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皮鞭  拼音:pí biān
皮革制的鞭子。《西游记》第二五回:「且与我取出皮鞭来,打他一顿,与我人参果出气。」六十种曲本。明。无名氏《四贤记》第一七出:「鹭鸶行状黄昏后,也曾闻河东狮吼,爹行千休万休,休将那皮鞭紧抽。」
《漢語大詞典》:护甲(護甲)
金属或皮革制成的护身衣。 郭沫若 《孔雀胆》第一幕:“腿部有护甲,脚着芒鞋,状甚英武。”
《漢語大詞典》:五楘
车辕上用五束皮革扎成的装饰。《诗·秦风·小戎》:“小戎俴收,五楘梁輈。” 毛 传:“五,五束也。楘,歷録也。”历录,色彩相间貌。
《国语辞典》:皮匣  拼音:pí xiá
皮革制成的匣子。《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取了钥匙直开到厢房里一条黑巷中,指著一个皮匣,对陈秀才道:『这些东西,你可将去赎庄,馀下的,可把还我。』」
《漢語大詞典》:皮干(皮幹)
皮和骨。一说即皮革。管子·轻重甲:“皮干、筋角之徵甚重,重籍於民而贵市之。”管子·轻重乙:“ 桓公 曰:‘皮干、筋角、竹箭、羽毛、齿革不足,为此有道乎?’”
《漢語大詞典》:革笥
皮革制成的甲胄。《汉书·晁错传》:“材官騶发,矢道同的,则 匈奴 之革笥木荐弗能支也。”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革笥,以皮作如鎧者被之。”
《國語辭典》:皮匠  拼音:pí jiang
制皮革或修制皮鞋的工匠。如:「这皮匠的手艺很灵巧。」《醒世姻缘传》第一九回:「小鸦儿道:『我既不全要,我倒分一半!我虽是个穷皮匠,不使这样的银钱!』」
《國語辭典》:鞔鼓  拼音:mán gǔ
将皮革四周附著于鼓框上,做成鼓面。《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列位岂不闻说,龙有九子乎?内有一种是鼍龙,其皮可以鞔鼓。」
《國語辭典》:韦毂(韋轂)  拼音:wéi gǔ
古代用来徵召贤人的车子,车毂用韦皮并棉絮包扎起来。南朝梁。元帝〈荐鲍几表〉:「韦毂投钓之臣,相望于魏阙。」南朝梁。沈约〈荐刘粲表〉:「輶轩韦毂,交轸于遐路。」
《漢語大詞典》:栈轸(棧軫)
指编排竹木而成的车箱,不张皮革。晏子春秋·杂下十二:“ 晏子 衣緇布之衣,麋鹿之裘,栈軫之车而驾駑马以朝,是隐君之赐也。”
《國語辭典》:韗人  拼音:yùn rén
整治皮革,制鼓的工人。见《周礼。冬官考工记。韗人》。
《漢語大詞典》:革船
用皮革制成的船。 元 吴莱 《大食瓶》诗:“县度缚绳絙,娑夷航革船。”史载 匈奴 以马革制船。后汉书·南匈奴传:“其年秋,北虏果遣二千骑候望 朔方 ,作马革船,欲度迎南部畔者,以 汉 有备,乃引去。”
《國語辭典》:皮条(皮條)  拼音:pí tiáo
1.用皮革所制成的长条形带子。清。杨宾《柳边记略》卷三:「存贮年久者曰档案、曰档子,以积累多,贯皮条挂壁若档故也。」
2.媒介色情,拉拢不正当关系的牵合人。《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宦门子弟错立身。第二出》:「若论我做皮条,真个是无比,若是说不肯,一顿打出屎。」也称为「皮条客」。
《國語辭典》:手套  拼音:shǒu tào
套在手上,用以保护手部及禦寒之物。如:「寒冬里骑车,不妨戴手套保暖。」
《國語辭典》:甲吏  拼音:jiǎ lì
古代掌管有关皮革制作的官吏。《礼记。祭统》:「煇者,甲吏之贱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