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郁攸(鬱攸)
火气;灼热之气。郁,通“ 鬱 ”。 清 林则徐 《中秋饮沙角炮台眺月有作》诗:“行酒东臺对落日,犹如火伞张郁攸。”参见“ 鬱攸 ”。
(1).火气,火焰。左传·哀公三年:“济濡帷幕,鬱攸从之,蒙葺公屋。” 杜预 注:“鬱攸,火气也。”一说为救火器具。 宋 苏轼 《闻正辅表兄将至以诗迎之》:“莫雨侵重膇,晓烟腾鬱攸。” 明 李东阳 《弘治乙未六月孔庙灾送李学士奉诏祭告》诗:“鬱攸从何来?歘忽乘高冥。”
(2).火灾。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张道人异事:“郡官曰:‘ 张道人 何知鬱攸之事,而须呼之也?’” 元 顾瑛 《金粟冢中秋日燕集》诗:“平生万卷书,怒焚遭鬱攸。”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不幸有鬱攸之戒,惟有坐以待毙而已。”
(3).形容烟火或热气蒸腾。 宋 苏轼 《咏汤泉》:“鬱攸火山裂,觱沸汤泉注。” 宋 沈作哲 寓简:“﹝ 韩退之 《陆浑山诗》﹞读之便如行火所焮,鬱攸衡喷,其色絳天。” 清 林则徐 《中秋饮沙角炮台眺月有作》诗:“行酒东臺对落日,犹如火繖张鬱攸。”
《國語辭典》:生火  拼音:shēng huǒ
使柴、煤炭等燃烧起来。宋。陆游 幽居遣怀诗三首之三:「呼童不应自生火,待饭未来还读书。」
《漢語大詞典》:炎气(炎氣)
暑气。后汉书·马援传:“会暑甚,士卒多疫死, 援 亦中病,遂困。乃穿岸为室,以避炎气。” 南朝 陈后主 《七夕》诗:“殿深炎气少,日落夜风清。” 唐 韩愈 《丰陵行》:“是时新秋七月初,金神按节炎气除。”
火焰与火气。炎,通“ 燄 ”。《楚辞·九章·悲回风》:“观炎气之相仍兮,窥烟液之所积。” 姜亮夫 校注:“炎、气当为二物,故曰‘相仍’。炎,即今俗燄字。”
《漢語大詞典》:嘘呵
(1).形容风扬火气。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紫焰嘘呵,高灵下堕。”
(2).轻轻吹气。 宋 洪迈 《夷坚乙志·阳大明》:“俄取桉间小黑石拊摩之,嘘呵良久,则成紫金矣。” 宋 苏过 《飓风赋》:“蚁之缘也,嘘则坠;蚋之集也,呵则举,夫嘘呵曾不足以振物,而施之二虫则甚惧。”
(3).呵气使暖,比喻关心爱护。 明 李东阳 《寄李知县遂之》诗:“百里多贫民,隆冬尚无襦。向来嘘呵力,力尽意有餘。”
《國語辭典》:去火  拼音:qù huǒ
1.除去火源。比喻除去根本原因。《淮南子。精神》:「故以汤止沸,沸乃不止,诚知其本,则去火而已矣。」
2.中医上指消除体内的火气。
《漢語大詞典》:赤风(赤風)
(1).天赤而有大风,古代以为兵灾之兆。太平御览卷八七六引《春秋潜潭巴》:“天赤有大风,发屋折木,兵大起,行千里。” 北魏 崔鸿 十六国春秋·前凉·张天锡:“十一年,有赤风昏闇。至十三年, 苻坚 灭之。” 唐 王昌龄 《失题》诗:“赤风荡中原,烈火无遗巢。”
(2).南风。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二章:“赫赫烈烈,嘻嘻出出,朱霞降天,赤风烦热者,其火焚之炎炎耶!”
(3).中医名词。指火气或热邪。《素问·本病论》:“久而不降,伏之化鬱,寒胜復热,赤风化疫,民病面赤心烦,头痛目眩也。”
《國語辭典》:退火  拼音:tuì huǒ
1.一种金属热处理方法。将金属材料加热至适当温度后,缓缓冷却,可增加金属的韧性。
2.中医上指消除病理上口乾舌燥等现象,称为「退火」。
《国语辞典》:吃枪药(吃枪药)  拼音:chī qiāng yào
吃了火药。比喻火气极大。如:「你今天见人就骂,吃枪药不成?」
《国语辞典》:耽惊动气(耽惊动气)  拼音:dān jīng dòng qì
担心惊吓动了火气。《文明小史》第二六回:「母亲定是听见丫鬟说的,他闹不清楚知道我们说的什么,传话不实,倒叫母亲耽惊动气。」
《漢語大詞典》:拱火
〈方〉(~儿)用言行促使人发火或使火气更大:他已经烦得够受的,你就别再~了。
《漢語大詞典》:呛人(嗆人)
(1).因受某种气味的刺激而使人难受。如:炒辣椒的气味好呛人。
(2).比喻说话有火气,生硬而尖刻。《解放军文艺》1981年第7期:“我们政治部的 张干事 私下告诉我,说她说话呛人,一句话噎你饱三天。”
《漢語大詞典》:沤气(漚氣)
火气闷在心里。 老舍 《民主世界》二:“房东得到通知,决定把房子卖出去,免得一天到晚的沤气。”
《國語辭典》:灭火器(滅火器)  拼音:miè huǒ qì
灭火器具。通常以金属筒容器,内装灭火药剂或水,利用压力,由人操作灭火。常见的灭火药剂有小苏打、泡沫、乾粉、四氯化碳(现已管制,改用卤烷类)、二氧化碳等数种。也称为「消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