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1—1086 【介绍】: 宋抚州临川人,字介甫,小字獾郎,号半山。王益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授签书淮南判官。七年,知鄞县,兴修水利,贷谷于民,严整保伍,治绩卓著。历舒州通判、知常州。嘉祐三年,入为三司度支判官,上万言书,主张变法改革、培养人才,未被采纳。迁知制诰,以母丧去职。神宗即位,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二年,拜参知政事,力主变法,与神宗意合,乃设置三司条例司,理财整军,力谋富国强兵。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陆续颁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新法,又改革科举、学校制度。七年,因遭司马光、文彦博、韩琦等强烈反对,罢相,知江宁府。八年,复相。九年,再罢相,出判江宁府。元丰三年,封荆国公。卒谥文。提倡新学,曾与子雱及吕惠卿重释《》、《》、《周官》,为《三经新义》;又撰《字说》,文字训诂亦多与前人不同。主历史变化之说,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诗文多反映社会现实,抒发政治抱负,风格雄健峭拔,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临川集》,一名《王文公文集》,又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老子注》辑本。
全宋诗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历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为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为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为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复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为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谥文。著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著《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为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为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證,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为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为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词学图录
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人。封舒国公,改封荆国公。有《王临川集》、《临川先生歌曲》。
全宋文·卷一三六三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抚州)人。庆历二年进士及第,授签书淮南判官。仁宗朝历官至三司度支判官、知制诰,以母丧去职。神宗即位,起知江宁府,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二年拜参知政事,主持变法,陆续颁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新法遭保守势力强烈反对,七年,罢相,以观文殿大学士出知江宁府。八年,复相。九年,再罢相,出判江宁府,退居江宁半山园。次年封舒国公,元丰三年改封荆国公。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绍圣中,谥曰文。崇宁三年,追封舒王。安石善属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文集百卷传世。另著有《三经新义》(已佚,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字说》等。《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国语辞典》:尺土之柄  拼音:chǐ tǔ zhī bǐng
统治狭小领域的权柄。宋。王安石〈孔子世家议〉:「栖栖衰季之世,无尺土之柄。」
《國語辭典》:夫人裙带(夫人裙帶)  拼音:fū rén qún dài
宋蔡卞之妻,为王安石的女儿,人们讥其以妻族关系而得官。见宋。周煇《清波杂志》卷三。
《國語辭典》:断烂朝报(斷爛朝報)  拼音:duàn làn cháo bào
断烂,残缺陈腐。朝报,朝廷的公报,传抄皇帝诏令和官员章奏之类。王安石戏称《春秋经》只有简略要闻而缺乏事情的原委本末,如同断烂朝报。见《宋史。卷三二七。王安石传》。后指陈腐杂乱,缺少价值的记载。元。王恽〈编年纪事序〉:「若笔之无所用,则上下数千载事绩,特断烂朝报耳。」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三。历史。东华录》:「阅东华录,此书绝无触碍,而所记大事,往往不具首尾,错杂漏缺,全无体裁,真断烂朝报也。」
《漢語大詞典》:护法善神(護法善神)
宋 吕惠卿 的别称。 宋 王安石 行新法,及罢相, 吕惠卿 代之,守其成法,故称。宋史·王安石传:“ 吕惠卿 服闋, 安石 朝夕汲引之,至是,白为参知政事,又乞召 韩絳 代己。二人守其成模,不少失,时号 絳 为‘传法沙门’, 惠卿 为‘护法善神’。”参见“ 护法神 ”。
《漢語大詞典》:护法神(護法神)
护卫佛法的天神。 宋 苏轼 《胜相院经藏记》:“诸化菩萨及护法神镇守其门。” 清 叶名沣 桥西杂记·塞上六歌:“二曰 作嘛知 , 文殊 之护法神。”
《漢語大詞典》:答司马谏议书
散文篇名。北宋王安石作。司马谏议:即“司马光”,当时任右谏议大夫,曾写信指责作者的变法举措。篇中对司马光加给作者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四个罪名逐一作了反驳,并批评士大夫阶层的因循守旧,表明坚持变法的决心。言辞犀利,针锋相对,是古代的驳论名篇。
《国语辞典》:春色恼人(春色恼人)  拼音:chūn sè nǎo rén
春日美好的景色,反惹人烦恼。宋。王安石〈夜直〉诗:「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
《漢語大詞典》:泊船瓜洲
诗篇名。北宋王安石作。全文为:“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中“绿”字将无形的春风化为鲜明的形象,极其传神。
《国语辞典》:失而复得(失而复得)  拼音:shī ér fù dé
失去后再获得。宋。王安石〈原过〉:「是失而复得,废而复举也。」
《国语辞典》:盛衰兴废(盛衰兴废)  拼音:shèng shuāi xīng fèi
比喻世事兴盛衰微的变迁。宋。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呜呼!盛衰兴废之理,自古如此。」宋。西湖老人〈繁胜录叙录〉:「桑海之馀,获睹秘籍,益不能无盛衰兴废之感矣。」
《漢語大詞典》:三不足畏
宋 王安石 为变法而指出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主张,简称“三不足畏”。见宋史·王安石传。 清 钱谦益 《〈春秋匡解〉序》:“自 王氏 之新学与新法并行,首絀春秋,以伸其三不足畏之説。”参见“ 三畏 ”。
《漢語大詞典》:三畏
儒家指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论语·季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漢語大詞典》:三鹿为奔(三鹿爲犇)
宋 刘攽 戏谑 王安石 之语。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三十:“ 王荆公 喜説字,至以成俗。 刘贡父 戏之曰:‘三鹿为麄,鹿不如牛;三牛为犇,牛不如鹿。’谓宜三牛为麄,三鹿为犇,若难于遽改,欲令各权发遣。 荆公 方解纵绳墨,不次用人,往往自小官暴据要地,以资浅皆号权发遣,故并謔之。”按,麄同麤,即“粗”字;犇即“奔”字,各与 荆公 説字之义相戾;故戏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