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相得恨晚  拼音:xiāng dé hèn wǎn
憾恨彼此相见太晚。《聊斋志异。卷一一。黄英》:「二人纵饮甚欢,相得恨晚。」也作「恨相知晚」。
《国语辞典》:天涯咫尺  拼音:tiān yá zhǐ chǐ
1.相距虽近,却无缘相见,就像在遥远的天边一样。《群音类选。诸腔类。卷四。访友记又赛槐阴分别》:「衷肠事,无由竭,似水滔滔,相流不绝,对面还愁,天涯咫尺。」也作「咫尺天涯」、「咫尺千里」。
2.今也指相距虽远,也能像是近在眼前一样。如:「由于网路发达,即使分处在不同国度,也能随时视讯相见,天涯咫尺已非天方夜谭。」
《国语辞典》:咫尺山河  拼音:zhǐ chǐ shān hé
形容距离虽近,却不能相见,如同山河阻隔,相距遥远。如:「他俩儿相爱情深,却不能相见,咫尺山河,令人感慨。」
《国语辞典》:尹邢避面  拼音:yǐn xíng bì miàn
汉武帝宠幸尹夫人与邢夫人,并下诏二人不得相见。尹夫人自愿请见邢夫人,见面后自叹不如而低头哭泣。见《史记。卷四九。外戚世家》。后以尹邢避面比喻相互嫉妒,彼此不相见面。清。王韬《淞隐漫录。卷一。纪日本女子阿传事》:「由是菊、传两人,遂如尹邢之避面焉。」
《漢語大詞典》:胙阶(胙階)
大堂前东边的台阶。古代天子、诸侯、大夫、士宾主相见,以东阶为主人迎宾登堂之地。胙,通“ 阼 ”。荀子·哀公:“君入庙门而右,登自胙阶。” 杨倞 注:“胙与阼同。”
《漢語大詞典》:走晤
走访,前往相见。 明 吴中情奴 《相思谱》第一折:“昨因家中有事,不得走晤,今日不免赴约。” 鲁迅 《书信集·致宋崇义》:“往来匆匆,在 杭 在 越 之诸友人,皆不及走晤。”
《国语辞典》:东门之墠(东门之墠)  拼音:dōng mén zhī shàn
《诗经。郑风》的篇名。共二章。根据〈诗序〉:「东门之墠,刺乱也。」或亦指男女相思而不得相见之诗。首章二句为:「东门之墠,茹藘在阪。」
《國語辭典》:肝胆相照(肝膽相照)  拼音:gān dǎn xiāng zhào
比喻赤诚相处。《幼学琼林。卷二。朋友宾主类》:「肝胆相照,斯为腹心之友。」也作「肝胆照人」。
《國語辭典》:分庭抗礼(分庭抗禮)  拼音:fēn tíng kàng lǐ
彼此的关系对等,以平等的礼节相见。比喻平起平坐,地位相当。《儒林外史》第四○回:「但凡做的来,萧云仙就和他分庭抗礼,以示优待。」也作「分庭伉礼」。
《國語辭典》:后会有期(後會有期)  拼音:hòu huì yǒu qí
以后还有相见的时候。离别时多用此语以安慰对方。《三国演义》第二七回:「后会有期,将军保重。」《老残游记二编》第六回:「只是有一言奉劝,不要被富贵拴住了腿要紧!后会有期!」也作「后会可期」。
分類:有相相见
《國語辭典》:不是冤家不聚头(不是冤家不聚頭)  拼音:bù shì yuān jiā bù jù tóu
冤家、仇人,常作对亲昵者的称呼。不是冤家不聚头形容人会碰在一起发生矛盾、纠纷或情感的问题,都是缘分注定好的。通常指今世成为情人或亲人,须有前世缘分。《红楼梦》第二九回:「我这老冤家是那世里孽障,偏生遇见了这么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是俗语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也作「不是冤家不聚会」。
《漢語大詞典》:避面尹邢
汉武帝 同时宠幸 尹夫人 与 邢夫人 ,诏二人不得相见。 尹夫人 向 武帝 请求见 邢夫人 。相见后, 尹夫人 “乃低头俯而泣,自痛其不如也”。见史记·外戚世家。后以“避面尹邢”称因嫉妒而避不见面。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这等一个人,便在宦途世路上遇着了还不免弄成个避面 尹 邢 ,怎的肯引他作同心 管 鲍 ?”
《國語辭典》:道路以目  拼音:dào lù yǐ mù
在道路中行走时相遇,却因有所顾忌而只敢以目示意,不敢发言。《国语。周语上》:「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三国志。卷六。魏书。董卓传》:「百姓嗷嗷,道路以目。」也作「道路侧目」。
《漢語大詞典》:寸步千里
喻相见之难。 唐 卢照邻 《狱中学骚体》诗:“寸步千里不相闻,思公子兮日将曛。” 宋 苏轼 《与朱康叔》之十一:“ 子由 尚未到 真 ,寸步千里也。”
分類:相见
《漢語大詞典》:让揖(讓揖)
揖让。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教养·学规仪注》:“左拱手让揖,左同答;右拱手让揖,右同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