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慷慨赴义(慷慨赴义)  拼音:kāng kǎi fù yì
赴义,为正义而死。慷慨赴义指意气激昂的去为正义牺牲生命。明。朱鼎《玉镜台记》第二六出:「大丈夫当慷慨赴义,何用悲为?」
《国语辞典》:慷慨捐生  拼音:kāng kǎi juān shēng
慷慨,毫不吝惜。捐生,舍弃生命。慷慨捐生指毫不吝惜的奉献自己生命。清。洪升《长生殿》第二五出:「娘娘既慷慨捐生,望万岁爷以社稷为重,勉强割恩罢。」
《国语辞典》:捐躯报国(捐躯报国)  拼音:juān qū bào guó
牺牲生命,报效国家。《元史。卷一五三。王楫传》:「臣以布衣受恩,誓捐躯报国,今既偾军,得死为幸!」《精忠岳传》第一六回:「我想做了武将,固当捐躯报国。」
《国语辞典》:捐躯赴难(捐躯赴难)  拼音:juān qū fù nàn
牺牲生命,奔赴国难。《明史。卷二○○。伍文定传》:「非真有捐躯赴难之义,戮力报主之忠,孰肯甘齑粉之祸,从赤族之诛,踏必死之地,以希万一难冀之功乎!」《西湖佳话。三生石迹》:「有一虎将,系京洛人,姓李名恺,率师拒敌,报国尽忠,捐躯赴难。」
《国语辞典》:捐躯济难(捐躯济难)  拼音:juān qū jì nàn
济,救助。捐躯济难指舍弃生命挽救国家危难。《三国志。卷一九。魏书。陈思王植传》:「夫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国语辞典》:捐躯殒首(捐躯殒首)  拼音:juān qū yǔn shǒu
舍弃身躯,丢掉头颅。指牺牲生命。《孤本元明杂剧。娶小乔。第三折》:「我道来不轻微,设若便捐躯殒首当出力。」
《国语辞典》:恐怖时代(恐怖时代)  拼音:kǒng bù shí dài
政治上或社会上发生重大变故,使人人生命均陷于异常危险的时代。如法国大革命后的雅各宾专政时期。
《国语辞典》:老年时期(老年时期)  拼音:lǎo nián shí qí
心理学上指六十岁以上至生命终了的时期。由于年岁的增长,老年人的体力、精力和反应都有变弱和迟钝的倾向,且心理上易受个人社交、经济能力和健康情形的影响。故此段时期的老人极需社会大众特别的关照。也称为「老年期」。
《国语辞典》:基础代谢(基础代谢)  拼音:jī chǔ dài xiè
人体在清醒且完全静止的状态下,用以维持生命所需最低消耗的能量。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均会影响其代谢率高低。
《国语辞典》:回教圣战(回教圣战)  拼音:huí jiào shèng zhàn
指回教徒所负以个人生命财产捍卫信仰的义务。有用心、用舌、用手、及用剑四种履行方法,其中用剑的方式是指以性命和不信者及回教敌人相搏。但现代的回教特别强调圣战是指个人与内在自我的交战,只有在回教信仰遭遇危难的情形下,才可采取自卫手段而与他人作战。
《国语辞典》:人生如风灯(人生如风灯)  拼音:rén shēng rú fēng dēng
比喻人的生命短暂微弱,如同风前的灯火,随时可能会熄灭。《辽史。卷八九。耶律和尚传》:「和尚雅有美行,数以财恤亲友,人皆爱重。然嗜酒不事事,以故不获柄用。或以为言,答曰:『吾非不知,顾人生如风灯石火,不饮将何为?』」
《国语辞典》:失落的一代  拼音:shī luò de yī dài
1.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新起的一辈年轻作家和艺术家对世局表示悲观,而反映于其作品中,如海明威、费滋杰罗等,被史丹冠以「失落的一代」。
2.比喻生活没有重心,生命没有目标的年轻一代。如:「这是失落的一代,拥有的是电玩、迷幻药,不再是热情、真诚!」
《国语辞典》:蒸熟的鸭子(蒸熟的鸭子)  拼音:zhēng shóu de yā zi
(歇后语)飞不了。蒸熟的鸭子,已无生命,不能飞行。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避免。如:「警方已布下天罗地网,他已变成蒸熟的鸭子──飞不了。」
《国语辞典》:伴君如伴虎  拼音:bàn jūn rú bàn hǔ
(谚语)比喻所处之境,危险之极,随时有生命危险。如:「他性情粗暴,常令属下有伴君如伴虎,动辄得咎的感觉。」
《国语辞典》:士可杀,不可辱(士可杀,不可辱)  拼音:shì kě shā,bù kě rù
宁可牺牲生命,也不受污辱,指士大夫宁死不屈的气节。《明史。卷一八一。王鏊传》:「鏊谓瑾曰:『士可杀,不可辱。今辱且杀之,吾尚何颜居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