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18,分48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苟合
属意
说话
桑间
浸润
同车
楚台
燕莺
作合
巫云
下体
情钟
外情
情缘
交颈
《國語辭典》:苟合  拼音:gǒu hé
1.不依道义行事,只知阿谀迎合。《文选。陆机。辩亡论》:「故百官苟合,庶务未遑。」
2.通奸。指非合法婚姻的结合。
《國語辭典》:属意(屬意)  拼音:zhǔ yì
1.注意。《文选。刘琨。答卢谌书》:「今君遇之矣,勖之而已,不复属意于文,二十馀年矣。」
2.意念集中于一人,有归心、爱慕的意思。《史记。卷二。夏本纪》:「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唐。许尧佐《柳氏传》:「柳氏自门窥之,谓其侍者曰:『韩夫子岂长贫贱者乎!』遂属意焉。」
《國語辭典》:说话(說話)  拼音:shuō huà
1.发言、讲话。《儒林外史》第四七回:「他家虽然官员多,气魄大,但是我老头子说话,他也还信我一两句。」《红楼梦》第三回:「你们去罢!让我们自在说话儿!」
2.言辞。《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介溪公最听他的说话,凡疑难大事,必须与他商量。」
3.一种流行于唐宋时期的说唱艺术,以讲说历史故事为主。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说话有四家。一者小说,谓之银字儿,如烟粉、灵怪、传奇。」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小说讲经史》:「说话者谓之『舌辩』,虽有四家数,各有门庭。」
4.指责。如:「像这种事,你做得再好,还是会有人说话。」
5.事情。《金瓶梅》第八七回:「因和俺姐夫有些说话,大娘知道了,先打发了春梅小大姐,然后打了俺姐夫一顿,赶出往家去了。」《警世通言。卷一二。范鳅儿双镜重圆》:「这是绍兴元年冬十二月内的说话。到绍兴二年春正月,韩公将建州城攻破。」
6.比喻时间极短。如:「请你等一会,他只稍说话间就会回来。」
7.以往国民小学国语科教学项目之一。如:「今天我们有说话课。」
《漢語大詞典》:桑间(桑間)
(1).指 桑间 之咏。泛指淫靡之音。 秦 李斯 《谏逐客书》:“ 郑 卫 桑间 、《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尚博:“真伪颠倒,玉石混淆;同‘广乐’於 桑间 ,钧龙章於卉服。”参见“ 桑间濮上 ”。
(2).指男女幽会之地。 明徐元《八义记·阴陵相会》:“那日桑间相会,谁知此地重逢。”参见“ 桑间濮上 ”。
(3).桑林中。 唐 白居易 《春村》诗:“二月村园暖,桑间戴胜飞。”
《國語辭典》:桑间濮上(桑間濮上)  拼音:sāng jiān pú shàng
桑间、濮上,古代卫地名,为当时青年男女幽会、唱情歌的地方。语出《礼记。乐记》:「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后指淫风流行的地方。明。叶子奇《草木子。卷四。谈薮》:「二诗美则美矣,未免桑间濮上之音尔。」也作「濮上桑间」。
《國語辭典》:浸润(浸潤)  拼音:jìn rùn
1.沾润、滋润。《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怀生之物,有不浸润于泽者,贤君耻之。」
2.谗言。参见「浸润之谮」条。《汉书。卷七六。王尊传》:「秦听浸润以诛良将,魏信谗言以逐贤守。」《三国演义》第一八回:「绍听谗惑乱,公浸润不行,此明胜也。」
3.逐渐亲热、讨好。《水浒传》第三九回:「闻知这蔡九知府是当朝蔡太师儿子,每每来浸润他,时常过江来谒访知府。」《警世通言。卷一九。崔衙内白鹞招妖》:「当时则是取笑,谁知浸润之间,太真与禄山为乱。」
《國語辭典》:同车(同車)  拼音:tóng chē
1.共乘一辆车。《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官场现形记》第三六回:「等到吃完了饭,同他同车到他家里,叫他把银子一五一十,统通交代了家兄。」
2.比喻男女结为夫妇。《诗经。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文选。古诗十九首。凛凛岁云暮》:「愿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
《漢語大詞典》:楚台(楚臺)
指 楚王 梦遇神女之 阳台 。后多指男女欢会之处。 唐 吴融 《重阳日荆州作》诗:“惊时感事俱无奈,不待残阳下 楚 臺。” 宋 秦观 《醉桃源》词:“银烛暗,翠帘垂,芳心两自知。 楚 臺魂断晓云飞,幽欢难再期。” 元 张可久 《寨儿令·春思》曲:“曲未终,酒方浓,云收 楚 臺十二峯。” 明 高明 《琵琶记·瞷询衷情》:“我本是伤秋 宋玉 无聊赖,有甚心情去恋著閒 楚 臺。”
《漢語大詞典》:燕莺(燕鶯)
比喻相爱的青年男女。 元 马熙 《和可行圭塘杂咏·携妓落成》:“省事山翁许鹤随,燕鶯奔命为谁疲?” 元 无名氏 《符金锭》第一折:“那里也画堂欢宴,早难道是花下燕鶯期。” 明 孟称舜 《娇红记·正名》:“豪公子强入燕鶯羣,义 申郎 情合鸳鸯冢。”
《漢語大詞典》:作合
(1).诗·大雅·大明:“ 文王 初载,天作之合。”后因以“作合”指男女结成夫妇。 晋 潘岳 《南阳长公主诔》:“肇自弱笄,有馥其芬,言告言归,作合于 荀 。” 宋 曾巩 《宗室承操新妇王氏进封国夫人制》:“具官某新妇某氏,作合宗藩,躬有驯德。”
(2).引申指做媒。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二:“适丧耦,县令为作合,遂成二姓之好。”
《漢語大詞典》:巫云(巫雲)
指男女幽会。 宋 陈德武 《千秋岁》词:“濯锦丰姿新凉臺阁,懊悔 巫 云太轻薄。”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赐完》:“ 巫 云梦长,唤醒梅花帐,纤珪瘦玉残妆。”参见“ 巫山 ”。
分類:男女幽会
《國語辭典》:巫山  拼音:wū shān
1.战国时楚怀王、襄王并传有游高唐、梦巫山神女荐寝事。见东周战国。宋玉〈高唐赋。序〉、东周战国。宋玉〈神女赋。序〉。后指男女欢合。明。梁辰鱼《浣纱记》第七折:「今夜同欢会,梦魂飞,巫山一对暮云归。」也作「高唐」、「阳台」、「云雨」。
2.山名:(1)位于重庆市巫山县东,为巴山山脉的高峰,有十二峰,为川鄂的界山,长江贯穿其间,形成巫峡。(2)位于山东省泰安市辖肥城市西北。
3.县名。位于重庆市东部,东、南与湖北省相邻,西接奉节县。巫山十二峰西北,南濒长江北岸,西邻奉节。东部有大宁河,滨河有神女庙。
《國語辭典》:下体(下體)  拼音:xià tǐ
1.躯体的下部。多指男女的阴部。
2.植物的根茎。《诗经。邶风。谷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汉。毛亨。传:「下体,根茎也。」
3.屈身降志。《楚辞。刘向。九叹。惜贤》:「欲卑身而下体兮,心隐恻而不置。」
《漢語大詞典》:情钟(情鍾)
情之所聚。语本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伤逝:“ 王戎 丧儿 万子 , 山简 往省之。 王 悲不自胜。 简 曰:‘孩抱中物,何至於此!’ 王 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宋 王安石 《题永庆壁有雱遗墨数行》诗:“残骸岂久人间世,故有情钟未可忘。” 宋 陆游 《读唐人愁诗戏作》诗:“我辈情钟不自由,等闲白却九分头。”常用以指男女相爱。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崔丽人:“余丁卯春三月,衔命 陕 右,道出 蒲东 普救 之僧舍,所谓西厢者,有 唐 丽人 崔氏 女遗照在焉。因命画师 陈居中 绘模真像,意非 登徒 之用心,迨将勉情钟始终之戒。”
《漢語大詞典》:外情
(1).受外界事物触动而生之情。 晋 枣据 《杂诗》:“引义割外情,内感实难忘。”史记·乐书“感於物而动,性之颂也” 唐 张守节 正义:“其心虽静,感於外情,因物而动,是性之贪欲也。”
(2).指宫廷外臣民的情绪。新唐书·李石传:“于时大臣新族死,岁苦寒,外情不安。帝曰:‘人心未舒何也?’ 石 曰:‘刑杀太甚,则致阴沴。’”
(3).外国的情况。 柳亚子 《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 欧 亚 交通,几五十年,而国人犹茫昧于外情。”
(4).指与外人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小的媳妇,虽是懒惰娇痴,小的闺门也严谨,却不曾有甚外情。”
《國語辭典》:情缘(情緣)  拼音:qíng yuán
感情与缘分。如:「今生无法生活在一起,期盼来世能有情缘两相厮守。」《红楼梦》第三六回:「宝玉默默不对,自此深悟人生情缘,各有分定。」
《國語辭典》:交颈(交頸)  拼音:jiāo jǐng
1.脖子相交。动物间表示亲昵的行为。《庄子。马蹄》:「夫马陆居,则食草饮水。喜,则交颈相靡;怒,则分背相踶。」《文选。张衡。归田赋》:「交颈颉颃,关关嘤嘤。」
2.比喻夫妻间恩爱深情。明。袁宏道〈青骢马〉诗:「交颈复同心,白石青松在。」
3.交错在脖子上。《文选。曹植。王仲宣诔》:「延首叹息,雨泣交颈。」晋。左思〈悼离赠妹〉诗二首之二:「悲其生离,泣下交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