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28—1500 【介绍】: 明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理学,居半年而归。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入京至国子监,祭酒邢让惊为真儒复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检讨,乞终养归。其学以静为主,教学者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兰溪姜麟称之为“活孟子”。又工书画,山居偶乏笔,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字。画多墨梅。有《白沙诗教解》、《白沙集》。
全粤诗·卷九八
陈献章(一四二八——一五〇〇),字公甫,号石斋。新会白沙里人,世称白沙先生。受学于吴弼。正统十二年(一四四七)举人。后绝意科举,以荐授翰林院检讨,乞终养归。自后屡荐不起。居乡讲学,创白沙学派。修养主静坐,以达静悟自得之境,开明代心学之先声。《明史》卷二八三有传。陈献章诗,以清康熙四十九年何九畴刻《白沙子全集》六卷本为底本(藏中山大学图书馆),参校明弘治九年吴廷举刻《白沙先生诗近稿》十卷本(简称吴本,藏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明万历元年何子明刻《白沙先生全集》二十一卷(藏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明万历九年何上新刻《白沙子全集》九卷本(藏中山大学图书馆);清顺治十二年黄之正刻本(简称黄本,藏中山大学图书馆)。并参考孙通海点校《陈献章集》中所录罗侨、林齐、高简、萧世延、何熊祥、王安舜诸家刻本之校记(简称孙校)。另从《陈献章诗文补遗》转录集外诗二十九首,从他书辑得集外诗五十九首,附于卷末。
明诗纪事·乙签·卷十二
献章字公甫,新会人。正统丁卯举人,用荐授翰林检讨。万历初,从祀孔庙,追谥文恭。有《白沙集》。 (《麓堂诗话》:陈白沙诗极有声韵,《崖山大忠祠》曰:「天王舟楫浮南海,大将旌旗仆北风。世乱英雄终死国,时来胡虏亦成功。身为左衽皆刘豫,志复中原有谢公。人众胜天非一日,西湖云掩岳王宫。」和者皆不及。馀诗亦有风致。但所刻净稿者未之择耳。 《升庵集》:陈白沙诗五言冲淡,有陶靖节遗意,然赏者少,徒见其七言近体效简斋、康节之渣滓,至于筋斗样子,打乘个里,如禅家呵佛骂祖之语,殆是《传灯录》偈子,非诗也。若其古诗之美,何可掩哉!然谬解者篇篇皆附于心学性理,则是痴人谈梦矣! 《颐山诗话》:公甫自是禅学,如《午睡》诗云「道人本自畏炎炎,一榻清风卷画帘。无奈华胥留不得,起凭香几读《楞严》」,又云「天涯放逐浑闲是,消得《金刚》一部经」是也。又有诗云:「是身如虚空,乐矣生灭灭!」公甫禅学满盘托出,何曾如宋人所谓改头换面者耶! 《艺苑卮言》):陈公甫如学禅家,偶得一自然语,谓为游戏三昧。公甫少不甚攻诗,出之若无意者,微近自然。 《弇州山人续稿》:公甫诗不入法,文不入体,又皆不入题,而其妙处有超出于法与体及题之外者。馀少学古,殊不相契,晚节始自会心,偶然读之,或倦而跃然以醒,不饮而陶然以醉,不自知其所以然也。 《梦蕉诗话》:陈献章作诗脱略凡近,其书法得之于心,随笔点画,自成一家。 《广东新语》:粤人以道为诗,自白沙始。白沙书,晚年用茅笔,奇气千万丈,峭刻槎蚜,自成一家。
《國語辭典》:白沙  拼音:bái shā
1.白色的沙。唐。李白 题宛溪馆诗:「白沙留月色,绿竹助秋声。」
2.地名。位于江西省鄱阳县西。
3.乡镇名。参见「白沙乡」条。
4.动物名。一种鲛鱼。软骨鱼纲,体柔软。长约一丈左右,性敏捷而贪,常捕食他鱼。
《漢語大詞典》:白沙堤(白沙隄)
堤名。在 浙江省 杭州市 西湖 断桥 与 孤山 之间。也称 断桥堤 。相传为 白居易 任 杭州 刺史时所筑,故又称 白公堤 、 白堤 。 唐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诗:“最爱湖东行不足,緑杨阴里 白沙隄 。”参阅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杭州府·西湖》
《国语辞典》:白沙湾(白沙湾)  拼音:bái shā wān
地名。位于新北市三芝区内。已开发为游乐海水浴场,因其具有白色沙滩而闻名,为北部地区夏季的游乐胜地。
《漢語大詞典》:白沙龙(白沙龍)
宋 代 冯翊 之地所产羊膏的美称。 宋 陶谷 清异录·白沙龙:“ 冯翊 产羊膏,嫩第一,言饮食者推 冯翊 白沙龙为首。”
分類:冯翊
《国语辞典》:白沙岛(白沙岛)  拼音:bái shā dǎo
岛名。位澎湖县,为澎湖群岛中的第三大岛。面积约十四平方公里,仅次于澎湖岛和渔翁岛(西屿)。白沙岛和渔翁岛间的吼门水道上筑有跨海大桥。
《国语辞典》:白沙乡(白沙乡)  拼音:bái shā xiāng
乡镇名。位于澎湖县北部。由许多小岛组成,而以白沙岛为主岛。其中以通梁大榕树及跨海大桥为风景胜地。
《国语辞典》:白沙学派(白沙学派)  拼音:bái shā xué pài
明朝理学家陈献章所领导的理学学派。因居广东白沙里,人称白沙先生,故称其学派为「白沙学派」。与阳明学极为相近,主张以心为主体,所以要端坐潜心,以静为人性修为的开端。
《分类字锦》:白沙碧石
江淹学梁王兔园赋白沙如积雪者焉碧石如圆玦者焉
分类:园圃
《漢語大詞典》:白沙山
古神话中的山名。山海经·北山经:“又北三百五十里,曰 白沙山 ,广员三百里,尽沙也,无草木鸟兽。”
分類:山名
《分类字锦》:白沙在泥
大戴礼蓬生麻中不扶乃直白沙在泥与之俱黑
分类:
《漢語大詞典》:玉沙
(1).白沙。 南朝 梁 沈约 《弥陀佛铭》:“瀢沱玉沙,乍来乍往;玲瓏宝树,因风韵响。” 唐 韦述 《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云散明金闕,池开照玉沙。” 宋 杨万里 《新晴西园散步》诗:“池水初生盖玉沙,雨餘碧草卧堤斜。”
(2).比喻雪花。 宋 苏轼 《小饮清虚堂示王定国》诗:“天风淅淅飞玉沙,詔恩归沐休早衙。” 宋 范成大 《次韵陈仲思经属西峰观雪》:“起望天南陲,玉沙满长风。”
(3).指星斗,亦以喻棋子。 唐 王建 《夜看美人宫棋》诗:“巡拾玉沙天汉晓,犹残织女两三星。” 清 刘献廷 《洞庭秋月》诗:“纤云不动金波浮,玉沙万里开清秋。”
《漢語大詞典》:素沙
(1).见“ 素纱 ”。
(2).白沙。 南朝 梁 江淹 《悼室人》诗之四:“素沙匝广岸,雄虹冠尖峰。” 唐 杜甫 《曲江》诗之一:“白石素沙亦相荡,哀鸿独叫求其曹。”
分類:白沙
《漢語大詞典》:素纱(素紗)
亦作“ 素沙 ”。 白色绉纱。周礼·天官·内司服:“掌王后之六服:褘衣、揄狄、闕狄、鞠衣、展衣、缘衣、素沙。” 郑玄 注:“素沙者,今之白縳也。”礼记·杂记上:“内子以鞠衣、褒衣、素沙。” 郑玄 注:“素沙,若今纱縠之帛也。”新唐书·车服志:“皇后之服三:褘衣者,受册、助祭、朝会大事之服也……素纱中单、黼领、朱罗縠褾、襈。”明会典·冠服一·皇帝冕服:“中单以素纱为之。”
分類:白色绉纱
《國語辭典》:龙沙(龍沙)  拼音:lóng shā
1.地名。本指白龙堆、沙漠两地,皆在西北塞外,自刘孝标有「龙沙宵月明」的诗句以来,诗家误以为只有一地。
2.泛指塞外的地方。宋。姜夔 翠楼吟。月冷龙沙词:「月冷龙沙,尘清虎落,今年汉酺初赐。」
《國語辭典》:白龙堆(白龍堆)  拼音:bái lóng duī
1.地名。在新疆罗布泊以东至甘肃玉门关间。属砾质荒漠,系古代湖积层及红色砂砾层的隆起高地遭受风蚀而成,海拔一千公尺左右。其他散布许多高出地面二十五至四十公尺的方山、岩塔和土柱。呈东北──西南方向,沟谷中有流沙堆积,蜿曲如龙,故称为「白龙堆」。古代为西域交通要道。
2.地形学上指乾燥地区的风蚀地形。多成群出现于乾燥地区。也称为「风蚀脊」、「雅尔当」。
《国语辞典》:犍陀罗(犍陀罗)  拼音:jiān tuó luó
1.相当于今日的巴基斯坦之白沙瓦及其毗连的阿富汗东部一带。
2.古代佛教雕刻艺术的一个流派。公元一至六世纪盛行于犍陀罗(相当于今巴基斯坦之白沙瓦及其毗连的阿富汗东部一带)。吸取古代希腊末期的雕刻手法,对东方雕刻艺术的发展曾有影响。如:「这座佛塔的浮雕,有犍陀罗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