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斗闷子(鬥悶子)  拼音:dòu mèn zi
暗斗。如:「他们斗闷子已有好些时候了。」
《國語辭典》:独脚戏(獨腳戲)  拼音:dú jiǎo xì
1.一种不用配角,仅靠一人独力演完全出的戏。也作「独角戏」。
2.比喻事情由一人独支全局,孤立无援。如:「再这样专任行事,朋友会一个个离你而去,到时候你就一人唱独脚戏吧!」也作「独角戏」。
《國語辭典》:短剧(短劇)  拼音:duǎn jù
演出时间较短的单元或戏剧,多在电视娱乐节目中穿插演出。
《漢語大詞典》:会串(會串)
串演或联合演出。 老舍 《四世同堂》六三:“戏码相当的硬,倒第三是 文若霞 的《奇双会》,压轴是 招弟 的《红鸾禧》,大轴是名角会串《大溪皇庄》。”《解放日报》1982.8.16:“开展故事活动有显著成绩的 金山县 ,于八月十二、十三两日在 朱泾镇 举行了故事会串。参加会串的各公社故事员自编自讲,交流了《历史的罪证》等十九个故事。”
《國語辭典》:海报(海報)  拼音:hǎi bào
一种平面设计的广告。将图画与文字适当的安排在一画面上,贴在街头或车厢内,引起大家的注意,以收宣传的效果。
《漢語大詞典》:鼓架部
唐 代乐部(乐队)之一。专管乐舞、百戏的演出。所用乐器有笛、拍板、答鼓、两杖鼓。演出《代面》《苏中郎》《钵头》《踏摇娘》等戏和寻橦、跳丸、吐火等杂技。参阅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鼓架部
《漢語大詞典》:官戏(官戲)
宫中演出的戏剧。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九章:“当四乘龙凤辇经过 玉熙宫 前边时,三百多名在此学习官戏的大小太监在执事太监的率领下跪在御道旁边接驾,口呼‘万岁’。”自注:“ 明 代宫中的所谓官戏,包括院本、水嬉、过锦戏三种。”
《漢語大詞典》:编演
创作和演出(戏曲、舞蹈等):~文艺节目。
《國語辭典》:表演  拼音:biǎo yǎn
1.戏剧、舞蹈、杂技等的演出。如:「他们表演天鹅湖舞剧。」
2.把情节或技艺以公开方式表现。如:「飞行表演」、「口技表演」。
3.用动作、方法,把事情的内容或特点一一示范演出。如:「家事表演」、「农事表演」。
4.指做事不切实际,像演戏一般。如:「你这招只是表演给我看的。」
《國語辭典》:彩排  拼音:cǎi pái
戏剧、舞蹈等正式演出前,最后一次的排演。所使用的服装道具皆与正式演出时一样。如:「这出戏已进入彩排阶段。」
《漢語大詞典》:把箱
戏曲演出放置銮仪兵器道具的箱子。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戏具谓之行头。行头分衣、盔、杂、把四箱……把箱则鑾仪兵器备焉。”
《漢語大詞典》:扮会(扮會)
节日集会演出的杂戏及各种杂耍。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典礼·迎春》:“令各行装演臺阁,娼优扮会。”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到十五日晚上…… 湖州府 太守衙前紥着一座鰲山灯。其餘各庙,社火扮会,锣鼓喧天,人家士女,都出来看灯踏月。”
《漢語大詞典》:保留剧目(保留劇目)
指某个剧团或主要演员演出获得成功的并保留下来以备经常演出的戏剧。《新民晚报》1984.6.9:“以后,﹝ 白叔湘 ﹞又参加了法兰西学派的保留剧目《希尔薇娅》、被誉为‘ 丹麦 的宝石’的《那波里》第三幕在我国的首次演出。”
《漢語大詞典》:打闹台(打鬧臺)
戏曲术语。又称打通。旧时戏曲多在乡间野台演出,开演之前先用锣鼓和唢呐演奏,借以招徕观众。演奏分为三通,每通之间停息片刻。
《國語辭典》:大轴子(大軸子)  拼音:dà zhòu zi
同一次演出中,排在最末的一出戏。如:「今年艺术季的大轴子,不知是那出戏?」也称为「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