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沈略
亦作“沉略”。 谓国土沦丧。略,疆界。 宋 梅尧臣 《景彝率和唐崇徽公主手痕诗》:“和亲只道能稽古,沉略从来不解羞。”
《漢語大詞典》:守界
(1).保卫疆界。《魏书·邢峦传》:“臣以不才,属当戎寄,内省文吏,不以军谋自许,指临 汉中 ,惟规保疆守界。”
(2).保持一定界限。《参同契》卷上:“术士服食之,寿命得长久。土游於四季,守界定规矩。金砂入五内,雾散若风雨。薰蒸达四肢,颜色悦泽好。”云笈七籤卷七三:“水火列一方,守界成寒暑。东西表仁义,五行变四时。”
《國語辭典》:界约(界約)  拼音:jiè yuē
两国明定疆界、界址,或为消除边界纠纷所签订的条约。
《漢語大詞典》:无蕲(無蘄)
没有封疆界限。蕲,通“ 圻 ”。荀子·儒效:“四海之内,莫不变心易虑,以化顺之。故外闔不闭,跨天下而无蘄。” 王先谦 集解引 刘台拱 曰:“蘄,盖与‘圻’同。言四海一家,无封疆之限也。”
《漢語大詞典》:畛略
左传·定公四年:“封畛土略,自 武父 以南,及 圃石 之北竟,取于 有阎 之土,以共王职。” 杜预 注:“畛,涂所径也;略,界也。”后以“畛略”指疆界。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下》:“自 永嘉 丧乱,以至晚 宋 ,更九百年,戎夏捽久矣,犹有畛略,不即於汗漫无纪,亦二三明哲辨章之力哉!”
分類:疆界
《漢語大詞典》:马援柱(馬援柱)
东汉 马援 征服 交趾 ,立铜柱以为 汉 南边疆界的标志。见后汉书·马援传“嶠南悉平” 李贤 注引 晋 顾微 《广州记》。后因以“马援柱”、“马柱”为典实。 明 莫止 《赠何舍人赍诏南纪诸镇》诗:“君不见 马援 柱, 孔明 碑,剥落黄蒿里,千年莓苔待君洗。” 清 丘逢甲 《寄兰史晓沧菽园用晓沧韵》:“祇见螺舟来海外,未容 马 柱表 交 南。”
《国语辞典》:拓土开疆(拓土开疆)  拼音:tuò tǔ kāi jiāng
开拓领土和疆界。唐。杨烱〈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大夫耆老,非唯二十七人;拓土开疆,岂直五千馀里。」《隋唐演义》第一回:「君明臣良,渐有拓土开疆、混一江表意思。」
《漢語大詞典》:邦埸
邦国疆界。 三国 魏 卫觊 《汉金城太守殷君碑》:“邦埸寧静,岁时丰登。”
分類:邦国疆界
《漢語大詞典》:此疆尔界(此疆爾界)
谓划分疆界,彼此阻隔。《诗·周颂·思文》:“无此疆尔界,陈常于时 夏 。”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冀州不言山川》:“天子以四海为家……无此疆尔界之限。”亦作“ 此界彼疆 ”。《花月痕》第二一回:“ 痴珠 也自欢喜,説道:‘此十年用兵,一误于士不用命,再误于此界彼疆。’”
《漢語大詞典》:剪疆
划断疆界。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九州未划,列国未分,翦疆区野,若为躔次?” 王利器 集解:“广弘明集《随函音义》曰:‘谓翦截疆界。’”
分類: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