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韵府拾遗 质韵》:留一
元稹诗百船不留一一竞不滞留
分类:留一
《国语辞典》:不留一字  拼音:bù liú yī zì
原指修改文章甚为严格,最后竟使原稿的每一字句都被更动。现今泛称文稿被删改到与原貌不同。宋。陈善《扪虱新话。卷三。文贵精工》:「世传欧阳公平昔为文,每草就纸上,净讫即黏挂斋壁,卧兴看之,屡思屡改,至有终篇不留一字者,盖其精如此。」
《分类字锦》:截留一握
北齐书许惇传迁殿中尚书惇美须髯下垂至带省中号为长鬣公显祖尝因酒酣握惇须髯称美遂以刀截之惟留一握惇惧因不敢复长时人又号为齐须公
分类:须髯
《國語辭典》:留一手  拼音:liú yī shǒu
不将才能、本领全部传授或表现出来。如:「有些杂耍师傅故意留一手不传给徒弟,以至于许多技艺失传。」
《國語辭典》:郫筒  拼音:pí tǒng
一种盛酒器。一说郫地出大竹,土人截取竹筒盛酒,号称为「郫筒」。一说郫地土人剖取竹筒作为酿酒之用,称为「郫筒」。唐。杜甫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诗五首之一:「鱼知丙穴由来美,酒忆郫筒不用酤。」唐。李商隐 因书诗:「海石分棋子,郫筒当酒缸。」
《漢語大詞典》:无遗类(無遺類)
不留一人。史记·高祖本纪:“ 项羽 尝攻 襄城 , 襄城 无遗类,皆阬之。”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吏部二·赝书:“﹝ 孙富平 ﹞云:‘此曹为谋,险毒至此,非尽芟之无遗类,祸不止也。’”参见“ 无噍类 ”。
《國語辭典》:无噍类(無噍類)  拼音:wú jiào lèi
噍类,活著嚼食的人。无噍类指不再有活著嚼食的人。《汉书。卷一。高帝纪上》:「项羽为人剽悍祸贼,尝攻襄城,襄城无噍类,所过无不残灭。」
分類:活着生物
《漢語大詞典》:过耳风(過耳風)
经过耳边之风。喻对别人的话不留一点印象。语出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富贵之於我,如秋风之过耳。”《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富 ( 富弼 )、 韩 ( 韩琦 )、 司马 ( 司马光 )总孤忠,恳諫良言过耳风。”
《漢語大詞典》:土笋(土筍)
(1).古代挖土工程中特留一小部分不挖,以便计算所挖土方的数量。因所留部分状如直立之笋,故称。 宋 沈括 梦溪笔谈·器用:“凡锻甲之法……其末留筋头许不锻,隐然如瘊子,欲以验未锻时厚薄,如浚河留土笋也,谓之‘瘊子甲’。”
(2).见“ 涂笋 ”。
《漢語大詞典》:涂笋(塗筍)
也叫土笋、沙噀。即海参。生于海滩沙穴中,形状如牛马肠,无头,无目,无皮骨,能蠕动,味鲜美。是珍贵的食品。参阅 清 周亮工 《闽小记·土笋》
《國語辭典》:口哨  拼音:kǒu shào
撮唇,中间留一小孔或将手指插在口内,使气流通过时发出像吹哨子的声音。如:「他边走边吹口哨。」
《國語辭典》:诛尽杀绝(誅盡殺絕)  拼音:zhū jìn shā jué
全部消灭。《孤本元明杂剧。单刀劈四寇。头折》:「将董卓满门良贱,诛尽杀绝。」
《国语辞典》:公车专用车道(公车专用车道)  拼音:gōng chē zhuān yòng chē dào
在主要道路上保留一或数个车道,专供公车行驶,其他车种一律不准占用。也作「公车专用道」。
《国语辞典》:保留户(保留户)  拼音:bǎo liú hù
建设公司推出新屋时,暂时保留一批不出售的房屋,待时机或价钱有利时,再售出。
《国语辞典》:扣缴率(扣缴率)  拼音:kòu jiǎo lǜ
付与劳方薪资时,由资方代政府先行扣留一部分税款的比率。
《國語辭典》:不留馀地(不留餘地)  拼音:bù liú yú dì
逼人太甚,不留情面,绝不留下可供转圜的退路。如:「老总狠狠骂了他一顿,简直就是不留馀地。」
《國語辭典》:半吞半吐  拼音:bàn tūn bàn tǔ
说话吞吞吐吐,不直截了当。《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指这足恭身分,多放做冷淡的腔子,半吞半吐的,施了礼请坐,也不讨茶。」也作「半吐半吞」、「半吐半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