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15,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散滞
遗羞
遗痕
遗调
余辉
血迹
遗辙
遗辞
针眼
剩下
贻悔
遗息
遗著
著迹
遗筑
《漢語大詞典》:散滞(散滯)
谓散发积压的财物。《晋书·食货志》:“古人权量国用,取赢散滞,有轻重平糴之法。”
指遗留下来的零散之物。 汉 荀悦 申鉴·时事:“ 秦 之灭学也,书藏於屋壁,义絶於朝野,逮至 汉 兴,收摭散滞,固已无全学矣。”
《漢語大詞典》:遗羞(遺羞)
谓留下羞辱。 唐 卢肇 《海潮赋》:“是以纳人於聋昧,遗羞乎后代。” 清 王时翔 《于忠肃公墓》诗:“嗟哉 徐 石 辈,青史祗遗羞。”
分類:留下羞辱
《漢語大詞典》:遗痕(遺痕)
遗留下来的痕迹。 宋 孔武仲 《平阳叹》:“ 伯升 何曾上青天,溅血遗痕芳草间。” 郭沫若 《今昔集·由诗剧说到奴隶制度》:“ 中国 文字上所剩下来的奴隶字样,如奴,如隶,如仆,如奚等等,的确都是家内的;但也有一部分升华为政治上的高级职位,如宰,如臣,如仆(古时有太仆)等,这正是一部阶级统治史的转变遗痕。”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二章第四节:“这个革命是私有制度进一步的完成,与 夏 朝的发展方向,并没有什么根本的不同,因而历史没有留下像 商 周 间那样剧烈斗争的遗痕。”
《漢語大詞典》:遗调(遺調)
指前代留下的曲调。 宋 陆游 《游大智寺》诗:“正如《霓裳曲》,零落得遗调。” 清 宋荦 《苏门徵君孙锺元先生》诗:“朱絃失遗调,叹息抚焦桐。”
《漢語大詞典》:余辉(餘輝,餘煇)
(1).残留的辉光;光线末端的微弱部分。 南朝 梁 吴均 《拟古·秦王卷衣》诗:“初芳薰复帐,餘辉曜玉牀。” 宋 欧阳修 《夕照》诗:“夕照留歌扇,餘辉上桂丛。”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舱里躲着乐工等人,映着汽灯的余辉蠕动着。”
(2).比喻残剩的时光年华。 唐 李端 《早春同庾侍郎题青龙上方院》诗:“相见惜餘辉,齐行登古寺。”
(3).前人留下来的光辉风范。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寤时俗之多累,仰 箕山 之餘辉。”
餘煇:同“ 餘辉 ”。 明 都穆 南濠诗话:“外高祖 朱先生 文奎 尝学诗 杨廉夫 , 洪武 初为郡学训导。其《元夕》诗云:‘……游人踏清影,叠鼓催餘煇。’”
《國語辭典》:血迹(血跡)  拼音:xiě jī
血液滴落或沾附于各种物体上的痕迹。通常可据以侦断刑案。《三国演义》第二○回:「微露素绢,隐见血迹。」《初刻拍案惊奇》卷六:「便有个把好事的人盘问他起来,口里含糊,满牙关多是血迹。」
分類:留下痕迹
《漢語大詞典》:遗辙(遺轍)
(1).指留下的车辙。 唐 刘驾 《古出塞》诗:“古来犬羊地,巡狩无遗辙。”
(2).犹遗轨。比喻前人留下的法度规则等。《文选·陆机〈五等论〉》:“ 光武 中兴,纂隆皇统,而犹遵覆车之遗辙,养丧家之宿疾。” 李善 注:“言 光武 犹遵师 前汉 之失也。晏子春秋:‘谚曰:前车覆,后车戒也。’” 明 宋濂 《无尽灯禅师行业碑铭》:“大士 韶国师 之法嗣也,吾可不遵行遗辙乎!”
《漢語大詞典》:遗辞(遺辭)
亦作“ 遗词 ”。
(1).指前人留下的言论。 汉 蔡邕 《太傅安乐侯胡公夫人灵表》:“昔先圣之遗辞,言仁者其寿长。”《后汉书·章帝纪》:“‘五经’剖判,去圣弥远,章句遗辞,乖疑难正。” 宋 曾巩 《试秘书省校书郎李君妻太原王氏墓志铭》:“古有遗辞,罔不采获。”
(2).指前代或前人留下的词章。 宋 梅尧臣 《问牛喘赋》:“余得摭遗辞,掇遗韵,索遗意而用以酬。”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艺文赏鉴:“ 张靖之 《题马和之〈伐檀图〉》诗:‘ 后稷 肇王业,《豳风》有遗词。’” 清 黄景仁 《题翁覃溪所藏宋槧施注苏诗原本》诗:“终愁缀葺或失真,遗辞浪説《由仪》补。”
《國語辭典》:针眼(針眼)  拼音:zhēn yǎn
1.针上穿线的孔。如:「针眼这么小,线根本穿不过去嘛!」
2.被针刺过所留下的孔。如:「那块布饱经拆缝,已是千疮百孔,满布针眼了。」
《國語辭典》:针眼(針眼)  拼音:zhēn yan
病名。眼睑腺发炎。
《國語辭典》:剩下  拼音:shèng xià
剩馀、残留。《红楼梦》第七一回:「我正要吃晚饭,你在这里打发我吃,剩下的你就和珍儿媳妇吃了。」
《漢語大詞典》:贻悔(貽悔)
留下悔恨。晋书·王坦之传:“悼司彻之貽悔,审褫带之所缘。” 宋 陈造 《泊海子口》诗:“遄迈自本图,闕供恐貽悔。” 清 薛福成 《与法兰西立约通商保护越南议》:“约事之多歧,人言之可畏,稍不详审,或致貽悔於将来也。”
分類:留下悔恨
《漢語大詞典》:遗息(遺息)
死者遗留下来的子息。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文》:“且 李顺 草寇,百日而已,乃 孟昶 后宫之遗息也。” 清 曹寅 《辛卯三月二十六日闻珍儿殇书此忍恸兼示四侄寄西轩诸友》诗之二:“予仲多遗息,成材在四三。” 清 叶廷琯 《吹网录·中山穆王无子国除误从帝纪》:“则 畅 薨之后,遗息犹存,旧封不改。”
《国语辞典》:遗著(遗著)  拼音:yí zhù
死者生前遗留下来的著作。
《国语辞典》:著迹(著迹)  拼音:zháo jī
留下痕迹。
分类:留下痕迹
《漢語大詞典》:遗筑(遺築)
前代遗留下的建筑物。 南朝 梁 沈约 《上钱随喜光宅寺启》:“伏惟 中阳 故里, 舂陵 旧居,夷漫涤荡,曾无遗筑。” 元 柳贯 《晨度居庸至南关门》诗:“矗崖巨石擎佛屋,壁门遗筑开军城。” 清 缪沅 《访汪钝翁先生故居》诗:“山光塔影尚嶙峋,遗筑丘南野水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