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博喻
(1).谓对各种知识能广泛而深入地理解。《礼记·学记》:“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 孔颖达 疏:“博喻,广晓也……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者,前能广解,后乃可为人作师也。”
(2).广泛地运用比喻。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 慎到 析密理之巧, 韩非 著博喻之富。” 周振甫 注:“韩非子《内外储》《说林》,多举事例作喻。” 清 王晫 《快说续纪序》:“广引博喻,错襍无端。”
《漢語大詞典》:渊注(淵注)
深入灌注。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谢中郎 经 曲阿后湖 ,问左右此是何水?答曰:‘ 曲阿 湖。’ 谢 曰:‘故当渊注渟著,纳而不流。’”
分類:深入灌注
《國語辭典》:精读(精讀)  拼音:jīng dú
仔细地研究阅读,对语句及章节的内容与意涵深入理解。如:「这段文章是重点,须精读熟记。」
《漢語大詞典》:层深(層深)
(1).高而深。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清水:“左右石壁层深,兽跡不交。隍中散水雾合,视不见底。”
(2).层层深入。 清 刘熙载 《艺概·文概》:“ 酈道元 叙山水,峻洁层深。”
分類:层层深入
《國語辭典》:倒刺  拼音:dào cì
1.手指甲两侧及下端因乾裂而翘起如刺的表皮。如:「她的手常因倒刺而疼痛。」
2.鱼钩、鱼叉等尖端的小钩。
《國語辭典》:浅说(淺說)  拼音:qiǎn shuō
1.浅显易懂的说明。多用做书名或文章的题目。如:「文字学浅说」。
2.书名。明代陈紫峰撰,为论述八股文的专书。
《漢語大詞典》:潜究(潛究)
深入探讨。 唐 韩愈 《答崔立之书》:“僕虽不贤,亦且潜究其得失。”
分類:深入探讨
《漢語大詞典》:海汊
海面深入陆地而形成的港汊。 王统照 《小红灯笼的梦》:“ 阿宝 的家乡靠近海汊,从小时候就常常看见燕子在深蓝色的海上自由自在的飞翔姿势。”
《漢語大詞典》:入趣
深入,趋向。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土品:“﹝ 高季迪 ﹞始变 元 季之体,首倡 明 初之音,发端沉郁,入趣幽远。”
分類:深入趋向
《漢語大詞典》:深劾
深入推究。南齐书·陆澄传:“ 澄 表据多谬,不足深劾,可白衣领职。”
分類:深入推究
《國語辭典》:案例  拼音:àn lì
同类案件的实例。如:「心理学上有个案例和这名病人的情况很相似。」清。徐珂《清稗类钞。帝德类。高宗严办伪稿案》:「凡属此案例应拟罪人众,蒙朕格外宽宥,务宜痛自改悔,动尊君亲上之天良,戒造言喜事之恶习,安静守分,庶不致良苗化为稂莠,永受朕保全爱养之恩。」
《漢語大詞典》:面里(面裏)
向里。谓深入事物内部。朱子语类卷四五:“‘学要鞭辟近里。’……大抵是要鞭督面里去。今人皆不是鞭督向里,心都向外。”
《漢語大詞典》:用挟(用挾)
周浃。普遍深入。挟,同“ 浹 ”。荀子·王霸:“若夫贯日而治平,权物而称用,使衣服有制,宫室有度,人徒有数,丧祭械用皆有等宜,以是用挟於万物,尺寸寻丈,莫得不循乎制度数量,然后行。” 杨倞 注:“挟,读为浹。” 王念孙 读书杂志·荀子四:“案用挟二字,文义不明,用当为周字之误也。周挟即周浹。”
分類:普遍深入
《國語辭典》:探虎口  拼音:tàn hǔ kǒu
毫无防备就深入危险境地。《汉书。卷四三。郦食其传》:「足下起瓦合之卒,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彊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
分類:深入险境
《國語辭典》:阐究(闡究)  拼音:chǎn jiù
详细研究而加以发挥。《宋史。卷八一。律历志一四》:「参互考源,推原本根,比次条理,管括机要,阐究精微。」
分類:深入阐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