾曲直地乱发脾气。」
《国语辞典》:不明所以  拼音:bù míng suǒ yǐ
1.不知什么原因。如:「不明所以挨了一顿骂。」
2.不去瞭解辨明事情真相。如:「他见小孩哭闹,不明所以先打再说。」
《国语辞典》:做幌子  拼音:zuò huǎng zi
故意做出某种样子以掩饰真相。如:「吴老闆开设这家食品行不过做幌子,其实暗地从事走私的勾当。」
《国语辞典》:抽丝剥茧(抽丝剥茧)  拼音:chōu sī bō jiǎn
比喻由浅入深,逐步分析,探求某件事的真相。如:「这起离奇的案件经警方连日来抽丝剥茧,终于真相大白。」
《国语辞典》:见真章(见真章)  拼音:jiàn zhēn zhāng
看到或了解事情的真相。如:「只要找到当事人,此事就可见真章了。」
《國語辭典》:不识庐山真面目(不識廬山真面目)  拼音:bù shì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
无法认识庐山的全貌。语出宋。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后常用此语来比喻人因陷于事物环境中,以致只见局部,不能知道事物的全面。如:「在这紫禁城中,东逛西逛,也只能欣赏一隅,真有不识庐山真面目之憾啊!」也可引喻对刻意遮掩的事物难窥究竟。如:「到底谁是天字第一号?不识庐山真面目。」
《漢語大詞典》:闇眇
谓昏昧而看不清事情的真相。 北魏 崔鸿 十六国春秋·前赵·刘曜上:“况朕之闇眇,当今之极弊,可不敬从明晦,其悉罢宫室诸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