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烰炭
方言。木柴经过燃烧后剩下的块状物,经闭熄后而成。 宋 苏轼 《格物粗谈·器用》:“铁锈以烰炭乾擦则快。”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虫二·蚁:“﹝白蚁﹞性畏烰炭、桐油、竹鸡云。”
《漢語大詞典》:浮沤钉(浮漚釘)
门上装饰的突起的钉状物,形似水上浮沤,故名。说郛卷五七引 宋 程大昌 演繁露·金铺:“风俗通义‘门户铺首’:昔 公输班 见水中蠡引闭其户,终不可开,遂象之立于门户。按今门上排立而突起者, 公输班 所饰之蠡也。《义训》曰:‘门饰,金谓之铺,铺谓之鏂,鏂音欧,今俗谓之浮沤钉也。’按此沤者,水上浮沤状,亦类蠡也。”
《漢語大詞典》:圪蛋
(1).方言。蛋状物。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三三回:“ 康天成 老汉手上带了伤,痛得泪都流出来了。一见 张有义 来了就骂:‘你们民兵,尽是往死害人哩!闹了些铁圪蛋,炸不住 日本 人,把我老汉的手炸坏啦!’”
(2).方言。犹言坏蛋。骂人的话。 束为 《老长工》二:“老实肯干的社员都干活去了,剩下几个奸顽圪蛋,眼前摆着扁担箩头,不去送粪,围着我看热闹哩!”
《國語辭典》:粉芡  拼音:fěn qiàn
芡粉加水搅拌而成的糊状物。如:「这道菜再浇上粉芡,翻炒一下即可上桌。」
《國語辭典》:记叙文(記敘文)  拼音:jì xù wén
文体名。泛指叙事、记人、写景、状物一类的文章。亦可包括日记、谱表一类文字。
《国语辞典》:火圈  拼音:huǒ quān
燃火的环状物。如:「他一次又一次训练狮子跳火圈。」
分类:燃火状物
《漢語大詞典》:表笔
测试仪表上用来接触被测物的笔状物。也叫表棒。
《國語辭典》:艾绒(艾絨)  拼音:ài róng
一种灸用之中药材。将艾叶阴乾捣碎、除去青渣而成。用于灸法,亦可作印泥。
《國語辭典》:蹦子  拼音:bèng zi
北平方言:(1)旧时以黄铜制成的一文钱币。(2)泛指小型的硬币。
《國語辭典》:虫瘿(蟲癭)  拼音:chóng yǐng
植物的组织因昆虫的幼虫寄生,使寄生的部位产生局限性增生,畸形发育形成的瘤状物。
《國語辭典》:抽打  拼音:chōu dǎ
鞭打。如:「他被鞭子抽打得浑身是伤。」
《國語辭典》:抽打  拼音:chōu da
轻轻拍打衣物除去附著的灰尘。如:「把我的衣服抽打抽打。」
《国语辞典》:齿条(齿条)  拼音:chǐ tiáo
边缘为齿状的条状物。可与齿轮齧合运行,齿轮旋转而齿条平移。
《國語辭典》:秤毫  拼音:chèng háo
秤杆上手提的部分,多以绳索或皮条制成。也称为「秤纽」。
《國語辭典》:扦子  拼音:qiān zi
细长而一端尖锐的木棒或铁条,可以插物,如牙扦子、烟扦子。也作「签子」。
《國語辭典》:扦手  拼音:qiān shǒu
在关卡持扦子查验货物的人员。也称为「扦子手」。
《國語辭典》:铅条(鉛條)  拼音:qiān tiáo
1.铅笔的笔心。
2.铅版所用的条状材料。
3.较粗的铅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