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87,分26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遍爱
旱雷
偏精
强调
偏宠
优殊
佞宋
特长
奇爱
八辟
光心
汉籍
独着
特区
特徵
《漢語大詞典》:遍爱(徧愛)
特别喜爱。 葆光子 《物妖志》引 唐 陆勋 《志怪录》:“某惟此女,徧爱之,前后医疗,已数百緡,如得愈,何惜千文乎!”
《漢語大詞典》:旱雷
(1).旱天雷,晴天里的雷。其声特别响亮。太平御览卷四八九引 晋 裴启 语林:“有人诣 谢公 别, 谢公 流涕,人了不悲。既去,左右曰:‘向客殊自密云。’ 谢公 曰:‘非徒密云,乃自旱雷。’”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西湖主:“一言甫毕,旱雷聒耳,肉竹嘈杂,不復可闻言笑。” 高缨 《达吉和她的父亲》:“更想不到衰弱的 任老汉 竟也会暴跳起来,他用旱雷似的声音大叫。”
(2).指地雷。 严复 《救亡决论》:“不讲光、电、气、水,又何能为伏桩旱雷与通语探敌诸事也哉?”
《漢語大詞典》:偏精
(1).擅长;特别精通。 南朝 梁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殷中军 虽思虑通常,然於才性偏精,忽言及四本,便若汤池铁城,无可攻之势。”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 沛国 刘显 博览经籍,偏精 班 《汉》, 梁 代谓之《汉》圣。”
(2).中药黄精的一种。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黄精﹝集解﹞引 陈藏器 曰:“黄精叶偏生不对者名偏精,功用不如正精。正精叶对生。”
《國語辭典》:强调(強調)  拼音:qiáng diào
对于某种事物或意念,特别加以郑重表示,使人注意或信服。如:「学生出外旅游,家长和学校都要再三强调安全的重要。」
《漢語大詞典》:偏宠(偏寵)
特别宠爱。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教子:“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
分類:特别宠爱
《漢語大詞典》:优殊(優殊)
优异,特别好。 宋 欧阳修 《谢致仕表》:“宠命优殊,特加于常品。”宋史·选举志六:“凡改秩迁资,必视举任有无,以为应否;至其职任优殊,则又随事立目,往往特詔公卿、部刺史……扬其才识而任其能否。”
分類:优异特别
《漢語大詞典》:佞宋
媚宋;迷宋。谓特别喜爱收藏 宋 版书籍。 叶德辉 《书林清话·藏书偏好宋元刻之癖》:“夫以爱妾美婢换书,事似风雅,实则近於杀风景,此则佞 宋 之癖,入於膏肓。其为不情之举,殆有不可理论者矣。”
《國語辭典》:特长(特長)  拼音:tè cháng
特有的专长。如:「唱歌是他的特长,跳舞就不如人家了。」
《漢語大詞典》:奇爱(奇愛)
特别喜爱。汉书·外戚传上·孝武钩弋赵倢伃:“ 鉤弋 子年五六岁,壮大多知,上常言‘类我’又感其生与众异,甚奇爱之。”后汉书·黄琬传:“ 琼 大惊,即以其言应詔,而深奇爱之。”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夙惠:“ 何晏 七岁,明惠若神, 魏武 奇爱之。”
《國語辭典》:八辟  拼音:bā bì
辟,法令。「八辟」是周代针对八种特殊身分者所订的减刑法律,分为议亲之辟(对宗室之亲)、议故之辟(对王之故旧)、议贤之辟(对有德行之人)、议能之辟(对有道艺之人)、议功之辟(对有功勋之人)、议贵之辟(对有高爵位之人)、议勤之辟(对憔悴国事之人)、议宾之辟(对先贤之后)。见《周礼。秋官司寇。小司寇》。八辟本不列入正式的法律中,后来改称为「八议」,纳为正式的法规,自汉沿用至清。《周礼。秋官司寇。小司寇》:「以八辟丽邦,法附刑罚。」唐。贾公彦。疏:「郑注云:『其犯法则在八议轻重,不在刑书。』若然,此八辟为不在刑书。若有罪当议,议得其罪,乃附邦法,而附于刑罚。」
《国语辞典》:光心  拼音:guāng xīn
透镜轴上的特别点,光若通过该点,则行进方向不变,此点即称为「光心」。
《漢語大詞典》:汉籍(漢籍)
(1). 汉 代典籍。宋书·律历志下:“远考 唐 典,近徵 汉 籍。”
(2).外国人特别是 日本 人称 中国 汉文典籍。如:我需要查一下东洋文库的 汉 籍目录,不知这里的参考室有没有?
《漢語大詞典》:独着(獨著)
特别著称。新唐书·郭子仪传赞:“及 光弼 等畏偪不终,而 子仪 完名高节,烂然独著,福禄永终,虽 齐桓 、 晋文 比之为褊。” 金 元好问 《张遵古墓碣铭》:“文士过门,接其餘论以自裨益,故时誉独著。”
分類:特别著称
《國語辭典》:特区(特區)  拼音:tè qū
为特殊目的所划出来的区域。如:「经济特区」、「贸易特区」。
《漢語大詞典》:特徵
1.特别征召。别于平常的乡举里选。《后汉书·郎顗传》:“天之生 固 ,必为圣 汉 ,宜蒙特徵,以示四方。”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后娶:“ 建光 中,公车特徵,至拜侍中。” 金 元好问 《王黄华墓碑》:“避 汉 末之乱,徙居 辽东 。 曹公 特徵,不应,隐居终身。”
2.事物可供识别的特殊的征象或标志。 鲁迅 《且介亭杂文·脸谱臆测》:“这假面上,大约一定得表示出这角色的特征,一面也是这角色的脸相的规定。” 曹禺 《雷雨》第一幕:“在阳光下他的脸呈着银白色,一般人说这就是贵人的特征。”
3.特点。 周恩来 《目前军阀混战的形势》:“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是 中国 革命的特征,这是 中国 经济基础的产物。” 秦牧 《艺海拾贝·辩证规律在艺术创造上的运用》:“没有形象就没有文学艺术,形象是艺术的主要特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