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95—1246 【介绍】: 宋绛州人,徙随州枣阳,字璞玉,号无庵居士。孟宗政子。随父击败金兵于枣阳,以功补进勇副尉。父死,统其所属忠顺军,累官京西兵马钤辖。理宗绍定六年,与蒙古军合围金哀宗于蔡州,次年灭金。后屡击蒙古军,收复襄阳、信阳、樊城等地。拜宁武军节度使、四川宣抚使兼知夔州,进封汉东郡侯,任京湖安抚制置使。坐镇荆襄,以恢复中原为己任。卒于江陵治所。谥忠襄。精于《》,亦通佛学。有《警心易赞》。
全宋诗
孟珙(一一九五~一二四六),字璞玉,号无庵,随州枣阳(今属湖北)人。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从父宗武于襄阳军中,以败金兵功补进勇副尉。理宗绍定间累官京西兵马钤辖。端平元年(一二三四),会元兵于蔡州合击金兵,擢建康府都统制。后屡抗元兵,累官枢密都承旨、京西湖北路安抚制置使,四川宣抚使兼知夔州。淳祐四年(一二四四),兼知江陵府。六年卒,年五十二。《宋史》卷四一二有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七七六二
孟珙(一一九五——一二四六),字璞玉,号无庵居士,随州枣阳(今湖北枣阳)人。嘉定十年,以功补进勇副尉;十六年,特授承信郎。统忠顺军,累官京西兵马钤辖。绍定六年,与蒙古合围金哀宗于蔡州,次年初亡金,特授武功郎、主管侍卫马军行司公事,擢建康府都统制。后抗击元兵,拜宁武军节度使、四川宣抚使兼知夔州,进封汉东郡侯兼京湖安抚制置使。病卒,谥忠襄。著有《警心易赞》。《宋史》卷四一二有传。
吴坤元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0—1679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桐城人,字璞玉,一字至士。吴道谦女,潘金芝妻。十岁即能诗文。早寡,孀居一阁,吟咏不辍。兼能画。有《松声阁集》、《添愁集》。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金璞玉,字琢岑,桐城人。乾隆监生,著《楚游诗草》。
《漢語大詞典》:无名之朴(無名之樸)
亦作“ 无名之璞 ”。
(1).道家谓质朴自然、玄默无为之“道”为“无名之朴”。老子:“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无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唐 元稹 《镇圭赋》:“苟能据於道而依於德,亦可以执无名之璞而逍遥乎大庭。”
(2).未出名的璞玉。喻不为人知的才识之士。 晋 傅玄 《赠扶风马钧序》:“又 马氏 巧名已定,犹忽而不察,况幽深之才,无名之璞乎?”
《国语辞典》:璞玉专案(璞玉专案)  拼音:pú yù zhuān àn
璞玉,未经琢磨的玉石。璞玉专案是教育部针对不升学的国中三年级学生,所实施的积极辅导方案。以合理的教育和个别的辅导,激发不能升学又困难就业者的潜能,加强其存在的价值与生活的尊严,且协助解决困难,顺利就业。
《国语辞典》:和隋之珍  拼音:hé suí zhī zhēn
和氏的璞玉,隋侯的明珠,皆为稀世的珍宝。比喻珍贵的物品。汉。班固〈答宾戏〉:「先贱而后贵者,和隋之珍也。」
《国语辞典》:有眼不识荆山玉(有眼不识荆山玉)  拼音:yǒu yǎn bù shì jīng shān yù
荆山玉,春秋时代楚国人卞和在荆山发现的璞玉,两次献给楚王,都被认为是普通的石头。「有眼不识荆山玉」比喻认不出名贵的物品或杰出的人物。如:「这么纯净的水晶,你竟然当成玻璃,真是有眼不识荆山玉。」《金瓶梅词话》第二一回:「我西门庆一时昏昧,不听你之良言,辜负你的好意。正是:『有眼不识荆山玉,拿著顽石一样看;过后知君子,方才识好人。』千万作饶恕我则个!」
《漢語大詞典》:贵璞(貴璞)
贵重的璞玉。喻未被识拔的奇才。世说新语·自新“ 戴渊 少时,游侠不治行检” 刘孝标 注引 晋 虞预 晋书:“伏见处士 戴渊 ,砥节立行,有井渫之洁;安穷乐志,无风尘之慕;诚东南之遗宝,朝廷之贵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