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没味(沒味)  拼音:méi wèi
没趣、无味道。如:「这首歌听久了就没味了。」
《漢語大詞典》:砸嘴舔唇
形容吃得有滋味。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段:“ 武震 却吃的又香又甜,一面吃,一面还砸嘴舔唇的品着滋味。”
分類:吃得滋味
《國語辭典》:酸甜苦辣  拼音:suān tián kǔ là
各种味道。也用来比喻生活中如意、失意等种种遭遇。也作「甜酸苦辣」。
分類:滋味遭遇
《漢語大詞典》:提味
由于增加佐料而使得可口、好吃
加上美味的配料(如调味品或调味香料)使可口;使增添趣味或滋味
《国语辞典》:美味可口  拼音:měi wèi kě kǒu
能满足口腹之欲的美好滋味。如:「她做的菜,美味可口。」
《国语辞典》:殊滋异味(殊滋异味)  拼音:shū zī yì wèi
特别的滋味,指佳肴美食。唐。白居易〈策林二。二十五立制度〉:「饮食不守其度,则殊滋异味攻之。」
《国语辞典》:旧时风味(旧时风味)  拼音:jiù shí fēng wèi
昔日的风情与滋味。明。陈汝元《金莲记》第八出:「怀金黛,想玉鬟,旧时风味尚依然,云笼宝髻凭谁掠?月觑纱窗只自眠。」
《国语辞典》:有滋有味儿(有滋有味儿)  拼音:yǒu zī yǒu wèi ér
1.菜肴好吃有滋味。如:「这道东坡肉燉得有滋有味儿,让大家吃得赞不绝口。」
2.兴趣很浓。如:「跨年联欢晚会上,大家看得有滋有味儿。」
《国语辞典》:猪八戒吃人参果(猪八戒吃人参果)  拼音:zhū bā jiè chī rén shēn guǒ
(歇后语)全不知滋味。猪八戒曾在五观庄吃人参果,囫囵吞下,不知其滋味。藉此讽刺人对事物一无所知。《儒林外史》第六回:「你这奴才!猪八戒吃人参果──全不知滋味!说的好容易!是云片糕!」
《国语辞典》: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拼音:shí zhī wú wèi,qì zhī kě xí
吃起来毫无滋味,丢弃又觉得可惜。语本《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比喻东西没什么用处,又舍不得丢掉。也作「食之无味,弃之不甘」。
《国语辞典》:饱人不知饿人饥(饱人不知饿人饥)  拼音:bǎo rén bù zhī è rén jī
吃饱的人不知饥饿者的难过滋味。比喻不知他人的苦痛。《官场现形记》第四五回:「误了差使,钉子是我碰。你饱人不知饿人饥,我劝你快快走罢!」也作「饱汉不知饿汉饥」。
《国语辞典》:扎嘴  拼音:zhā zuǐ
东西滋味不好,吃了口里不舒服。如:「这李子又酸又涩,著实扎嘴。」
《国语辞典》:挂味儿(挂味儿)  拼音:guà wèi ér
形容韵味或滋味浓厚。多指优伶歌唱或菜肴烹调而言。
《漢語大詞典》:嘴道儿(嘴道兒)
辨别滋味的能力。红楼梦第一○三回:“那 香菱 也不觉咸,两个人都喝完了。我正笑 香菱 没嘴道儿,那里知道这死鬼奶奶要药 香菱 ,必定趁我不在,将砒霜撒上了,也不知道我换碗。”
《国语辞典》:有味儿(有味儿)  拼音:yǒu wèi ér
1.有味道。指菜肴滋味鲜美。如:「这盘鱼烧得很有味儿。」《红楼梦》第四三回:「若是还有生的,再炸上两块,咸浸浸的,吃粥有味儿。」
2.有韵味、情趣。如:「她京戏唱得很有味儿。」「她一举手一投足都很有味儿。」
3.恶臭的气味。如:「这盘菜摆太久,已有味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