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41,分5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鼎甲
龟甲
坐甲
指甲
坚甲
龙甲
后甲
按甲
甲拆
遁甲
衷甲
锁甲
甲坼
甲夜
披甲
《國語辭典》:鼎甲  拼音:dǐng jiǎ
科举时代状元、榜眼、探花的总称。《儒林外史》第八回:「将来不日高科鼎甲,老先生正好做封翁享福了。」也称为「鼎元」。
《國語辭典》:龟甲(龜甲)  拼音:guī jiǎ
龟的甲壳。可用来占卜,晒乾后亦可作药品,称为「龟版」。也称为「龟壳」、「龟骨」。
《漢語大詞典》:坐甲
(1).谓披甲待敌。左传·文公十二年:“ 秦 军掩 晋 上军, 赵穿 追之不及。反,怒曰:‘裹粮坐甲,固敌是求。敌至不击,将何俟焉?’军吏曰:‘将有待焉。’” 惠栋 补注:“ 昭 廿七年传云:‘ 吴王 使甲坐于道。’荀子云:‘庶士介而坐道。’故云坐甲。”北史·周纪上:“幕府折衝宇宙,亲当受脉,鋭师百万,彀骑千羣,裹粮坐甲,唯敌是俟,义之所在,糜躯匪吝。” 清 钱谦益 《次刘渔仲留别韵》:“坐甲裹粮师日老,拂衣掷砚计全疎。”
(2).置设警卫。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马粪钱》:“ 章献 上僊,内官请坐甲, 王 独以谓不须。”
《國語辭典》:指甲  拼音:zhǐ jia
哺乳类动物长于肢体指前端,由皮肤角质层硬化的一层硬物。指甲,亦称指盖、指甲盖、指头盖等,分为手指甲与脚趾甲,其作用是保护末节指腹避免受伤,维护其稳定性,增强触觉敏感度。
《國語辭典》:指甲草  拼音:zhǐ jia cǎo
凤仙花的别名。参见「凤仙花」条。
分類:凤仙花
《分类字锦》:坚甲(坚甲)
孟子可使制挺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分类:
《漢語大詞典》:龙甲(龍甲)
(1).指龙马所衔之甲,上面有图谶。 唐 王维 《谢集贤学士表》:“龟图不能比其词,龙甲不足究其义。” 赵殿成 笺注:“《尚书中候》: 尧 时龙马衔甲,赤文緑色。临坛上,甲似龟,广袤九尺,圆理平上,五色文。有列星之分,斗政之度,帝王録记之数。”
(2).甲胄。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霜戈雪戟,无非武库之兵;龙甲犀渠,皆是 云臺 之仗。” 前蜀 张蠙 《赠李司徒》诗:“金库夜开龙甲冷,玉堂秋闭凤笙低。”
(3). 宋 张元 《雪》诗:“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后因以“龙甲”喻指雪。 元 徐再思 《柳营曲·和听雪》曲:“蚕叶纵横,龙甲琮琤,寒粟玉楼生。”
(4).指红色的蜻蜓。说郛卷三一引《戊辰杂抄》:“有大龙蜕于 太湖 之湄,其鳞甲中出虫,顷刻化为蜻蜓,朱色,人取之者病疟。今人见蜻蜓朱色者谓之龙甲,又谓之龙孙。”
《漢語大詞典》:后甲(後甲)
(1).《易·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朱熹 本义:“甲,日之始,事之端也。先甲三日,辛也;后甲三日,丁也。”后因以“后甲”指下午。
(2).指甲后三日之丁日。 宋 范成大 《次韵郊祀庆成》:“庆期符后甲,元日际初辛。”
(3).龟甲后部。周礼·春官·龟人“与其体,辨之” 唐 贾公彦 疏:“此龟前甲长,后甲短。”
《漢語大詞典》:按甲
按兵;屯兵。后汉书·朱儁传:“既到州界,按甲不前,先遣使诣郡,观贼虚实,宣扬威德,以震动其心。”三国志·魏志·诸葛诞传:“六军按甲,深沟高垒,而 诞 自困,竟不烦攻而克。” 南朝 梁 任昉 《奏弹曹景宗》:“方復按甲盘桓,缓救资敌。” 唐 司空图 《纪恩门王公宣城遗事》:“将军按甲稔威,以伺其隟,慎勿与之骤战也。”
分類:屯兵
《漢語大詞典》:甲拆
亦作“ 甲坼 ”。 前蜀 贯休 《寿春节进大蜀皇帝》诗之四:“春力遍时皆甲拆,王言闻者尽光辉。”
《國語辭典》:遁甲  拼音:dùn jiǎ
一种推算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六甲的阴数,以趋吉避凶的法术。《后汉书。卷八二。方术列传上。序》:「其流又有风角、遁甲、七政、元气、六日七分、逢占、日者、挺专、须臾、孤虚之术。」唐。章怀太子。注:「遁甲,推六甲之阴而隐遁也。」唐。贯休 古塞下曲七首之一:「下营依遁甲,分帅把河隍。」
《漢語大詞典》:衷甲
(1).在衣服里面穿铠甲。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辛巳,将盟於 宋 西门之外, 楚 人衷甲。” 杜预 注:“甲在衣中。”后汉书·董卓传:“ 肃 以戟刺之, 卓 衷甲,不入,伤臂,墯车。”资治通鉴·汉献帝初平三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衷甲者,披甲於内,而加衣甲上。” 宋 李清照 《上韩公枢密胡尚书》诗:“衷甲昔时闻 楚 幕,乘城前日记 平凉 。” 清 许旭 闽中纪略:“ 靖南 疑有密切处分,旁皇中夜,每每衷甲而寝。”
(2).指穿上盔甲登台演戏。 姚华 《曲海一勺·原乐》:“际兹新运,犹踵前非,人乐棼丝,心争衷甲。”
《漢語大詞典》:锁甲(鎖甲)
亦作“鏁甲”。 即锁子甲。 唐 杜甫 《虎牙行》:“ 渔阳 突骑猎青丘, 犬戎 鏁甲围丹极。” 明 阮大铖 《燕子笺·迁官》:“沉枪卧,锁甲抛,将军还有旧时桥。” 清 吴伟业 《海狮》诗:“迴肠縈锁甲,髕脚怨刀钱。”参见“ 锁子甲 ”。
分類:锁子甲
《國語辭典》:锁子甲(鎖子甲)  拼音:suǒ zǐ jiǎ
一种古代的铠甲。五环相扣,若一环受镞,即以他环拱护,以防箭矢侵入。《水浒传》第五六回:「时迁打开皮匣,取出那副雁翎锁子甲来,做一包袱包了。」
《漢語大詞典》:甲坼
谓草木发芽时种子外皮裂开。易·解:“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 孔颖达 疏:“雷雨既作,百果草木皆孚甲开坼,莫不解散也。” 唐 杜甫 《种莴苣》诗:“两旬不甲坼,空惜埋泥滓。” 宋 苏轼 《谢雪文》:“四山暮散,万瓦晨白,驱攘疫癘,甲坼麰麦。” 公权 《社会主义讲习会第一次开会记事》:“况植物甲坼之初,若瓦石障其上,则其根必避瓦石之障碍,转向他方以遂其茁生,足证物类有避障碍之天性。”
《國語辭典》:甲夜  拼音:jiǎ yè
初更时分。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證》:「或问:『一夜何故五更?更何所训?』答曰:『汉魏以来,谓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中》:「文宗谓左右曰:『若不甲夜视事,乙夜观书,何以为人君耶?』」
分類:时分戌时
《漢語大詞典》:五夜
(1).即五更。文选·陆倕〈新刻漏铭〉:“六日不辨,五夜不分。” 李善 注引 卫宏 《汉旧仪》:“昼夜漏起,省中用火,中黄门持五夜。五夜者,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也。” 唐 王建 《和元郎中从八月十二至十五夜玩月》之五:“仰头五夜风中立,从未圆时直到圆。”《花月痕》第四一回:“五夜迢迢睡不成,灯昏被冷若为情。”
(2).指戊夜,即第五更。 唐 崔琮 《长至日上公献寿》诗:“五夜鐘初动,千门日正融。” 清 姚鼐 《景阳钟歌》:“万钧猛虡悬云陛,五夜蒲牢惊翠幬。”
分類:寅时
《國語辭典》:披甲  拼音:pī jiǎ
穿著铠甲。《汉书。卷七○。陈汤传》:「望见单于城上立五采幡织,数百人披甲乘城。」也作「被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