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清切
清凉而急剧。指秋时之气。《素问·五常政大论》:“其侯清切。” 王冰 注:“清,大凉也;切,急也,风声也。” 于天星 按:“秋时之气也。”
《國語辭典》:亲切(親切)  拼音:qīn qiè
1.和善热诚。如:「对人要亲切。」
2.亲近、亲密。《红楼梦》第五八回:「俨似同胞共出,较诸人更似亲切。」
3.仔细、准确。《三国演义》第一八回:「暗地拈弓搭箭,觑得亲切,一箭射去,正中夏侯惇左目。」《老残游记》第一回:「章伯看得亲切,不禁狂叫。」
《國語辭典》:逼真  拼音:bī zhēn
1.极像真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注》:「山石似马,望之逼真。」唐。韩愈春雪间早梅〉诗:「那是俱疑似,须知两逼真。」
2.确实。《醒世姻缘传》第四六回:「宗师见是个披发童生,眉清目秀,知是逼真晁梁无疑。」
《漢語大詞典》:真亮
真切;清楚明白。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五段:“大洞子里有人乱噪噪,瓮声瓮气的,象在大缸里一样,听不真亮。” 杨朔 《秘密列车》:“ 老范 他们趴在山上,心跳的象敲鼓,气都不敢喘,看得真亮真亮的。”
《國語辭典》:彷佛(彷彿)  拼音:fǎng fú
似乎、好像、近似。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哀吊》:「卒章五言,颇似歌谣,亦彷佛乎汉武也。」《儒林外史》第八回:「王惠见那少年彷佛有些认得,却想不起。」也作「仿佛」、「髣髴」。
《國語辭典》:宛然  拼音:wǎn rán
1.相似、彷佛。《关尹子。五鉴》:「譬犹昔游再到,记忆宛然,此不可忘,不可遣。」《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阁中供养观世音像,像照水中,毫发皆见,宛然水月之景,就名为观音阁。」
2.委曲顺从的样子。《诗经。魏风。葛屦》:「好人提提,宛然左辟。」
《國語辭典》:俨然(儼然)  拼音:yǎn rán
1.矜庄的样子。《三国演义》第七九回:「画云长俨然上坐,庞德愤怒不屈,于禁拜伏于地,哀求乞命之状。」
2.整齐的样子。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3.好似、很像。如:「这孩子说话俨然如大人一般!」
《國語辭典》:写真(寫真)  拼音:xiě zhēn
1.据事如实描写。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情采》:「为情者要约而写真,为文者淫丽而烦滥。」
2.绘画图像。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武烈太子偏能写真,坐上宾客随宜点染,即成数人。」《土风录。卷一四。遗像曰真》:「今称祖先遗像曰真,描写遗容曰写真。」
3.人物的图像。宋。王安石 胡笳十八拍诗一八首之八:「死生难有却回身,不忍重看旧写真,暮去朝来颜色改,四时天气总愁人。」
4.日本至今仍称摄影、相片为「写真」。为日文しゃしん的汉字。今国内亦沿用。如:「写真集」。
《國語辭典》:宛宛  拼音:wǎn wǎn
1.盘旋屈曲的样子。《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宛宛黄龙,兴德而升。」
2.山路蜿蜒曲折。唐。张祜车遥遥〉诗:「碧川迢迢山宛宛,马蹄在耳轮在眼。」
3.柔弱的样子。清。纳兰性德〈秋千索。渌水亭春望〉词:「烟丝宛宛愁萦挂,剩几笔晚晴图画。」
《國語辭典》:心切  拼音:xīn qiè
心中急迫。如:「求好心切」。《文明小史》第四二回:「十七岁那年,他五经祇读过两经,就有人说要带他到东洋游学,他父母望他成名心切,也就答应了。」
《國語辭典》:块然(塊然)  拼音:kuài rán
1.独处、安然。《谷梁传。僖公五年》:「块然受诸侯之尊已,而立乎其位,是不子也。」
2.孤独的样子。晋。刘琨〈答卢谌书〉:「块然独坐,则哀愤两集。」《聊斋志异。卷二。凤阳士人》:「女独坐,块然无侣,中心愤恚,颇难自堪。」
《國語辭典》:情切  拼音:qíng qiè
情感恳切。《水浒传》第一一五回:「小弟见他说的情切,不忍杀他。」《三国演义》第一○三回:「非敢妄祈,实由情切。」
《漢語大詞典》:宛尔(宛爾)
明显貌。真切貌。 元 耶律楚材 《又索六经》诗:“简策灿然新制度,文章宛尔旧仪刑。” 明 李贽 《观音问》:“抑诸相宛尔在前,而我心自不见之耶,抑我眼不见之也?”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七言絶句……到 刘梦得 ,而后宏放出於天然,於以扬扢性情,馺娑景物,无不宛尔成章,诚小诗之圣证矣。”
《漢語大詞典》:刮眼
(1).犹刮目。擦拭眼睛。谓看得真切。 唐 韩愈 《过襄城》诗:“ 郾城 辞罢过 襄城 , 潁水 嵩山 刮眼明。” 宋 苏舜钦 《清轩》诗:“谁凿幽轩刮眼清,湖中嘉处更禪扃。”
(2).犹刮目。擦拭眼睛。喻亲切热情地待人。 宋 陆游 《赠刘改之秀才》诗:“ 放翁 七十病欲死,相逢尚能刮眼看。”
《國語辭典》:列眉  拼音:liè méi
事情如眉毛般整齐排列,清晰明白。比喻所见为真,毫无疑虑。《战国策。燕策二》:「吾必不听众口与谗言,吾信汝也,犹列眉者也。」《清史稿。卷五○六。畴人列传一。梅文鼎》:「反覆推论,瞭如列眉,熟此一端,则其馀不难推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