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物主  拼音:wù zhǔ
物权所属的人,财物拥有者。《隋书。卷六六。张虔威传》:「后数日,物主来认,悉以付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七回:「那咸水妹表明他不见了物主,送来存放待领的话。」
《國語辭典》:造物主  拼音:zào wù zhǔ
基督徒认为万物是上帝所创造,因此称上帝。
《漢語大詞典》:造化主
基督教等宗教称创造万物的上帝。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二章:“ 中国 古代思想,敬天畏天,其第一著也。其言天也,与今日西教言造化主者颇近。” 王西彦 《一个小人物的愤怒》:“他很相信循环报应的道理,服从那个冥冥之中的造物主。”《花城》1981年第6期:“假若造物主能再给我一次生命,也许,情况会有所不同吧!”
《漢語大詞典》:庸俗唯物主义
把意识直接归结于物质性东西的哲学学说。其特点是取消了意识与物质的区别。19世纪50年代流行于德国。有的提出物质、力和精神是同一个基本原理的不同表现。还有的提出精神性的能力是脑物质的分泌物。
《漢語大詞典》:唯物主义(唯物主義)
哲学中两大派别之一,同唯心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认为世界按它的本质来说是物质的,是在人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物质存在的反映,是第二性的。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在哲学史上,唯物主义一般是先进阶级的世界观。参见“ 唯心主义 ”。
《漢語大詞典》:唯心主义(唯心主義)
哲学中两大派别之一。认为意识、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把客观世界看成是主观意识的体现或产物。 毛泽东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例如一部分唯心主义者,他们可以赞成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但是不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参见“ 唯物主义 ”。
《漢語大詞典》:法国唯物主义
也称“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主要代表有拉美特利、狄德罗、爱尔维修、霍尔巴赫等。他们反对封建统治,提出彻底的无神论思想,肯定物质世界自身的存在,是当时西欧最进步的哲学。但他们的唯物主义基本上是机械论的和形而上学的。
《漢語大詞典》:机械唯物主义(機械唯物主義)
亦称“ 机械论 ”。 世界观的一种,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典型形式。其特点是用机械的观点来解释一切现象,把自然界和社会的变化过程都归结为物体在空间的机械移动,否认事物发展的内部原因、质的变化和发展的飞跃。
《漢語大詞典》: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斯、恩格斯所创立的关于用辩证方法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从它的本质来讲是物质的,物质按照本身固有的对立统一规律运动、发展,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存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
《國語辭典》:上天  拼音:shàng tiān
1.苍天、天空。《诗经。小雅。信南山》:「上天同云,雨雪雰雰。」三国魏。曹丕〈芙蓉池作〉诗:「上天垂光彩,五色一何鲜。」
2.上帝、主宰万物者。《书经。汤诰》:「上天孚佑下民,罪人黜伏。」唐。韩愈〈归彭城〉诗:「上天不虚应,祸福各有随。」
3.升天、登天。《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我昨夜梦乘赤龙上天,觉悟,心中动悸。」唐。李洞 春日即事寄一二知己诗:「朱衣映水人归县,白羽遗泥鹤上天。」
《國語辭典》:正面  拼音:zhèng miàn
1.身体五官的那一面。亦用于指物体装饰较讲究或主要使用的一面。《红楼梦》第一二回:「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儒林外史》第四五回:「拿著灯底下翻过来把正面看了一会,翻过来又把反面看了一会。」
2.面对面,指直接。如:「正面冲突」。《清史稿。卷三七二。关天培列传》:「十月,敌以大舰正面来攻,小舟载兵从侧乘潮扑岸,歼之于山冈。」
3.比喻具有良好趋向或发展的一面。如:「正面意义」、「正面影响」。
《漢語大詞典》:配主
(1).指女主人。易·丰:“初九:遇其配主,虽旬无咎,往有尚。” 高亨 注:“配,借字,妃本字。配主,盖谓女主人也。”
(2).对事物主体的配合。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句:“理资配主,辞忌失朋。”
《漢語大詞典》:枝子
由植物主干分出来的较细的茎。
(1).犹庶子。韩非子·说疑:“内宠并后,外宠贰政,枝子配适,大臣拟主,乱之道也。”魏书·礼志四:“《记》:‘公子为母练冠、麻衣、縓缘,既葬除之。’……此皆谓公侯枝子,藉父兄以为称,其母本妾,犹繫之於君,不得以子贵为夫人者也。”
(2).泛指后嗣。《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韩祜墓志》:“枝子裔孙,斯土爰宅。”
《漢語大詞典》:顶心(頂心)
(1).指头顶的中央。 宋 陶谷 清异录·肉香炉肉灯台:“ 齐 赵 人好以身为供养,且谓两臂为肉灯臺,顶心为肉香炉。”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一:“伊辈轻拍顶心,相约同游。病者顿觉竟体爽适,沉疴若失。”
(2).棉花等作物主茎的顶端。也叫顶尖。
《國語辭典》:卖绝(賣絕)  拼音:mài jué
物主之所有权全部移转给人,而取得代价,并永不得赎回,称为「卖绝」。
《國語辭典》:霞头(霞頭)  拼音:xiá tóu
染布时,附缀于布帛上,用以标识物主姓氏的小布片。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三。半山老人一》:「世传霞头隐语,是半山老人作,云:『生在色界中,不染色界尘。』」《通俗编。服饰》:「霞头者,帛角识物主姓氏处,染时先以草缠结之,使不漫灭。」
《漢語大詞典》:瑕头(瑕頭)
染件上系的小布条,上书物主的姓名,以资识别。也称霞头。 元 李治 敬斋古今黈卷八:“染物瑕头谜云:‘在染何曾染,无生独得生,有人来解结,见姓见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