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景象  拼音:jǐng xiàng
1.迹象。《汉书。卷六。武帝纪》:「遭天地况施,著见景象,屑然如有闻。」
2.情形、现象。《文明小史》第一三回:「再说要见制台的教士,晓得制台优待远人,一切俱饬洋务局预备,较之在湖南时官民隔阂,华洋龃龉,竟另是一番景象,心中甚是高兴。」也作「景状」、「景儿」。
3.景色。唐。郑谷 中年诗:「漠漠秦云澹澹天,新年景象入中年。」《红楼梦》第八一回:「一时走到沁芳亭,但见萧疏景象,人去房空。」
《國語辭典》:点破(點破)  拼音:diǎn pò
1.拆穿、揭露。如:「那件秘密被他点破后,班上的人就全都知道了!」
2.毁损、玷污。宋。范成大《骖鸾录》:「诗既出,零陵人大以为妄,谓余不合,点破渠乡曲古迹。」元。白朴醉中天。疑是杨妃在〉曲:「美脸风流杀,叵奈挥毫李白,觑著娇态,洒松烟点破桃腮。」
《國語辭典》:嘉靖  拼音:jiā jìng
1.以美好的教化平定安服。《书经。无逸》:「不敢荒宁,嘉靖殷邦,至于小大,无时或怨。」
2.明世宗的年号(西元1522~1566)。
《國語辭典》:时代(時代)  拼音:shí dài
1.历代、世代。唐。高适 酬马八效古见赠诗:「时代种桃李,无人顾此君。」
2.历史上的某个时期阶段。如:「冰河时代」、「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宋书。卷一四。礼志一》:「况三国鼎峙,历晋至宋,时代移改,各随事立。」
3.人生命中某个时期。如:「幼年时代是人格养成的重要时期。」
4.现代。如:「只要肯努力学习新事物,不用害怕跟不上时代。」
《國語辭典》:发育(發育)  拼音:fā yù
1.滋生长养。《礼记。中庸》:「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明史。卷二五五。黄道周列传》:「惟孝弟之人始能经纶天下,发育万物。不孝不弟者,根本既无,安有枝叶。」
2.人自初生至成年,身体逐渐壮实,称为「发育」。如:「几年不见,当年的小男孩已发育成为健壮的青年。」
《國語辭典》:局面  拼音:jú miàn
1.时势、形势。《水浒传》第四九回:「不想他这两个不识局面,正中了他的计策。」《二刻拍案惊奇》卷六:「士诚原没有统一之志,只此局面已自满足,也要休兵。因遂通款元朝,奉其正朔,封为王爵,各守封疆。」
2.规模。《文明小史》第四九回:「但是兄弟这边局面小,恐怕棘枳之中,非凤鸾所栖。」《官场现形记》第二六回:「呀呀呼!兄弟若不是的顶真,都像这样东挪西借起来,那里还能撑得起这个局面?」
3.光荣、名誉。明。高明《琵琶记》第三四出:「寒由他自寒,不可坏了局面。」
《漢語大詞典》:实状(實狀)
真实情况;实际状况。 汉 王充 论衡·验符:“太守以下思省詔书,以为疑隐,言之不实,苟饰美也,即復因却上得黄金实状如前章。” 宋 田况 儒林公议卷上:“ 曾 怒为所卖,乃密奏 夷简 赃私,坏公朝纲纪。上乃詰 曾 实状, 曾 素不知主名,不能对。” 梁启超 《为国会期限问题敬告国人》:“其对于现政府之涂饰敷衍瞀乱横恣丛怨酿乱之实状,皆已痛切敷陈,不遗餘力。” 孙犁 《秀露集·读〈蒲柳人家〉》:“力求按生活实状,自然描述,是其风格之长。”
《國語辭典》:程度  拼音:chéng dù
1.道德、知识、能力等的水准。唐。韩愈 答崔立之书:「因复求举,亦无幸焉,乃复自疑,以为所试与得之者,不同其程度,乃得观之,余亦无甚愧焉。」
2.达到事物变化的状况。如:「天气还没有冷到下雪的程度。」
《國語辭典》:啖蔗  拼音:dàn zhè
1.晋代人顾恺之吃甘蔗,都由尾先吃起,人问为何如此?他说这样愈吃愈甜。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后以啖蔗比喻渐至甘送之境。
2.书名。明代的话本小说集,部分故事的情节与三言二拍雷同。中土久佚,近在韩国发现。
《國語辭典》:致富  拼音:zhì fù
获得财富,变得富有。如:「储蓄可以致富。」《汉书。卷五九。张汤传》:「信辄先知之,居物致富,与汤分之。」
《漢語大詞典》:倒颠(倒顛)
(1).颠倒。谓事物的位置、顺序、状况等与原有的或应有的相反。 宋 欧阳修 《送荥阳魏主簿》诗:“子足未及閾,我衣惊倒颠。” 清 顾梦麟 《盗警诗和陈确庵》:“举世从知付倒颠,赤丸不怍青氊怍。”
(2).反倒,反而。《水浒传》第四九回:“我好意请你吃饭,你倒颠赖我大虫。”
《漢語大詞典》:沈滞(沈滯)
亦作“沉滞”。
(1).积滞;郁积。国语·周语下:“气不沉滞,而亦不散越。”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二:“加以迹少愆累,心无沉滞,故得耳。”
(2).犹隐退。《楚辞·九辩》:“愿沉滞而不见兮,尚欲布名乎天下。”后汉书·崔駰传:“故英人乘斯时也,犹逸禽之赴深林,蝱蚋之趣大沛,胡为嘿嘿而久沉滞也?”后汉书·崔駰传:“子笑我之沉滞,吾亦病子屑屑而不已也。”
(3).指仕宦久不迁升。 汉 王充 论衡·状留:“遵礼蹈絶,修身守节,在下不汲汲,故有沉滞之留。” 三国 魏 曹操 《与王脩书》:“将言前后百选,輒不用之,而使此君沉滞冶官。”晋书·陈寿传:“﹝ 寿 ﹞遭父丧,有疾,使婢丸药。客往见之,乡党以为贬议。及 蜀 平,坐是沉滞者累年。” 刘师培 《废兵废财论》:“盖一切之威力,均生于财。同一作宦,富者可以躋升,而贫者终身沉滞。”
(4).泛指长期处于某种状况;停滞。 郭沫若 《北伐途次》十八:“效法 日本 其实是间接效法 欧 美 ,更具体地说:便是在暗默间想怎样把 中国 数千年沉滞着的封建社会转化为近代的资本主义社会。”
(5).拖延时日;耽搁。后汉书·袁安传:“久议沉滞,各有所志,盖事以议从,策以众定……君何尤而深谢?”清平山堂话本·风月相思:“生与 韶华 曰:‘我有手书一缄,烦汝送 琼 ,幸勿沉滞。’”
(6).滞留;淹留。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张道人异事:“我亦以子沉滞人间,未能远引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一:“身是幽魂,沉滞於此,不闻读书声者,百餘年矣。”
(7).滞重,不灵便。吕氏春秋·情欲:“筋骨沉滞,血脉壅塞。”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他绝顶聪明,然而他给予人的却是那么一种沉滞的懒怠之感。”《花城》1981年第5期:“下班了,我拖着沉滞的步子,经过隔壁门口。”
(8).谓疾病沉重,经久不愈。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吾今疾在沉滞,性命无常。”《隋书·炀帝纪上》:“今岁耆老赴集者,可於近郡处置,年七十以上,疾患沉滞,不堪居职,即给赐帛,送还本郡。”
《國語辭典》:情形  拼音:qíng xíng
事物的实际状况。《后汉书。卷八十八。西域传。论曰》:「莫不备写情形,审求根实。」《老残游记》第六回:「先生布衣游历,必可得其实在情形。」也作「情况」、「情状」。
《國語辭典》:榜样(榜樣)  拼音:bǎng yàng
模范。《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看官,则今日听我说珍珠衫这套词话,可见果报不爽,好教少年子弟做个榜样。」《红楼梦》第五五回:「正要找几件利害事与有体面的人来开例作法子,镇压与众人作榜样呢!」
《國語辭典》:衰退  拼音:shuāi tuì
1.逐渐衰弱。如:「婆婆年纪大了,视力也衰退了。」
2.在经济学中,是指一个经济活动普遍放缓、商业萎缩的现象。此现象反应在总体经济指标上,如GDP、就业、投资支出、产能利用率、家庭收入、企业利润和通胀下降,而破产、失业率上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