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病原  拼音:bìng yuán
1.生病的原因。也作「病源」。
2.病原菌的简称。参见「病原菌」条。
《漢語大詞典》:五情
(1).喜、怒、哀、乐、怨五种情感。文选·曹植〈上责躬应诏诗表〉:“形影相弔,五情愧赧。” 刘良 注:“五情:喜、怒、哀、乐、怨。”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情采:“五情发而为辞章,神理之数也。”
(2).犹言五内。 晋 刘琨 《劝进表》:“且悲且惋,五情无主。举哀朔垂,上下泣血。” 唐 孟郊 《感怀》诗之一:“五情今已伤,安得能自老。”
(3).指五种致病因素。 清 唐甄 潜书·厚本:“人有五情:思、气、味、饮、色也,过则为灾。”
(4).星相家称天干。 明 杨慎 《艺林伐山·五情六情》:“五情者,天干也。甲乙为本情,丙丁为合情,戊己为刑情,庚辛为冲情,壬癸为钩情。”
(5).佛教谓眼、耳、口、鼻、身五根产生的情欲。大智度论卷四八:“眼等五情,名为内身;色等五尘,名为外身。”
《漢語大詞典》:外邪
(1).谓可以伤害人身心的外界事物。《淮南子·主术训》:“故中欲不出谓之扃,外邪不入谓之塞。” 宋 储泳 《祛疑说》:“由内不自正,故曰外邪。心无所主,故曰客气。”《天雨花》第十三回:“夫人差矣!遇了外邪,方可如是;若在家庭亦然,便是一木人了。”
(2).中医特指风、寒、暑、湿、燥、火和疫疠之气等从外侵入人体的致病因素。
《漢語大詞典》:风淫(風淫)
(1).犹言群居淫乱。后汉书·乐成靖王党传:“﹝ 刘萇 ﹞出入颠覆,风淫于家,娉取人妻,馈遗婢妾。” 王先谦 集解引 惠栋 曰:“风淫犹堋淫也。古文尚书曰:‘堋淫於家。’ 许慎 曰:‘淫门内。’风、堋音相近。一説牝牡相诱谓之风。风淫,周礼所谓鸟兽行也。”
(2).中医学谓外感性疾病的致病因素之一。左传·昭公元年:“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分为四时,序为五节。过则为菑: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
(3).指由此致病因素而得的病。 宋 洪迈 《夷坚乙志·祖寺丞》:“又月餘,目顿愈,忽中风淫,手足遂废。” 金 元好问 《九月初霖雨中感寒痺作》诗:“留饮工作祟,臂股半风淫。”参见“ 六淫 ”。
《國語辭典》:六淫  拼音:liù yín
中医上指风、寒、暑、燥、温、火六种致病的邪气。当此六气太过、不及或不应时,即产生病邪,是属于外感病的病因,不但影响人体对气候变化的反应,并会助长病原体的繁殖。
《漢語大詞典》:风毒(風毒)
指与所居处潮湿低下有关的致病因素。 三国 魏 嵇康《难〈宅无吉凶摄生论〉》:“夫危邦不入,所以避乱政之害;重门击柝,所以避狂暴之灾;居必爽塏,所以远风毒之患。”
《漢語大詞典》:积火(積火)
(1).积久焚烧的大火。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 封子 积火自烧,而随烟气上下,视其灰烬,犹有其骨。” 唐 韩愈 孟郊 《赠剑客李园联句》:“天地有灵术,得之者惟君;筑炉地区外,积火烧氛氲。” 唐 杜牧 《杭州新造南亭子记》:“其尤怪者,狱广大千百万亿里,积火烧之,一日凡千万生死,穷亿万世无有间断。”
(2).邪火内积。中医谓火为致病因素之一。 清 查慎行 《齿痛借用昌黎韵》:“寧知衰老候,疾苦不由己。积火坏陈齦,浮阳发頽骫。”
《漢語大詞典》:五劳(五勞)
(1).中医学名词。指久视、久卧、久坐、久立、久行五种过劳致病因素。《素问·宣明五气篇》:“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 汉 张仲景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五劳、七伤、六极,妇人三十六病不在其中。” 清 顾炎武 《钱生肃润之父出示所辑方书》诗:“五劳与七伤,大抵同所患。循方以治之,於事亦得半。”
(2).中医学名词。指志劳、思劳、心劳、忧劳和疲劳。 唐 徐凝 《长庆春》诗:“身上五劳仍病酒,天桃窗下背花眠。”云笈七籤卷三二:“《明医论》云:疾之所起自生五劳……五劳者,一曰志劳,二曰思劳,三曰心劳,四曰忧劳,五曰疲劳。”
《漢語大詞典》:鬼打
迷信者称不知病因的肿胀瘀血症。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服器二·铁椎柄:“﹝主治﹞鬼打,及强鬼排突人中恶者。”
《國語辭典》:鬼击(鬼擊)  拼音:guǐ jí
中医指人突中恶气,不省人事。
《國語辭典》:发炎(發炎)  拼音:fā yán
全身或局部因感染而产生发红、肿胀或疼痛等症状。如:「每回伤口发炎时,伤处总是隐隐作痛,令人难受。」
《漢語大詞典》:清邪
中医学名词。指风寒等致病因素。《医宗金鉴·张仲景〈金匮要略·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注:“清邪居上,谓雾邪本乎天也;浊邪居下,谓湿邪本乎地也。”
《漢語大詞典》:风瘵
指由致病因素“风”而引起的疾病。 唐 李白 《为吴王谢责赴行在迟滞表》:“然臣年过耳顺,风瘵日加。”
《國語辭典》:祛痰  拼音:qū tán
去除痰液或生痰病因的方法。《儒林外史》第十一回:「治法当先以顺气祛痰为主。」
《國語辭典》:胎毒  拼音:tāi dú
妊娠期胎儿被母体的热毒侵袭后,所引起的出生后发热、疮疡等證候。
《國語辭典》:五劳七伤(五勞七傷)  拼音:wǔ láo qī shāng
中医上指心、肝、脾、肺、肾等五脏劳损的疾病及阴寒、阴痿、里急、精漏、精少、精清、小便频数等肾气亏损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