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22,分75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显父
野父
父荫
共父
东父
皇父
父党
资父
正父
中父
里父
亶父
一父
宏父
教父
《國語辭典》:显父(顯父)  拼音:xiǎn fǔ
称有德者。《诗经。大雅。韩奕》:「显父饯之,清酒百壶。」
《漢語大詞典》:野父
村翁;农夫。南齐书·良政传·傅琰:“二野父争鷄, 琰 各问‘何以食﹝鷄﹞’,一人云‘粟’,一人云‘豆’,乃破鷄得粟,罪言豆者。” 唐 元稹 《连昌宫词》:“翁言‘野父何分别,耳闻目见为君説’。” 明 谢榛 《野兴》诗:“月晓山精伏,时清野父歌。”
分類:农夫
《漢語大詞典》:父荫(父蔭)
谓因父辈之官爵而得官职。荫,庇荫。隋书·柳述传:“﹝ 柳述 ﹞少以父荫,为太子亲卫。” 宋 欧阳修 《湖州长史苏君墓志铭》:“君少以父荫,补太庙斋郎。”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徵梦·仪铭袁宗皋:“﹝ 仪铭 ﹞以父荫授礼科给事中。”
《韵府拾遗 麌韵》:共父
陶潜与子疏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他人尚尔况共父之人哉
《漢語大詞典》:东父(東父)
见“ 东王父 ”。
《漢語大詞典》:东王父(東王父)
亦称“ 东父 ”。 1.传说中的神名。海内十洲记·聚窟洲:“ 扶桑 在碧海之中,地方万里,上有 太帝宫 , 太真 东王父 所治处。” 三国 魏 曹植 《远游篇》:“远游临四海,俯仰观洪波……将归謁 东父 ,一举超流沙。”
(2).借指长寿之神。 三国 魏 曹植 《文帝诔》:“惟 黄初 七年五月七日大行皇帝崩……宜作物师,长为神主。寿终金石,等算 东父 。” 三国 魏 曹植 《驱车篇》:“发举蹈虚廓,径庭升窈冥。同寿 东父 年,旷代永长生。”
(3).道家谓清阳之气。云笈七籤卷七九:“东王父者,清阳之气也,万神之先,治东方,下在 蓬莱山 ,姓 无为 ,字 君解 。人亦有之,在头顶,精气为日;在左目中,名 伏戏 ,字 偃昌 。”
(4).旧指麋所化的精怪。 晋 葛洪 抱朴子·登涉:“山中……卯日,称丈人者,兔也。称东王父者,麋也。称西王母者,鹿也。”
《漢語大詞典》:皇父
(1).人名。 周幽王 时的卿士、宠臣。《诗·小雅·十月之交》:“ 皇父 卿士, 番 维司徒。”后因借指宠幸之臣。《汉书·谷永传》:“后宫亲属,饶之以财;勿与政事,以远 皇父 之类。”
(2).复姓。即 皇甫 氏。 唐 白居易 《安定皇甫公墓志铭》序:“ 戴公 之子曰 皇父 ,因字命族为 皇父氏 。至 秦 徙 茂陵 ,改父为甫。”参见“ 皇甫 ”。
《國語辭典》:皇甫  拼音:huáng fǔ
复姓。如晋皇甫谧。
《國語辭典》:父党(父黨)  拼音:fù dǎng
父系亲族。《三国志。卷二三。魏书。常林传》:「年七岁,有父党造门。」《西游记》第四四回:「一百个是我父党,一百个是我母党,一百个是我交契。」也作「父族」。
《漢語大詞典》:资父(資父)
赡养和侍奉父亲。语本孝经·士:“资於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於事父以事君而敬同。” 晋 张协 《七命》:“有生之欢灭,资父之义废。” 唐 白居易 《柳公绰父子温赠尚书右仆射等八人亡父同制》:“资父事君,移忠自孝。”
《漢語大詞典》:正父
(1).指 周成王 之父 武王 。书·洛诰:“篤叙乃正父,罔不若予,不敢废乃命。” 孔颖达 疏:“正父谓 武王 ,言其德正,故称正父。”一说,泛指官长。 孙星衍 疏:“正者,政人。父者,説文云:‘家长率教者。’是父为长也。《诗传》云:‘天子谓同姓诸侯、诸侯谓同姓大夫,皆曰父。’”
(2).司马之官。掌管军政和军赋。逸周书·成开:“三,正父登过,过慎於武,设备无盈。” 孔晁 注:“正父,司马之官。”
(3).指 正考父 。 春秋 时 宋 人,历佐 戴 、 武 、 宣 三公,位为上卿。 汉 王粲 《正考父赞》:“恂恂 正父 ,应德孔盛。身为国卿,族则公姓。”
《漢語大詞典》:中父
同“ 仲父 ”。 才德一般的父亲。荀子·非相:“中君羞以为臣,中父羞以为子。”
同“ 仲父 ”。 父亲的次弟。 宋 王安石 《寄吴氏女子》诗:“自吾舍汝东,中父继在廷。小父数往来,吉音汝每聆。”
分類:才德父亲
《韵府拾遗 麌韵》:里父
虞集诗里父留看题壁字山僧打送舍田碑
《漢語大詞典》:亶父
亦作“ 亶甫 ”。 即 古公亶父 。 周文王 的祖父, 周武王 追尊为太王。《诗·大雅·緜》:“ 古公亶父 ,来朝走马,率西水滸,至于 岐 下。”《陈书·高祖纪上》:“是以 殷 嘉 亶甫 ,继 后稷 之官; 尧 命 羲和 ,纂 重黎 之位。” 黄齐生 《沁园春·和亚子》词:“安排定,看居 邠 亶父 ,走马来朝。”
《骈字类编》:一父
吕览楚有直躬者其父窃羊而谒之上上执而将诛之直躬者请代之将诛矣告吏曰父窃羊而谒之不亦信乎父诛而代之不亦孝乎信且孝而诛之国将有不诛者乎荆王闻之乃不诛也孔子闻之曰异哉直躬之为信也一父而载取名焉
《漢語大詞典》:宏父
古官名。即司空。书·酒诰:“若保宏父,定辟。” 孔 传:“宏,大也。宏父,司空。”参见“ 司空 ”。
《國語辭典》:司空  拼音:sī kōng
1.职官名。周时有冬官大司空,为六卿之一,掌水土营建之事。秦无司空,置御史大夫,汉初沿置,成帝时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后多有更名,或称御史大夫,或称司空,至明始废。隋唐之世,设六部,后因通称工部尚书为「大司空」。
2.复姓。如唐有司空曙、司空图。
《國語辭典》:教父  拼音:jiào fù
1.教师。《老子》第四二章:「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2.初世纪时,融通希腊学说与基督信仰的学者,被教会封为「教父」。分为希腊教父与拉丁教父。
3.天主教、正教及某些新教宗派,行洗礼时为受洗者设置的男性保證人和监护人。
4.黑社会的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