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15,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遗论
遗翰
余光
余波
遗典
遗咏
指痕
贻范
故训
留马
刀痕
古记
贻则
遗说
留话
《漢語大詞典》:遗论(遺論)
(1).指前人留下的观点、见解。魏书·封轨传:“至如庙学之嫌,臺沼之杂, 袁準 之徒已论正矣,遗论具在,不復须载。” 唐 贾至 《虙子贱碑颂》:“绎微旨而徵遗论,何先生道蔚其葳蕤者也。”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四:“ 水心 之説,乃 张方平 之遗论也。”
(2).馀论;异议。 元 刘埙 隐居通议·文章七:“辞简意足,一段章旨,无復遗论。” 明 袁宏道 《和者乐之所由生》:“夫以《大武》之乐,而 孔子 尚有遗论。” 明 徐渭 《〈草玄堂稿〉序》:“苟世之评君之诗者,徒律之以 汉 魏 ,则似不能无遗论於君。”
《漢語大詞典》:遗翰(遺翰)
前人遗留下来的诗文。 三国 魏 曹植 《柳颂》序:“故著斯文,表之遗翰,遂因辞势,以讥当世之士。”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而辞人遗翰,莫见五言,所以 李陵 、 班婕妤 ,见疑於后代也。” 明 姚士磷 《见只编》卷上:“以谓翠华不见,赖遗翰之尚存;芳藻言凋,庶先标之可赴耳。” 姚华 《曲海一勺·明诗》:“观 金 人遗翰,载在《中州乐府》者,犹嗣前徽。”
《國語辭典》:馀光(餘光)  拼音:yú guāng
1.残存的光线。如:「电脑关机后,萤幕上仍有短暂的馀光。」
2.比喻能力所及,惠而不费的帮助。参见「贫女分光」条。唐。骆宾王 上兖州崔长史启:「傥能分其斗水,济濡沬之枯鳞,惠以馀光,照霜栖之寒女。」
3.视觉焦点以外的视力范围。如:「他用馀光瞧你之后,便悄悄的离去。」
《國語辭典》:馀波(餘波)  拼音:yú bō
1.水的末流。《书经。禹贡》:「导弱水至于合黎,馀波入于流沙。」
2.风浪离开吹风区,进入无风或微风区,成为周期较长、规则而平坦的浪。
3.事件结束后留下的影响。如:「馀波未平」。
《漢語大詞典》:遗典(遺典)
(1).指前代遗留下来的典章制度。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感《四牡》之遗典,思饮至之旧章。” 唐 柳宗元 《时令论上》:“其餘郊庙百祀,亦古之遗典,不可以废。” 宋 苏轼 《问鲁犹三望》:“且夫 鲁 虽不郊,而犹有三望者存焉,此夫子之所以存 周 之遗典也。”
(2).谓遗阙或违背典章制度。 元 范梈 《四月十六日指东华门奉迎香舆》诗:“百王盛祀无遗典,万乘深居有至情。”
《漢語大詞典》:遗咏(遺詠)
前人留下的诗歌。 宋 苏辙 《和子瞻次孙觉谏议韵题邵伯间上斗野亭见寄》:“昔游有遗咏,枯墨存高甍。”
(1).谓美好的东西留传下来,被人歌咏传诵。 晋 曹摅 《赠欧阳建》诗:“著名上代,千载遗咏。”《宋书·良吏传·王歆之》:“前 宋县 令 成浦 ,治政宽济,遗咏在民。”南齐书·明帝纪:“昔 中京 沦覆,鼎玉东迁, 晋 元 缔构之始, 简文 遗咏在民。”
(2).指留传下来的诗歌。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洣水:“上有仙人及龙马跡,於其处得遗咏。” 南朝 齐 谢朓 《齐敬皇后哀策文》:“思寒泉之罔极兮,託彤管於遗咏。” 宋 苏辙 《次韵刘贡父省中独直》诗:“竹簟茅簷它日事,重因遗咏记君恩。”
《國語辭典》:指痕  拼音:zhǐ hén
手指触物时留下的痕迹。如:「请勿触摸镜片,避免留下指痕,影响映像效果。」
《漢語大詞典》:贻范(貽範)
(1).留下典范;使成典范。 晋 陆云 《西园第既成有司启》:“首建大国,固将宪章令典貽范万世,始基之制,不可不慎。” 隋炀帝 《宽连坐诏》:“用能树声往代,貽范将来。”
(2).指留下的典范。 明 王世贞 《应诏陈言疏》:“承列圣之貽范而丕显之,深仁厚泽,沦浹民志。”
《漢語大詞典》:故训(故訓)
(1).古训。先代留下的法则。诗·大雅·烝民“古训是式,威义是力” 汉 郑玄 笺:“故训,先王之遗典也。” 南朝 梁武帝 《谥始兴王憺册》:“方轨往贤,稽择故训;鸿名美义,允臻其极。”
(2).训诂。汉书·艺文志:“《毛诗故训传》三十卷。” 宋 洪迈 容斋四笔·诸家经学兴废:“毛诗者出於 河间 人 大毛公 ,为之故训,以授 小毛公 。” 清 曾国藩 《圣哲画像记》:“百年以来,学者讲求形声故训,专治説文,多宗 许 郑 ,少谈 杜 马 。” 严复 《译〈天演论〉自序》:“夫如是,则虽有故训疏义之勤,而於古人詔示来学之旨,愈益晦矣。”
《漢語大詞典》:留马(留馬)
(1).指 汉 时西域 宛王 留匿善马事。 武帝 爱 大宛 贰师城 善马,派使者持重金以请, 宛王 匿马不予,并杀使者。 武帝 怒,派 李广利 为贰师将军围攻 宛城 ,取善马数十匹,中马三千馀匹而归。见《汉书·李广利传》。 汉 刘向 《理甘延寿陈汤疏》:“今 康居国 强于 大宛 , 郅支 之号重于 宛王 ,杀使者罪甚于留马。而 延夀 、 汤 不烦 汉 士,不费斗粮,比于 贰师 ,功德百之。”
(2).引申指留下有用之材。 唐 黄滔 《谢试官启》:“非敢染黿,所希留马,干瀆清严,下情不任惶惕屏营之至。”
《國語辭典》:刀痕  拼音:dāo hén
刀子切割过的痕迹。如:「先在鱼身上划几道刀痕,烹煮时会比较容易熟。」
《漢語大詞典》:古记(古記)
(1).记载古事的书籍。汉书·平帝纪:“徵天下通知逸经、古记、天文、历算……教授者,在所为驾一封軺传,遣诣京师。”
(2).旧时留下的记号。《四游记·灵光在斗梓宫投胎》:“若无三般古记,便不是我送来的。”
(3).旧话;故事。《醒世姻缘传》第九八回:“他还説了一大些不该休了老婆,不该替人写休书的古记哩。” 清 方苞 《七思·妻蔡氏》:“昼娱姑兮诵古记,夜助我兮龡荆燧。”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到晚来便讲些老话儿,説些古记儿,引得他困了好睡。”
《漢語大詞典》:贻则(貽則)
语出书·五子之歌:“有典有则,貽厥子孙。”后因以“貽则”指为后世留下典则。文选·班固〈幽通赋〉:“终保己而貽则兮,里上仁之所庐。” 李善 注:“言考能自保己,又遗我法则也。” 南朝 梁 陆倕 《新刻漏铭》:“永世貽则,传之无穷。” 隋炀帝 《与高昌国王诏》:“彰德嘉善,圣哲所隆。显诚遂良,典謨貽则。”
《漢語大詞典》:遗说(遺説)
(1).前人遗留下来的学说、见解等。 宋 苏辙 《和子瞻监试举人》:“传家足坟史,遗説本精约。” 元 刘因 《〈庄周梦蝶图〉序》:“虽然, 周 已矣,其遗説,亦其梦中之一栩栩也。” 清 恽敬 《二集目录》:“后进之士窃圣人遗説,规而画之,睇而斵之,於是经义与文集并为一物。”
(2).指前人遗漏而未曾阐述过的见解。 宋 郑友贤 《〈孙子十家注遗说〉序》:“顷因餘暇,抚 武 之微旨,而出於十家之不解者,略有数十事,託或者之问,具其应答之义,名曰《十註遗説》。”
《国语辞典》:留话(留话)  拼音:liú huà
留下要传达的讯息,请别人转达。如:「他临走时在饭店匮台留话,使我可以得知他的行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