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淡 → 澹淡”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螺蛳(螺螄) 拼音:luó si
动物名。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与田螺同类,长寸许,壳色黑而细长,产于淡水中。也称为「田青」、「蛳螺」。
《漢語大詞典》:海冰
出现在海上的冰。包括来自大陆的淡水冰(冰川和河冰)和由海水直接冻结而成的咸水冰。一般多指后者。海冰与海岸或海底冻结在一起的称为“固定冰”;能随风、海流漂移的称为“浮冰”。海冰在冻结和融化过程中,会引起海况的变化;流冰会影响船舰航行和危害海上建筑物。
《漢語大詞典》:餐鱼(餐魚)
一种生长在淡水中的条形鱼名。
《国语辞典》:关渡(关渡) 拼音:guān dù
1.陆地和水路的交通要道,通常设有关卡。《宋史。卷二五四。赵晁传》:「坐遣亲吏市竹木,所过关渡矫称制免算,责授登州团练使,令赴任。」也作「关津」。
2.地名。位于新北市淡水区。因地处河海交会处,常有水鸟栖止觅食,为著名赏鸟区,并定为红树林生态保育区。
《國語辭典》:青虾(青蝦) 拼音:qīng xiā
动物名。海产虾,长四寸馀。壳薄。身体散布淡黄、绿色的细点。产在河口或浅海的泥沙底,主食矽藻。肉供食用。
《國語辭典》:白鲦(白鰷) 拼音:bái tiáo
动物名。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条鳍亚纲。产于淡水,大者约尺许长,形体狭长,背淡黑,微青,腹呈白色,鳞颇细,好群游于水面。也称为「白条」。
《国语辞典》:沪尾(沪尾) 拼音:hù wěi
淡水镇的旧称。参见「淡水」条。
《国语辞典》:河蟹 拼音:hé xiè
一种螃蟹。产在淡水中。头胸部甲壳呈扁圆灰褐色;腹部甲壳则呈扁平白色,雄蟹尖形,雌蟹为圆形。偶爬上岸危害农作物。肉味鲜美,可食用。
《國語辭典》:梭鱼(梭魚) 拼音:suō yú
动物名。脊椎动物亚门条鳍亚纲鲻形目。体长尺许,呈圆柱形,头如梭,产于沿海或海水淡水交界处,肉质鲜美。也称为「金梭鱼」、「梭子鱼」。
《國語辭典》:草鱼(草魚) 拼音:cǎo yú
一种食用鱼。生活于淡水中,因食水草而得名。也称为「鲩鱼」。
《國語辭典》:蓝藻(藍藻) 拼音:lán zǎo
植物名。现存最原始的一群藻类,约二十亿年前即已存在。特徵是含叶绿素、胡萝卜素、藻蓝素及藻红素,无叶绿体,缺细胞核,染色体裸露于细胞质中。生于海水、淡水或陆地的阴湿地方,行单细胞分裂繁殖。体内具多种色素,故颜色常较绿藻类为深,带蓝色,而以含量多寡呈现不同颜色。也称为「蓝绿藻」。
《國語辭典》:杨叶窜儿(楊葉竄兒) 拼音:yáng yè cuàn ér
一种在水面游动的小鱼。因形状像柳叶,故称为「杨叶窜儿」。《红楼梦》第八一回:「探春把丝绳抛下,没十来句话的工夫就有一个杨叶窜儿吞著钩子把漂儿坠下去。」
《國語辭典》:芽体(芽體) 拼音:yá tǐ
低等动物或植物出芽生殖时生出的芽状体。也称为「芽孢」、「胞芽」。
《漢語大詞典》:虾虎鱼(鰕虎魚)
鱼纲鰕虎鱼科。淡水肉食性小型鱼类。体侧扁,少数呈鳗形。眼小,腹鳍愈合成一吸盘。 明
黄省曾 《鱼经·江海诸品》:“有鰕虎之鱼,类土附而腮红若虎,善食虾,俗谓之新媍之鱼。”
《国语辞典》:人工海盐(人工海盐) 拼音:rén gōng hǎi yán
一种人造海水素。可将淡水转化成与海水成分相同的水,以供饲养观赏用的海鱼。也称为「海水盐」。