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元亨
犹言大通,大吉。《易·大有》:“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 王弼 注:“应天则大,时行无违,是以元亨。” 孔颖达 疏:“以有此诸事,故大通而元亨也。”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荷天衢以元亨,廓宇宙而作京。” 张铣 注:“元,大;亨,通。……言 汉氏 赖天道大通,开宇宙而作为京室。” 李镜池 周易通义·乾:“元亨约同于大吉。元,大也。亨,通也。”
《漢語大詞典》:井井
(1).洁净不变貌。《易·井》:“往来井井。” 王弼 注:“不渝变也。” 孔颖达 疏:“此明性常井井,絜静之貌也。往者来者皆使洁静,不以人有往来改其洗濯之性,故曰往来井井也。” 唐 羊滔 《游烂柯山》诗:“路期访道客,游衍空井井。”
(2).形容整齐,有条理。荀子·儒效:“井井兮其有理也。” 杨倞 注:“井井兮,良易之貌;理,有条理也。”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六:“田畴井井,满目桑麻。” 明 何焯 义门读书记·史记上:“三事错综成文,语脉復井井。”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八:“蜘蛛结网,野蜂营窝,虽则条理井井,本能突显……然而人的构筑,胸中早有成竹,以此特异于昆虫。”
(3).象声词。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吕琪》:“ 琪 纳凉轩下,隐闻井中井井之声不絶。”
《國語辭典》:豚鱼(豚魚)  拼音:tún yú
1.豚与鱼。《新唐书。卷一四一。邓景山传》:「待上宾,惟豚鱼而已。」
2.河豚的别名。参见「河豚」条。
《漢語大詞典》:遐遗(遐遺)
疏远遗弃。《易·泰》:“包荒,用冯河,不遐遗。” 王弼 注:“用心弘大,无所遐弃。” 孔颖达 疏:“遐,远也;遗,弃也。用心弘大,无所疏远弃遗於物也。” 宋 叶适 《除秘阁修撰谢表》:“怜其拙疎,若在所取;不缘孤外,而有遐遗。” 明 刘基 《绍兴崇福寺记》:“故愿志其所自勒诸石,使来者知有本原而不忍相遐遗也。”
《國語辭典》:三极(三極)  拼音:sān jí
天、地、人。《易经。系辞上》:「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宗经》:「三极彝训,其书言经。」也称为「三才」。
分類:王弼
《國語辭典》:玄德  拼音:xuán dé
1.高深、幽潜的德性。《书经。舜典》:「玄德升闻,乃命以位。」《文选。刘琨。劝进表》:「伏惟陛下玄德,通于神明。」
2.天地玄妙之理。《汉书。卷二二。礼乐志》:「托玄德,长无衰。」《文选。张衡。东京赋》:「清风协于玄德,淳化通于自然。」
3.佛教上指玄妙的功德。
4.三国蜀刘备的字。参见「刘备」条。
《漢語大詞典》:时乘(時乘)
(1).《易·乾》:“时乘六龙以御天”。 王弼 注:“处则乘潜龙,出则乘飞龙……乘变化而御大器。”后因以“时乘”指帝王即位。 南朝 齐 谢朓 《三日侍宴曲水代人应诏诗》之二:“於皇克圣,时乘御辩。” 宋 苏辙 《汝州谢上表》:“顷值时乘之始,偶同汇进之餘。”
(2).指龙。 宋 范仲淹 《老子犹龙赋》:“谓此真宗之德,若彼时乘之性。”
《漢語大詞典》:得朋
获得同类或同道者。易·坤:“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王弼 注:“西南致养之地,与坤同道者也,故曰得朋。” 孔颖达 疏:“西南得朋者,此假象以明人事,西南坤位,是阴也,今以阴诣阴,乃得朋,俱是阴类,不获吉也。”后汉书·朱晖传论:“ 穆 徒以友分少全,因絶同志之求;党侠生敝,而忘得朋之义。” 北周 庾信 《北园射堂新成》诗:“择贤方知此,传巵喜得朋。” 宋 刘克庄 《挽方孚若寺丞》诗:“诗里得朋卿与我,酒边争霸也无人。”
《國語辭典》:撝谦(撝謙)  拼音:huī qiān
谦逊。《聊斋志异。卷四。棋鬼》:「公礼之,乃坐。亦殊撝谦。」
《漢語大詞典》:说有(説有)
三国 魏 正始 中, 何晏 、 王弼 等祖述《老》《庄》,立论以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 王衍 甚重之,唯 裴頠 以为非,著《崇有论》以讥之。见《晋书·裴頠传》《王衍传》。后用为讨论万物本原之典。 宋 苏轼 《明日南禅和诗不到故重赋〈数珠篇〉以督之》之二:“説有陋 裴頠 ,谈无笑 王衍 。”
《漢語大詞典》:连茹(連茹)
(1).语本易·泰:“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王弼 注:“茅之为物,拔其根而相牵引者也。茹,相牵引之貌也。”后因以“连茹”表示擢用一人而连带起用其他人。 唐 刘长卿 《落第赠杨侍御兼拜员外仍充安大夫判官赴范阳》诗:“念旧追连茹,谋生任转蓬。” 宋 苏轼 《辞免翰林学士第二状》:“如前所陈,实以劳旧尚多,必有积薪之誚;兄弟并进,岂无连茹之嫌。” 明 孙仁孺东郭记·为人也:“朋友须连茹,心知共拔茅。”
(2).表示接连不断。明史·廖纪传:“自陛下继统,老成接踵去,新进连茹登。” 清 赵翼 《重赴鹿鸣诗和者既多或劝余删润勒成大卷书以见意》诗:“人才辈出如连茹,同气相求自盍簪。”
《國語辭典》:混成  拼音:hùn chéng
1.混杂而成。如:「黄色和蓝色可以混成绿色。」唐。刘知几《史通。卷五。采撰》:「观夫丘明受经立传,广包诸国,盖当时有《周志》、《晋乘》、《楚杌》等篇,遂乃聚而编之,混成一录。」
2.浑然一体,自然形成。《老子》第二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梁书。卷一三。列传。沈约》:「虽混成以无迹,寔遗训之可秉。」
《漢語大詞典》:大衍
(1).《易·繫辞上》:“大衍之数五十。” 韩康伯 注引 王弼 曰:“演天地之数,所赖者五十也。” 孔颖达 疏引 京房 云:“五十者谓十日、十二辰、二十八宿也。”后以大衍为五十的代称。 清 赵翼 《圣寿覃恩得拜绢绵米肉之赐恭记》诗之二:“运是太和春不老,数纔大衍日方中。” 鲁迅 《书信集·致台静农》:“但僕生长危邦,年逾大衍,天灾人祸,所见多矣。”
(2).广大的沼泽地。管子·七臣七主:“春无杀伐,无割大陵,倮大衍。” 尹知章 注:“倮谓焚烧,令荡然俱尽。” 郭沫若 等集校:“ 洪颐煊 曰:‘倮当作僇。’ 王念孙 曰:‘僇即疁字也……僇大衍者,谓火焚其草木也。’”
(3).历法名。详“ 大衍历 ”。
《漢語大詞典》:大衍历(大衍曆)
唐 代历法名。一名《开元大衍历》。为 唐 代天文学家僧 一行 所造。 开元 九年,因《麟德历》日食不验,诏 一行 作新历。 一行 测各地纬度,南至 交州 ,北尽 铁勒 。十五年历成而 一行 卒。因 一行 用大衍之数立说,故名《大衍历》。从 开元 十七年(公元729年)起,至 至德 二年(公元757年),《大衍历》共施行二十九年。它对后代历法的编订影响很大。
《國語辭典》:六亲(六親)  拼音:liù qīn
1.六种亲属:(1)父子、兄弟、姑姊、甥舅、婚媾、姻娅。《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为父子……以象天明。」晋。杜预。注:「六亲和睦,以事严父。」(2)外祖父母、父母、姊妹、妻兄弟之子、从母之子、女之子。《史记。卷六二。管晏列传。管仲》:「上服度则六亲固。」唐。张守节。正义:「六亲谓外祖父母一,……女之子六也。」(3)父、母、兄、弟、妻、子。《管子。牧民》:「上服度,则六亲固。」(4)父、子、兄、弟、夫、妇。《后汉书。卷七六。循吏列传。秦彭》:「乃为人设四诫,以定六亲长幼之礼。」
2.近亲。南朝宋。鲍照〈松柏篇〉:「昔日平居时,晨夕对六亲。」唐。韩愈〈楚国夫人墓志铭〉:「皇姑以夫人能尽妇道,称之六亲。」
《漢語大詞典》:宾王(賓王)
亦作“賔王”。
(1).谓辅导帝王。宾,通“ 儐 ”。语本易·观:“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王弼 注:“居近得位,明习国仪者也,故曰利用宾于王也。”文选·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子大夫选名升学,利用賔王。” 刘良 注:“言当选名之秀,进於太学,利於时用,賔佐王道。”
(2).指辅佐帝王的高官近臣。 陈夔龙 《梦蕉亭杂记》卷一:“自维潦倒风尘,忽焉十载,此来 河 干待渡,徘徊渡口,但有憔悴可怜之状,敢詡鳶肩火色,希冀宾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