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纳揆(納揆)
任用百官。语出书·舜典:“纳于百揆,百揆时叙。”《宋书·恩倖传·徐爰》:“天飞虽王德所至,终陟固有资田跃,神宗始於俾乂,上日兆於纳揆。”《隋书·高祖纪下》:“登庸纳揆之时,草昧经纶之日,丹诚大节,心尽帝图,茂绩殊勋,力宣王府。”
分類:百官
《漢語大詞典》:火师(火師)
(1).古官名。掌管火事。国语·周语中:“火师监燎,水师监濯。” 韦昭 注:“火师,司火。”
(2).以火为名号的百官。左传·昭公十七年:“ 炎帝氏 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 杜预 注:“ 炎帝 神农氏 , 姜 姓之祖也。亦有火瑞,以火纪事,名百官。”
《漢語大詞典》:佩缨(珮纓)
(1).古代青年男女用以系香囊的彩色佩带。 唐 李贺 《天上谣》:“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珮缨。” 王琦 汇解:“礼记:‘男女未冠笄者,总角衿缨,皆佩容臭。’ 郑玄 注:‘容臭,香物也,以缨佩之。’”
(2).佩饰与冠缨。借指百官。 清 刘献廷 《代九日玉泉应制》诗:“輦道过林麓,山溪拥珮缨。六龙飞閬苑,八骏遶层城。”
《漢語大詞典》:珊瑚珠
珊瑚制成的珠。古代天子、百官用作冠饰, 清 代也用作朝珠。晋书·舆服志:“ 后汉 以来,天子之冕,前后旒用真白玉珠。 魏明帝 好妇人之饰,改以珊瑚珠。”
《漢語大詞典》:门外人(門外人)
(1). 五代 时,宦官专权,称百官为“门外人”。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六年:“贵显用事之人,大抵皆宦者也,谓士人为门外人,不得预事。”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七年“﹝ 高祖 ﹞以士人多为子孙计,故专任宦官” 元 胡三省 注:“自 刘龑 之后,专任宦者,谓百官为门外人。”
(2).门外汉。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余於杂书稍涉猎,独未一閲丹经,然歟否歟?非门外人所知矣。”
《漢語大詞典》:寮庶
百官,众官。《后汉书·马融传》:“因讲武校猎,使寮庶百姓,復覩羽旄之美,闻鐘鼓之音。”
分類:百官众官
《漢語大詞典》:地子
唐 代抵充百官职田的粟米。新唐书·食货志五:“﹝ 贞观 ﹞十一年,以职田侵渔百姓,詔给逃还贫户,视职田多少,每亩给粟二升,谓之‘地子’。” 宋 王溥 《唐会典·内外官职田》:“其内外官所给职田地子,从今年( 开元 十年)九月以后,并宜停给。”
底子,花纹或文字的衬托面。《醒世姻缘传》第六五回:“这东西那得来?昨日 张大哥 定做了两套,是天蓝縐纱地子。”红楼梦第五二回:“然后用针缝了两条,分出经纬,亦如界綫之法,先界出地子来,后依本纹来回织补。”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漫画而又漫画》:“ 格罗斯 的黑白画,线条都变了雪白;地子呢,有蓝有红,真是五颜六色,好看得很。”
《漢語大詞典》:簉鹭(簉鷺)
形容百官朝见时整齐的行列。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译宾》:“望中朝紫气黄图,蚀星旄偃月弧,好教簉鷺,莫耻垂狐, 汉 官今日威仪重覩。”
《漢語大詞典》:众司(衆司)
百官及其机构。三国志·魏志·程昱传:“上察宫庙,下摄众司。”
分類:百官机构
《漢語大詞典》:彝品
常品。指百官。 南朝 梁 江淹 《何詹事为吏部尚书诏》:“所以弼谐彝品,謨明庶绩。”
分類:百官
《漢語大詞典》:解交
汉 代百官交拜之礼。官员调任对拜而去,称“解交”。宋书·百官志上:“入坐丞郎初拜,并集都坐,交礼。迁,又解交。 汉 旧制也。”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补遗:“迁日又集,对拜而去,谓之解交也。”
解送交纳。 清 方苞 《请复河南漕运旧制札子》:“谨查 浙江 漕米, 宁 绍 等八府,不分远近,均以中隔 钱江 ,例徵折色,解交粮道於 嘉 湖 水次採买兑运。”
《漢語大詞典》:廊餐
亦作“ 廊飡 ”。 古代常朝百官,朝退后皇帝赐食于殿前廊下,谓之廊餐。也叫廊食、廊下餐、廊下食。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二:“十二月乙丑,帝以文武常参官每月一、五、九日赴朝,奏请备廊飡,詔从之。” 宋 王溥 五代会要·常朝:“ 后唐 同光 元年十二月,中书门下奏每日常朝,百官皆拜,独两省官不拜;准本朝故事,朝退于廊下赐食,谓之廊餐。百官遂有谢食拜,唯两省官本省有厨,不赴廊餐,故不拜。”文献通考·王礼二:“廊下食起 唐 贞观 ,其后常参官每日朝退赐食,谓之廊餐。 唐 末浸废,但於入阁起居日赐食。”参见“ 廊下食 ”。
《漢語大詞典》:廊下食
即廊餐。 宋 王溥 唐会要·廊下食:“ 贞观 四年十二月詔,所司于外廊置食一顿。” 宋 王溥 唐会要·廊下食:“ 贞元 二年九月,举故事,置武班朝参,其廊下食等,亦宜加给。”参见“ 廊餐 ”。
《漢語大詞典》:鸟司(鳥司)
左传·昭公十七年:“我高祖 少皞 摰 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於鸟,为鸟师而鸟名。”后以“鸟司”谓开国之君任命百官,司职百事。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序》:“云纪御官,鸟司从职。”
《漢語大詞典》:算袋
亦作“ 算帒 ”。 旧时百官贮放笔砚等的袋子。资治通鉴·唐则天后神功元年:“赐以緋算袋。” 胡三省 注:“ 唐 初职事官,三品以上赐金装刀、礪石,一品以下则有手巾、算袋。 开元 以后,百官朔望朝参,外官衙日,则佩算袋,各随其所服之色,餘日则否。”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卷一:“腰带乃是九环十三环带也……环以佩鱼龟算帒等也。”
《漢語大詞典》:腊赐(臘賜)
汉 制,腊日赐百官钱称“腊赐”。后汉书·何敞传:“国恩覆载,赏賚过度,但闻腊赐,自郎官以上,公卿王侯以下,至於空竭帑藏,损耗国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