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18,分48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保傅
束薪
束刍
巫峰
乌夜啼
情丝
溱洧
相傍
小儿女
二姓
云情
结缡
燕私
桃夭
春期
《國語辭典》:保傅  拼音:bǎo fù
古时人君常拔取优良贤能官员,充任教养子女的人,统称为「保傅」。《战国策。秦策三》:「足下上畏太后之严,下惑奸臣之态,居深宫之中,不离保傅之手。」
《國語辭典》:束薪  拼音:shù xīn
1.扎裍柴木。唐。皮日休 奉和鲁望樵人诗。樵子:「束薪白云湿,负担春日暮。」宋。陆游〈园中晚饭示儿子〉诗:「涧底束薪供晚爨,街头粜米续晨舂。」
2.古代用以比喻男女成婚。《诗经。唐风。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也作「束刍」。
《國語辭典》:束刍(束芻)  拼音:shù chú
1.将乾草裍扎成束。古代用以比喻男女成婚。《诗经。唐风。绸缪》:「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也作「束薪」。
2.成束的乾草。《宋史。卷二七二。列传。荆罕儒》:「罕儒令人负束刍径趋太原门,焚其东门。」《聊斋志异。卷二。潍水狐》:「倘执束刍而诱之,则帖耳辑首,喜言朅勒矣。」
3.祭品。明。李东阳 望狄梁公祠用前韵诗:「寄远束刍谁与致,冲寒瘦马不胜骑。」《幼学琼林。卷三。疾病死丧类》:「致祭曰束刍,春祭曰礿,夏祭曰禘。」
《國語辭典》:束薪  拼音:shù xīn
1.扎裍柴木。唐。皮日休 奉和鲁望樵人诗。樵子:「束薪白云湿,负担春日暮。」宋。陆游〈园中晚饭示儿子〉诗:「涧底束薪供晚爨,街头粜米续晨舂。」
2.古代用以比喻男女成婚。《诗经。唐风。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也作「束刍」。
《國語辭典》:巫峰  拼音:wū fēng
1.男女幽会处。《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恍若今宵遇神女,红云簇拥下巫峰。」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五出:「误走到巫峰上,添了些行云想,匆匆忘却仙模样。」
2.巫山的十二峰。
《漢語大詞典》:巫山十二峰
巫山 之上,群峰迭起,其著者有十二峰,峰名说法不一。据 宋 祝穆 《方舆胜览》载十二峰为: 望霞 、 翠屏 、 朝云 、 松峦 、 集仙 、 聚鹤 、 净坛 、 上升 、 起云 、 飞凤 、 登龙 、 圣泉 。 元 刘壎 《隐居通议·地理》《蜀江图》则为: 独秀 、 笔峰 、 集仙 、 起云 、 登龙 、 望霞 、 聚鹤 、 栖凤 、 翠屏 、 盘龙 、 松峦 、 仙人 。 唐 李端 《巫山高》诗:“ 巫山 十二峯,皆在碧虚中。” 明无心子《金雀记·作赋》:“锦川怪石多奇样,絶胜 巫山 十二峯。” 郭沫若 《屈原》第四幕:“务求上帝怜鉴,封之为 巫山 十二峰之山神土地。”参阅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卷六六。
《國語辭典》:巫山  拼音:wū shān
1.战国时楚怀王、襄王并传有游高唐、梦巫山神女荐寝事。见东周战国。宋玉〈高唐赋。序〉、东周战国。宋玉〈神女赋。序〉。后指男女欢合。明。梁辰鱼《浣纱记》第七折:「今夜同欢会,梦魂飞,巫山一对暮云归。」也作「高唐」、「阳台」、「云雨」。
2.山名:(1)位于重庆市巫山县东,为巴山山脉的高峰,有十二峰,为川鄂的界山,长江贯穿其间,形成巫峡。(2)位于山东省泰安市辖肥城市西北。
3.县名。位于重庆市东部,东、南与湖北省相邻,西接奉节县。巫山十二峰西北,南濒长江北岸,西邻奉节。东部有大宁河,滨河有神女庙。
《漢語大詞典》:乌夜啼(烏夜啼)
(1).乐府清商曲辞《西曲歌》名。旧唐书·音乐志二:“《乌夜啼》, 宋 临川王 义庆 所作也。 元嘉 十七年,徙 彭城王 义康 於 豫章 。 义庆 时为 江州 ,至镇,相见而哭,为帝所怪,徵还宅,大惧。妓妾夜闻乌啼声,扣斋閤云:‘明日应有赦。’其年更为 南兗州 刺史,作此歌……今所传歌似非 义庆 本旨。”又为琴曲名,即《乌夜啼引》,与《西曲歌》义同事异。
(2).琴曲名,即《乌夜啼引》。与《西曲歌》义同事异。乐府诗集·琴曲歌辞四·乌夜啼引引 唐 李勉 《琴说》:“《乌夜啼》者, 何晏 之女所造也。初, 晏 繫狱,有二乌止於舍上。女曰:‘乌有喜声,父必免。’遂撰此操。” 唐 元稹 《听庾及之弹〈乌夜啼引〉》诗:“君弹《乌夜啼》,我传乐府解古题。良人在狱妻在闺,官家欲赦乌报妻。”后世所见《乌夜啼》,内容多为男女恋情。 清 余怀 板桥杂记·轶事:“为唱当时《乌夜啼》,青衫泪满 江 南客。”
(3). 唐 教坊曲名, 南唐 后主 李煜 用为词牌名。 宋 人 欧阳修 、 赵令畤 等多用之。见《词谱》卷六。
(4).曲牌名。属南吕宫,南北曲均有,北曲较多用,字数与词牌不同,多用在套曲中《玄鹤鸣》曲牌之后。南曲字数与有的词牌如别名为《圣无忧》的词牌前半段相同,作为引子。
《漢語大詞典》:情丝(情絲)
喻指男女间相爱悦的感情。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选优》:“倩人寄扇,擦损桃花,到今日情丝割断,芳草天涯。”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惊梦》首句云:‘裊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以游丝一缕,逗起情丝。”《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二回:“男女相爱,本是人情之正,被情丝繫缚,也是有的。” 潘漠华 《忘情》诗:“我的洁白的心儿,就给一缕悲哀的情丝,缠在伊墓头青草上了!”
《國語辭典》:溱洧  拼音:zhēn wěi
《诗经。郑风》的篇名。共二章。根据〈诗序〉:「溱洧,刺乱也。」或亦指赋情侣游乐之诗。首章二句为:「溱与洧,方涣涣兮。」
《漢語大詞典》:相傍
(1).靠近;依傍。《水浒传》第二三回:“那时已有申牌时分,这轮红日厌厌地相傍下山。”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自己与 王惠 ,短拨着牲口骑了,相傍而行。”《人民文学》1981年第8期:“待到明年家乡原野的迎春花开,我一定会相傍在你的身旁。”
(2).谓男女相配。 清 李渔 《蜃中楼·双订》:“我才卿貌,今生合该相傍。”
《漢語大詞典》:小儿女(小兒女)
(1).年幼或年轻的子女。 唐 杜甫 《月夜》诗:“今夜 鄜州 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 长安 。”《孽海花》第十四回:“ 威毅伯 笑道:‘只是小儿女有点子小聪明,就要高着眼孔。这结亲一事,老夫倒着实为难,託贤弟替老夫留意留意!’”
(2).指青年男女。 茅盾 《劫后拾遗》一:“她可是挺胸走着,微侧了头,又时时憨笑,尽量摹拟十八九小儿女的情态。”
《國語辭典》:二姓  拼音:èr xìng
1.缔结婚姻的男女两家。《礼记。昏义》:「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
2.两朝的君主。《汉书。卷七二。龚胜传》:「今年老矣,旦暮入地,谊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宋书。卷八九。袁粲传》:「粲自以身言嗹托,不欲事二姓,密有异图。」
3.两个丈夫。元。陈樵〈节妇赋〉:「予敢辱先人之教兮,以一身而事二姓。」
《漢語大詞典》:云情(雲情)
(1).云的情状。 宋 侯寘 《踏莎行·约云庵寻梅》词:“雪意初浓,云情已厚。黄昏散尽扶头酒。”
(2).喻自由自在、不受羁绊的性格。 唐 杜牧 《许七侍御弃官东归潇洒自适题诗寄赠》:“尘意迷今古,云情识卷舒。” 宋 黄休复 《茅亭客话·张道者》:“ 慈觉长老 书 妙圆塔院 张道者 壁云: 张道者 ,貌古神清不可画。鹤性云情本自然,生死无心全不怕。”
(3).比喻男女情好之意。 宋 晏几道 《玉楼春》词:“云情去住终难信,花意有无休更问。” 明 许自昌《水浒记·冥感》:“自遭狂且毒手,已从鬼籙潜身。只是柳性未寒,云情尚在。”
《國語辭典》:结缡(結縭)  拼音:jié lí
本指女子出嫁时,母亲为女儿系上佩巾,并谆谆教诲的仪式。语本《诗经。豳风。东山》:「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后用以告诫子女。汉。马援 诫兄子严敦书:「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亦泛指结婚。唐。权德舆〈鄜坊节度使推官大理评事唐君墓志铭〉:「结缡周月,遭罹柏舟之痛。」也作「结缡」。
《國語辭典》:燕私  拼音:yàn sī
1.以宴享尽其私谊。《诗经。小雅。楚茨》:「诸父兄弟,备言燕私。」
2.休息。《史记。卷八七。李斯传》:「吾方燕私,丞相辄来请事。」
《國語辭典》:桃夭  拼音:táo yāo
《诗经。周南》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桃夭,后妃之所致也。」或亦指贺嫁女之诗。首章二句为:「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漢語大詞典》:春期
(1).春季;春时。 唐 苏颋 《长乐花赋》:“假春期而不彩,虽秋令而不残。” 唐 李商隐 《及第东归次灞上却寄同年》诗:“芳桂当年各一枝,行期未分压春期。” 宋 陆游 《馀寒》诗:“漠漠餘寒透客衣,江村倍觉失春期。”
(2).男女约会之期。 唐 皎然 《拟长安春词》:“春期不可定,春曲懒新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