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870,分192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白鸟
白鹭
白衣
月白
明白
白蘋
白骨
白水
白璧
李白
清白
白沙
白鹿
白眼
白莲
《國語辭典》:白鸟(白鳥)  拼音:bái niǎo
1.白色羽毛的鸟,如鹤、鹭之类。《诗经。大雅。灵台》:「鹿鹿濯濯,白鸟翯翯。」《孟子。梁惠王上》:「麀鹿濯濯,白鸟鹤鹤。」
2.蚊子的别名。参见「蚊子」条。
分類:白羽
《国语辞典》:白鹭(白鹭)  拼音:bái lù
动物名。鸟纲鹳鹭目。羽毛纯白,只有嘴与脚呈黑色,夏季头顶处生纯白色长毛。以水中的鱼类、水生动物和昆虫为食物。大量啄食田中害虫,是一种益鸟。也称为「鹭鸶」。
《國語辭典》:白衣  拼音:bái yī
1.白色的衣服。《礼记。月令》:「天子居总章左个,乘戎路、驾白骆、载白旂、衣白衣、服白玉、食麻与犬,其器廉以深。」
2.古时未做官的人穿著白色的衣服,后用来称无功名的人或平民。《史记。卷一二一。儒林列传。公孙弘。太史公曰》:「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也作「白民」、「白丁」、「白身」。
3.古童仆穿著白衣,故称僮仆为「白衣人」。《汉书。卷七二。龚胜传》:「闻之白衣,戒君勿言也。」唐。颜师古。注:「白衣,给官府趋走贱人,若今诸司亭长掌固之属。」
4.佛教称呼在家的世俗之人为「白衣」。《维摩诘所说经。卷上》:「虽为白衣,奉持沙门。」
《國語辭典》:白衣人  拼音:bái yī rén
1.穿白衣服的人。如:「夜空里只见一白衣人飞奔而去!」
2.平民。参见「白衣」条。
《國語辭典》:月白  拼音:yuè bái
1.浅蓝色。如:「她穿著一件月白色的上衣。」也称为「月色」。
2.月色皎洁。唐。杜牧 诗:「月白烟青水暗流,孤猿衔恨叫中秋。」宋。陆游〈夜汲〉诗:「酒渴起夜汲,月白天正青。」
《國語辭典》:明白  拼音:míng bai
1.清晰、清楚、明确。《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吾今先将造木牛流马之法,尺寸方员,长短阔狭,开写明白,汝等视之。」《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姚乙把言语支吾,不说明白。」
2.聪明、不糊涂。《儒林外史》第一回:「王冕看书,心下也著实明白了。」《红楼梦》第六二回:「平儿是个明白人,我前儿也告诉了他。」
3.了解、知道。《红楼梦》第五五回:「平儿冷笑道:『你们明白就好了。』」
4.清醒。《儒林外史》第三回:「他吃这一吓,把痰吐了出来,就明白了。」
《国语辞典》:白蘋  拼音:bái pín
植物名。蘋科蘋属,多年生水草。根茎横生泥中,由节生根。裸叶浮于水面,分裂为田字状,小叶四枚,扇形,长一至三公分。夏秋之交,叶柄基部侧生一小枝,结有褐色球形的子囊果二至三枚。多生于池沼、水田等水湿地。也称为「蘋」、「田字草」。
《國語辭典》:白骨  拼音:bái gǔ
死人的骨头。《国语。吴语》:「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唐。杜甫〈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國語辭典》:白水  拼音:bái shuǐ
1.不搀他物的水,通称为「白水」。《儒林外史》第四六回:「家人捧上茶来。揭开来,似白水一般,香气芬馥,银针都浮在水面。」
2.河川名:(1)源出四川省松潘县东。向东南入甘肃省文县,与清江汇流,折往东北与白江会合。(2)源出甘肃省临潭县西南西倾山。往东南流,纳白水河,至四川省昭化县,注入嘉陵江。也称为「白江」。
3.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河川。《山海经。大荒南经》:「又有白水山,白水出焉,而生白渊,昆吾之师所浴也。」
《國語辭典》:白璧  拼音:bái bì
1.白色的璧玉。古人视为贵重的宝物。《战国策。燕策》:「臣请献白璧一双、黄金千镒,为马食。」南朝梁。刘孝绰〈三日侍安成王曲水宴〉诗:「一言白璧轻,片善黄金贱。」
2.比喻清白的人。《后汉书。卷六一。左周黄列传。左雄》:「臣见方今公卿以下,类多拱默,以树恩为贤,尽节为愚,至相戒曰:『白璧不可为,容容多后福。』」
《國語辭典》:李白  拼音:lǐ bái
人名。(西元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家居四川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县西南),为唐代著名的大诗人。个性率真豪放,嗜酒好游。玄宗时曾为翰林供奉,后因得罪权贵,遭排挤而离开京城,最后病死当涂。其诗高妙清逸,世称为「诗仙」。与杜甫齐名,时人号称「李杜」。著有李太白集。也称为「李太白」。
《國語辭典》:清白  拼音:qīng bái
1.纯洁未受污染。《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吾露父母之形,以显清白之体耳。」《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况以清白之身,暗地迎新送旧,虽无所染,情何以堪!」
2.不操污贱的职业。《抱朴子。外篇。刺骄》:「世间或有少无清白之操业,长以买官而富贵。」《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家声清白,囊橐肥饶。」
3.清楚明白。《儒林外史》第四十五回:「过了半个月,文书回头来,上写的清白。」《红楼梦》第十四回:「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现清白处治。」
4.停当、完结。《儒林外史》第二十六回:「看著太太两只脚足足裹了有三顿饭时才裹完了;又慢慢梳头、洗脸、穿衣服,直弄到日头趖西才清白。」《红楼梦》第七回:「送这几枝花儿与姑娘奶奶们,这会子还没送清白呢。」
5.清酒和白酒。《乐府诗集。卷三十七。相和歌辞十二。古辞。陇西行》:「清白各异樽,酒上正华疏。」
《國語辭典》:白沙  拼音:bái shā
1.白色的沙。唐。李白 题宛溪馆诗:「白沙留月色,绿竹助秋声。」
2.地名。位于江西省鄱阳县西。
3.乡镇名。参见「白沙乡」条。
4.动物名。一种鲛鱼。软骨鱼纲,体柔软。长约一丈左右,性敏捷而贪,常捕食他鱼。
《國語辭典》:白鹿  拼音:bái lù
白色的鹿。古人认为白鹿是祥瑞之物。《国语。周语上》:「王不听,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宋书。卷二八。符瑞志中》:「白鹿,王者明惠及下则至。」
《國語辭典》:白眼  拼音:bái yǎn
1.眼睛白色部分较多,瞳子较小。《新唐书。卷二一二。藩镇卢龙列传。张允伸》:「诏张公素为节度使,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性暴厉,眸子多白,燕人号『白眼相公』。」
2.怒目斜视,眼睛露出较多的白色部分,表示轻视鄙恶。如:「彬彬有礼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惹人白眼。」唐。戴叔伦〈行路难〉:「白眼向人多意气,宰牛烹羊如折葵。」《晋书。卷四九。列传。阮籍》:「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漢語大詞典》:白莲(白蓮)
(1).白色的莲花。 唐 白居易 《与元微之书》:“红榴白莲,罗生池砌。”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禨祥·白鹿:“ 嘉靖 十二年, 河南 巡抚 吴山 献白鹿,为大臣諂媚之始……此后则 万历 甲戌,白莲、白燕见於翰林院, 江陵 张居正 大喜,进之。”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六月·时品》:“河藕亦种二:御河者为果藕,外河者多菜藕。总以白莲为上,不但果菜皆宜,晒粉尤为佳品也。”
(2).指白色的莲花灯。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杂记:“ 韦承貽 咸光 中策试,夜潜纪长句於都堂西隅曰:‘……白莲千朵照廊明,一片昇平雅颂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