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96,分27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叶子戏
象征
席子
竹杯
磨子
掌拊
拨子
版插
鞭子
耳衣
塞芦
梯子
抉拾
九针
棕帚
《國語辭典》:叶子戏(葉子戲)  拼音:yè zi xì
称赌博用的纸牌。清。赵翼《陔馀丛考。卷三三。叶子戏》:「品外录:唐国昌公主会韦氏族于广化里,韦氏诸家好为叶子戏。欧阳公亦云唐人宴聚盛传叶子格,袁文谓此唐之谶也。」也称为「斗牌」、「叶子格」。
《國語辭典》:象徵  拼音:xiàng zhēng
以有形的事物来表现无形的观念。即对任何一种抽象的观念、情感与看不见的事物等,都不直接予以指明,而根据理性的关联、社会的约定,从而透过某种意象为媒介,间接加以陈述的表达方式。
《國語辭典》:席子  拼音:xí zi
铺垫于地上或床上,以供坐卧的平面片状用具。多由竹篾、苇篾或草编织而成。
《漢語大詞典》:竹杯
竹制的杯珓。占卜用具。在神前问卜,将竹杯投空掷地,观其俯仰,以断休咎。 宋 梅尧臣 《寄谢师直》诗:“栋宇敞絶顶,牲酒列幽亭,竹杯占祸福,巫锦醉一嚀。” 宋 梅尧臣 《送张太博通判袁州》诗:“邑人祠鬼拜古树,竹杯一仰来烹牛。”
《国语辞典》:磨子  拼音:mò zi
碾碎谷物的用具。由两块圆形石盘相叠,当中有轴,用的时候推转上面一块,下面一块不动,藉磨擦的力量来磨碎谷物。如:「推磨的时候,人是绕著磨子走。」
《漢語大詞典》:掌拊
古代用以护手持弓的用具。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夫 匈奴 者……其耒耜则弓矢鞌马,播种则扞弦掌拊。” 李周翰 注:“扞弦、掌拊,用之蔽手以持弓者也。”
分類:护手用具
《國語辭典》:拨子(撥子)  拼音:bō zi
1.用以拨弹弦乐器,使其发声的小甲片。形状及材质不一。多用于琵琶、三弦、阮和吉他等。
2.批。如:「调度人马,分五六拨子往目标出发。」
《漢語大詞典》:版插
亦作“ 版臿 ”。
(1).泛指建筑用具。版,筑墙器具。插,同“ 鍤 ”,起土器具。史记·田单列传:“ 田单 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插,与士卒分功。” 张守节 正义:“古之行军,常负版插也。”
(2).用作动词。宋史·陶弼传:“ 弼 身先版臿,召僚吏赋役,为土囊千餘置道上,水果从竇入,随塞之。”
《國語辭典》:鞭子  拼音:biān zi
1.驱赶牲畜或打人的用具。《儒林外史》第二回:「他便戴了高帽,穿了阔衣,执著鞭子,口里唱著歌曲,在乡村镇上,以及湖边,到处顽耍。」
2.公驴、公鹿的生殖器。《金瓶梅》第六八回:「且留著那驴子和你早晚做伴儿也罢了。别的罢了,我见他常时落下来,好个大鞭子。」
《國語辭典》:耳衣  拼音:ěr yī
冬天禦寒用的耳帽。唐。李廓 送振武将军诗:「金装腰带重,铁缝耳衣寒。」
《漢語大詞典》:塞芦(塞蘆)
席箕草的别名。可供编织用具。太平广记卷四○八引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席箕草:“席箕一名塞芦,生北 胡 地。古诗云:千里席箕草。”一本作“ 塞路 ”。
分類:编织用具
《國語辭典》:梯子  拼音:tī zi
用以登高的器具。《红楼梦》第四○回:「后来我想起来,定是为了开顶匮,收放东西,离了那梯子怎么得上去呢?」
《漢語大詞典》:抉拾
古代射箭用具。抉即扳指;拾即臂衣,套于左臂上用以护臂。周礼·夏官·缮人:“掌王之用:弓弩、矢箙、矰弋、抉拾。”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云:‘抉拾既次。’诗家説,或谓抉谓引弦彄也;拾谓韝扞也。”战国策·楚策一:“ 章 闻之,其君好发者,其臣抉拾。” 鲍彪 本抉作“决”。
《国语辞典》:九针(九针)  拼音:jiǔ zhēn
中医针灸用具,依针的形状、用法,分为镵针、圆针、鍉针、锋针、铍针、圆利针、毫针、长针、大针九种。
《漢語大詞典》:棕帚
棕丝编扎的用具。用于刷粉、尘、浆糊等。如:大妈用棕帚把磨上的粉刷得干干净净。参阅三才图会·器用十二·棕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