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牵牛(牽牛)
(1).即河鼓。星座名。俗称牛郎星。亦指 牛郎织女 神话传说故事中的人物。《诗·小雅·大东》:“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毛 传:“河鼓谓之牵牛。”《文选·曹植〈洛神赋〉》:“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 李善 注引 曹植 《九咏》注:“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 唐 陆畅 《云安公主出降杂咏催妆》:“天上琼花不避秋,今宵织女嫁牵牛。”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天孙莫悵阻银河,汝尚有牵牛相忆。” 郭沫若 《星空·广寒宫》:“在银河上架了一道桥儿,因此织女和牵牛,便得在桥头相会。”参见“ 牛郎织女 ”。
(2).即牛宿。星宿名。晋书·天文志上:“牵牛六星,天之关梁,主牺牲事。”参见“ 牛宿 ”。
(3).指牵牛花。 宋 陆游 《夜雨》诗:“籓篱处处蔓牵牛,薏苡丛深稗穗抽。”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杂记二·因物得名》:“世有所出所嗜所作因冠名者多矣……人牵牛来易药,而名其药曰牵牛。”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牵牛子﹝集解﹞引 陶弘景 曰:“牵牛作藤生花,状如扁豆,黄色。”
《國語辭典》:牛郎织女(牛郎織女)  拼音:niú láng zhī nǚ
牵牛星与织女星。相传织女为天帝孙女,长年织造云锦天衣。嫁给牛郎后,荒废织事,天帝大怒。责令织女与牛郎分离,只准两人于每年七夕相会一次。见明。冯梦京《月令广义。卷一四。七月令。日次。一年一会》引《小说》。后比喻分离两地,难以会面的夫妻或情侣。
《漢語大詞典》:牛宿
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玄武七宿的第二宿。有星六颗。又称牵牛。宋史·天文志三:“牛宿六星,天之关梁,主牺牲事。” 郑文光 席泽宗 《中国历史上的宇宙理论》第四章:“牵牛即牛宿……每年八九月黄昏时经过中天,而毕宿和昴宿要到二月才于黄昏时经过中天。两组恒星恰好处于遥遥相对的位置。”按,一说,牛宿非指牵牛。参阅尔雅·释天 清 郝懿行 义疏。
《漢語大詞典》:牵衣(牽衣)
见“ 牵裾 ”。
《漢語大詞典》:牵裾(牽裾)
(1).牵拉着衣襟。 南朝 梁元帝 《看摘蔷薇》诗:“横枝斜綰袖,嫩叶下牵裾。”
(2). 三国 魏文帝 曹丕 要从 冀州 迁十万户到 河南 去,群臣上谏,不听。 辛毗 再去谏, 曹丕 不答而入内, 辛毗 拉住他的衣裾。后来终于减去五万户。见三国志·魏志·辛毗传。后以“牵裾”、“牵衣”、“牵裳”指直言极谏。北齐书·孙腾传:“ 孙腾 牵裾之诚,有足称美。” 唐 杜甫 《建都十二韵》:“牵裾恨不死,漏网辱殊恩。” 明 无名氏 《鸣凤记·灯前修本》:“怪当朝无肯折庭槛,又谁箇敢牵裳?” 清 黄鷟来 《杂兴》诗之十三:“已悲事与牵衣别,敢谢人嘲折槛愚。”
《國語辭典》:牵制(牽制)  拼音:qiān zhì
1.牵缠控制,约束而使不能自由。《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下》:「愿募敢死勇斗之士,每日与彦章排战以牵制之,使之旬日不得东下,则我城可成。」《三国演义》第三八回:「操欲令我遣子入朝,是牵制诸侯之法也。」也作「牵掣」。
2.棒球比赛时,投手投球给垒手,使在垒上的对方球员不敢随便盗垒,称为「牵制」。
《高级汉语词典》:相牵  拼音:xiāng qiān
牵来;捆绑
分类:相牵
《漢語大詞典》:牵情(牽情)
触动感情;动情。 唐 朱庆余 《中秋月》诗:“孤高稀此遇,吟赏倍牵情。” 唐 孙鲂 《柳》诗之四:“春物牵情不奈何,就中杨柳态难过。” 宋 贺铸 《木兰花》词之一:“更无方便只尊前,説尽牵情多少话。”
《國語辭典》:牵丝(牽絲)  拼音:qiān sī
1.丝,系印环用的丝绳。牵丝即执印绶,指做官。南朝宋。谢灵运〈初去郡〉诗:「牵丝及元兴,解龟在景平。」
2.缔结絪缘。参见「牵丝娶妇」条。
3.书法上指笔势往来之间所牵带的纤细痕迹。
《漢語大詞典》:牵丝戏(牽絲戲)
傀儡戏。盛行于 宋 代。傀儡多以木制,形体约一尺上下,四肢及头部和关系部分皆缀以线,表演者在上方提线操纵傀儡动作。也叫悬丝傀儡、提线木偶。参阅 宋 吴自牧 梦粱录·百戏伎艺。 宋 刘克庄 《观傀儡》诗:“酒阑有感牵丝戏,也伴儿童看到明。”亦作“ 牵丝傀儡 ”。 宋 蒋捷 《沁园春·次强云卿韵》词:“高抬眼,看牵丝傀儡,谁弄谁收?”
《國語辭典》:牵连(牽連)  拼音:qiān lián
牵涉关联,互相连带。《朱子语类。卷七○。易。小畜》:「小畜但能畜得九三一爻而已。九三是迫近他底,那两爻自牵连上来。」《儒林外史》第四四回:「那人姓风,名影,是一件人命牵连的事。」
《漢語大詞典》:牵挽(牽輓)
(1).亦作“ 牵輓 ”。牵拉。指拉物。后汉书·董卓传:“牵挽臣车,使不得行。” 唐 韩愈 《南溪始泛》诗之一:“石麤肆磨礪,波恶厌牵挽。”法苑珠林卷二二:“ 晋州 陷日,像汗流地……后欲倒之,人牛六十牵挽不遂。” 明 李东阳 《送梁廷美黄门之陕西参政》诗:“随车少妇劳牵輓,失穴残胡尚陆梁。”《人民文学》1977年第1期:“星罗棋布的油井,牵挽着条条‘油龙’飞腾疾游。”
(2).牵扯。 清 恽敬 《望仙亭记》:“若 纯阳真人 ,求之縉绅先生之撰述,未尝言其学於 释 氏,而 释 氏必牵挽之。”
(3).援引。指用人。 宋 叶适 《兵部尚书赵公墓志铭》:“陛下始缘都城楮贱米贵,牵挽用臣。今虽楮稍重而贱之源犹在;糴渐平而贵之根自若,惧终不足寄委。”《元典章·吏部二·父子兄弟做官回避》:“前省官 阿合马 、 郝禎 等……父子居於省部,子姪列於州郡,牵挽私亲,树立党錮,莫甚於此。”
(4).牵制。 清 黄宗羲 《五军都督府都事佩于李君墓志铭》:“故使君而当平世,必能扶植善类,不为小人所牵挽。” 清 恽敬 《同游海幢寺记》:“士大夫登朝之日大都为世事牵挽,一、二有性情者方能以文采风流友朋意气相尚。”
《漢語大詞典》:牵复(牽復)
(1).谓牵引回复正道。易·小畜:“九二,牵復,吉。” 孔颖达 疏:“牵谓牵连,復谓反復。”文选·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愿仁君及孤,虚心回意,以应诗人补袞之叹,而慎周易牵復之义。” 吕延济 注:“言相引復归顺道以为善也。”
(2).谓复官;复原。 唐 杜牧 《张直方贬恩州司户制》:“俟其抆拭旧痕,湔洗前过,必欲牵復,用存始终。” 宋 邵雍 《安乐窝中吟》之十一:“虽然春老难牵復,却有夏初能就移。”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四:“尝观 唐 时詔令,凡即位改元之詔,其先朝贬窜诸臣即与量移。量移后方纔牵復,牵復后方始收叙。”
《國語辭典》:拘牵(拘牽)  拼音:jū qiān
拘束牵绊。《汉书。卷九。元帝纪》:「烦扰虖苛吏,拘牵虖微文。」
《漢語大詞典》:牵愁(牽愁)
牵动愁绪。 唐 韩偓 《别绪》诗:“别绪静愔愔,牵愁暗入心。” 元 杨载 《题胡伯衡〈飞云图〉》诗:“尘沙客路牵愁远,泉石家乡入梦稀。”《红楼梦》第四五回:“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分類:牵动愁绪
《漢語大詞典》:牵船(牽船)
(1).负纤引船前行。太平御览卷四六六引 晋 裴启 语林:“ 刘道真 遭乱,於河侧自牵船,见一老嫗採穭, 刘 谓之曰:‘女子何不调机利杼而採穭?’女答曰:‘丈夫何不跨马挥鞭而牵船?’”
(2).用纤引的船。 清 吴伟业 《打水词》:“帆檣山齐排浪进,牵船百丈声如雷。”
分類:前行
《漢語大詞典》:牵率(牽率)
(1).牵拉。后汉书·孔融传:“ 日磾 以上公之尊,秉髦节之使,衔命直指,寧辑东夏,而曲媚姦臣,为所牵率,章表署用,輒使首名。”
(2).带领;引导。三国志·蜀志·张翼传:“﹝ 姜维 ﹞心与 翼 不善,然常牵率同行。” 唐 白居易 《游悟真寺诗》:“牵率使读书,推挽令効官。” 宋 范成大 《喜收知旧书复畏答书》诗之二:“牵率老夫令至此,门前犹説报书迟。”
(3).犹草率。 南朝 宋 谢瞻 《答灵运》诗:“牵率酬嘉藻,长揖愧吾生。” 唐 白居易 《张正一致仕制》:“所宜颐养,不可牵率。”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文集:“而后世应酬牵率之作,决科俳优之文,亦汎滥横裂而争附别集之名。”
(4).犹言牵强附会。 明 文徵明 《送提学黄公叙》:“学者至於摘抉经书,牵率词义,以习其説。” 清 谭嗣同 《仁学》二八:“其见于雅言,仍不能不牵率于君主之旧制,亦止据乱之世之法已耳。”
(5).犹牵拘,牵缠。 唐 张楚 《与达奚侍郎书》:“加以物务牵率,形役徒劳。” 宋 欧阳修 《与薛少卿公期书》:“祇是沿路多故旧相识,所至牵率,又少便人作书入京。” 朱自清 《杂诗三首》序:“当时颇想仿作一回,却因人事牵率,将那心思阁置了。”
(6).株连;拖累。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某太医》:“老奴草菅人命,毒心应手,致获此报,牵率老娘,以至于此。” 清 嬴宗季女 《六月霜·蓉谪》:“小妹热心难遏,是以不惮此行,如何牵率二君,良深歉仄!”
《骈字类编》:丝牵(丝牵)
唐 花蕊夫人徐氏 宫词 其三 龙池九曲远相通,杨柳丝牵两岸风。
《國語辭典》:牵引(牽引)  拼音:qiān yǐn
1.援引、推荐。《汉书。卷七二。鲍宣传》:「孝成皇帝时,外亲持权,人人牵引所私,以充塞朝廷。」
2.牵扯连累。《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中》:「牵引公卿党亲列侯以下,死者数百人。」
3.引起、拉动。如:「牵引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