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广储司(广储司)  拼音:guǎng chú sī
清朝时设置的官署。属内务府,总管银、裘、缎、衣、磁、茶六库,以郎中、员外郎为其首。
《国语辞典》:鲍超(鲍超)  拼音:bào chāo
人名。(西元1828~1888)字春霆,清朝名将,四川奉节人。曾助曾国藩灭太平天国,官至湖南提督,封子爵,谥忠壮。
《国语辞典》:霸县(霸县)  拼音:bà xiàn
县名。位河北省雄县东北,介于大清、中亭两河之间。境内农产以大麦、高粱、玉蜀黍等为大宗。
《国语辞典》:类音(类音)  拼音:lèi yīn
书名。清朝潘耒撰,八卷。参酌古今南北音,将三十六字母增为五十字母。又变更宋、元等韵图分等之法,改以唇的形状为标准,分韵母为开口、齐齿、合口、撮口四呼。是等韵学中有创见的著作。
《国语辞典》:帼匪(帼匪)  拼音:guó fěi
清朝咸丰、同治间四川的乱党。
《国语辞典》:补挂朝珠(补挂朝珠)  拼音:bǔ guà cháo zhū
清朝正式的官服。《文明小史》第一回:「那些大老先生们,一个个见了外国人还了得!他来是便衣短打,我们这边一个个都是补挂朝珠。」
《国语辞典》:张之洞(张之洞)  拼音:zhāng zhī dòng
人名。(西元1837~1909)字香涛,又字孝达,清朝河北南皮人。外任督抚垂三十年,以在湖广总督任内最久;又提倡实业教育,为时人称道。光绪末,以大学士内召为军机大臣,兼管学部。卒谥文襄。著有《广雅堂集》。
《国语辞典》:玉蜻蜓  拼音:yù qīng tíng
一种长篇弹词。为清朝作品,作者不详。叙述富子弟申贵升与尼姑智贞私通,后申生病死庵中,智贞生下遗腹子,交由他人收养,长大后考中解元,才得返庵堂认母归宗的故事。
《国语辞典》:邮政节(邮政节)  拼音:yóu zhèng jié
我国邮政事业乃承续清朝于民国前十五年三月二十日开办的国家邮政。至三十六年,交通部为纪念缔造之艰难,乃订定每年三月二十日为「邮政节」。
《国语辞典》:爱新觉罗(爱新觉罗)  拼音:ài xīn jué luó
清朝皇室的姓。如爱新觉罗溥仪。
《国语辞典》:多罗贝勒(多罗贝勒)  拼音:duō luó bèi lè
部长。译自满州话。为清朝赐予宗室和蒙古外藩的爵名,地位在郡王之下,贝子之上,是宗室爵位的第五等。简称为「贝勒」。
《国语辞典》:穿鼻草约(穿鼻草约)  拼音:chuān bí cǎo yuē
清朝道光二十年(西元1840)英国政府派兵攻占定海。琦善受命前往天津虎门口外的穿鼻,与英军统帅谈判,议定草约,称为「穿鼻草约」。其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割让香港,赔款六百万圆,英国归还定海,两国国交平行等。
《国语辞典》:平头鞋(平头鞋)  拼音:píng tóu xié
圆头的鞋子。如:「这双平头鞋穿起来很舒适。」「这家鞋铺的平头鞋有很多样式。」宋。王观〈庆清朝慢。调雨为酥〉词:「结伴踏青去好,平头鞋子小双鸾。」
《国语辞典》:弄窝子(弄窝子)  拼音:nòng wō zi
窝子是清朝两淮盐商专利运盐的凭照,自己不经营时,可以转卖或出租。「弄窝子」指承购或承租别人的窝子来经营。《儒林外史》第二三回:「他做小司客的时候,极其停当,每年聚几两银子,先带小货,后来就弄窝子。」
《国语辞典》:贾宝玉(贾宝玉)  拼音:jiǎ bǎo yù
清朝曹雪芹红楼梦小说中的人物。出生时口中衔玉,故名宝玉。前身是女娲氏在大荒山无稽崖炼石补天后弃在青埂峰下的一块通灵宝玉,因前世的宿缘,特别钟爱林黛玉。程高续本后四十回写贾宝玉娶薛宝钗为妻,乡试中了第七名举人之后出家为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