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王澄 朝代:西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晋太原晋阳人,字道深。王济弟。辩慧有才藻,历仕清显。

人物简介

全晋文
农字道厚,小字恶奴,垂第三子,封辽西王。寻为幽州牧,镇龙城,徵拜侍中司隶校尉,移镇邺,宝嗣位,以为并州牧,镇晋阳,进左仆射,拜司空,领尚书令,复以大司马领中军,为乱兵所杀,追谥曰桓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00—317 【介绍】: 东晋元帝子。字道成。初继叔父长乐亭侯浑,后徙封宣城郡公,拜后将军。裒有成人之量,贤于其兄。帝拟立裒为太子,征询王导。导以“世子、宣城俱有朗俊之目,固当以年”对,乃更封裒为琅邪王,嗣恭王后。
慕容钟 朝代:南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十六国时南燕鲜卑人,字道明。慕容德从弟。少有识量,喜怒不形于色,至于临难对敌,智勇兼济,累进奇策,为慕容德佐命元勋。后公孙五楼忌而劝慕容超杀之,钟遂谋反。事败,奔后秦姚兴,拜始平太守,封归义侯。
全晋文
钟字道明,德从弟,封北地王,拜司徒,超嗣位,以为都督中外军事,录尚书事,寻出为青州牧,后为公孙五楼所构,惧诛谋反,事败奔姚兴,为始平太守,封归义侯。
《漢語大詞典》:王伯
(1).大伯。 汉 焦赣 《易林·明夷之否》:“王伯远宿,长妇在室。异袍恃食,所求不得。”
(2).即王霸。王道与霸道。 明 徐渭 《送李子遂序》:“君为予论学诚伪及王伯之辨。”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二》:“知岂弟不岂弟之分,则知王伯矣。”参见“ 王霸 ”。
《國語辭典》:王霸  拼音:wáng bà
王道与霸道。语本《孟子。公孙丑上》:「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后泛指登基为帝,统治天下。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史传》:「使一代之制,共日月而长存,王霸之迹,并天地而久大。」《三国演义》第二○回:「今明公威名日盛,何不乘此时行王霸之事?」
《國語辭典》:负鼎(負鼎)  拼音:fù dǐng
传说商时的伊尹原来是有莘氏女的陪嫁之臣,为一庖人。他背负鼎俎,以滋味游说汤,汤因而任以为相。后来伊尹助汤灭了夏桀。见《史记。卷三。殷本纪》。
《國語辭典》:填塞  拼音:tián sè
1.充塞、填满。《魏书。卷九三。恩倖列传。赵脩》:「脩之葬父也,百僚自王公以下无不吊祭,酒犊祭奠之具,填塞门街。」《三国演义》第五○回:「传下号令,教老弱中伤军士在后慢行,强壮者担土束柴,搬草运芦,填塞道路。」
2.堵塞。汉。班彪〈北征赋〉:「余遭世之颠覆兮,罹填塞之阨灾。」
《國語辭典》:杂霸(雜霸)  拼音:zá bà
语本《汉书。卷九。元帝纪》:「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指运用杂有霸道的方术治国。宋。陈亮〈又甲辰答书〉:「谓之杂霸者,其道固本于王也。」
《漢語大詞典》:王涂(王塗)
亦作“ 王途 ”。
(1).犹王道,王政。 汉 班固 《答宾戏》:“曩者王涂芜秽, 周 失其驭。”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是时天步初夷,王途尚阻。” 宋 强至 《贺枢密富相公加户部尚书状》:“器包民极,勋济王涂。”
(2).指天子殿陛。借喻仕途。文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若趣欲共登王涂,期於相致,一旦迫之,必发其狂疾。” 李周翰 注:“王涂,天子殿陛也。”世说新语·任诞“既发,定将去”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引《竹林七贤论》:“﹝ 阮咸 ﹞自 魏 末沉沦閭巷,逮 晋 咸寧 中始登王途。”
《国语辞典》:王者师(王者师)  拼音:wáng zhě shī
帝王的老师,指以王道治天下的君主所师法的对象。《孟子。滕文公上》:「有王者起,必来取法,是为王者师也。」
《漢語大詞典》:王主
(1).行王道的君主;仁德的君主。管子·枢言:“王主积于民,霸主积于将战士。”《淮南子·人间训》:“﹝ 西门豹 曰﹞王主富民,霸主富武。” 汉 荀悦 《汉纪·昭帝纪》:“体正性仁,心明志固,动以为人,不以为己,是谓王主。”
(2). 汉 诸侯王之女称“王主”。汉书·成帝纪:“赐诸侯王、丞相……王太后、公主、王主、吏二千石黄金。” 颜师古 注:“ 张晏 曰:‘天子女曰公主……王主,王之女也。’王主则翁主也。王自主婚,故曰王主。”
《漢語大詞典》:邪政
指背离王道的政令、政策。 汉 扬雄 《剧秦美新》:“至 政 破纵擅衡,并吞六国,遂称乎 始皇 ,盛从 鞅 、 仪 、 韦 、 斯 之邪政,驰騖 起 、 翦 、 恬 、 賁 之用兵。”
《漢語大詞典》:十三科
(1). 宋 元 明 时中医分科。 宋 代分大方脉、小方脉、风、眼、疮肿兼折疡、产、口齿兼咽喉、针兼灸、金镞兼书禁十三科; 元 代分大方脉、小方脉、杂医、风、产、眼、口齿、咽喉、正骨、金疮肿、针灸、祝由、禁十三科; 明 代则分大方脉、小方脉、妇人、疮疡、针灸、眼、口齿、接骨、伤寒、咽喉、金镞、按摩、祝由十三科。参阅元史·选举志、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医科明史·职官志三
(2). 元 明 时画有十三科,即佛菩萨相、玉帝君王道相、金刚鬼神罗汉圣僧、风云龙虎、宿世人物、全境山水、花竹翎毛、野骡走兽、人间动用、界画楼台,一切傍生、耕种机织、雕青嵌绿。参阅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画家十三科
(3). 元 明 时裱褙字画有十三科。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裱背十三科:“世人但知医有十三科,画有十三科,殊不知裱背亦有十三科。一、织造綾锦绢帛,一、染练上件,一、抄造纸札,一、染製上件颜色,一、餬料麦麪,一、餬药矾蜡,一、界尺裁版桿帖,一、轴头,一、餬刷,一、铰练,一、絛,一、经带,一、裁刀。数内闕其一,则不能成全画矣。”
《国语辞典》:济时行道(济时行道)  拼音:jì shí xíng dào
拯救当世,施行仁政王道。明。杨澄〈陈伯玉先生文集后序〉:「岂足以知先生济时行道,忠爱之心进进不已哉?」
《漢語大詞典》:贵王贱霸(貴王賤霸)
儒家的一个重要主张。即崇尚王道,贱视霸道。源于 孟子 。 唐 韩愈 《与孟尚书书》:“ 孟子 虽圣贤,不得位,空言无施,虽切何补。然赖其言,而今学者尚知宗 孔氏 ,崇仁义,贵王贱霸而已。” 元 黄溍 《丞相冀宁文忠王祠堂记》:“ 文忠 用贵王贱霸之术,佐今天子於重熙累洽之餘,以亲附百姓、镇抚四夷为己任。” 元 黄溍 《敕赐康里氏先茔碑》:“ 尧 舜 其君,贵王贱霸,咨询故老,延登逸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